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4版:活动

写江山万里 绘时代画卷

  中国山水画论中历来强调师法古人与师法自然相结合的原则,师法古人即学习传统,一般通过观摩和临摹手段取得。师法自然,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用心看和用心体会;二是一面看和体悟,一面描绘,或者在体悟的基础上加以描写,即“写生”。千余年来,中国山水画艺术所以经久不衰,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师法古人的同时,坚持师法造化的原则。

  20世纪50年代,李可染、张仃、罗铭在《新观察》得到100元的资助,决定到外地沿途写生。他们经无锡、苏州、杭州、绍兴、富春江、黄山,历时三个月左右。回来之后,在北海公园悦心殿举办三人水墨写生展,展览的反应强烈,影响极其深远。中国山水画家如此长时间面对大自然直接写生,应该说是开新风的一大创举。它向人们昭示:传统山水画语言一旦和现实自然接触,便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稍后,江苏傅抱石、钱松喦等人,西安赵望云、石鲁等人,也纷纷到大自然中去写生,中国画界掀起了写生高潮,并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有现实感的作品。尤其是由傅抱石、亚明率领的由老中青山水画家组成的“江苏国画工作团”,抱着“开眼界、扩胸襟、长见识”的愿望,踏上了二万三千里的征程,经由6个省10多个市,历时3月余。这是画坛一次壮举,其课题是中国画传统笔墨如何反映现实生活。写生活动后创作的一批作品,在1961年5月上旬展出于中国美术馆,画展之名为“山河新貌”,轰动了京城。

  弹指一挥间,风云变幻的40年过去了,尽管时代的脚步已经踏上了新世纪的征程,老一辈艺术家开创的旅行写生活动的影响和意义,并没有因为世纪的交替而消减。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型画家群体——中国美术家江山行画家组,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倡导和支持下,于2001年应运而生,由来自全国各地的10位年轻的专攻山水画的优秀画家组成。他们继承了老一辈艺术家以旅行写生为标志推动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优良传统,探索如何把带有写生特点的山水画包括笔墨在内的传统表现程式加以更完美的融合,使自己的创作更具有主观创造性和更有时代特色,表现出一种“欲颂祖国山河之美”(李可染语)的崇高精神追求。

  江山行画家组约法三章是一年至少举办一次汇报展,选择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地区,届时画家携带作品前来参展并参加学术研讨活动。此间,在展出地就近深入名山大川写生采风,积累创作素材,访问名家,以各种形式与当地同行交流。每次参展作品要求都是画家新作,每次研讨活动更多的是互相切磋、互相批评、互相鼓励,使画家组成员在不断总结中明晰自己的创作方向,以保证下一次展览的作品质量有所提升。

  一个艺术团体的形成,一般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共同的艺术主张;二是有相当的艺术水准;三是有高尚人品凝聚成的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中国美术家江山行画家组的成员们正是建立在共同理想、共同追求、共同品格的基础上,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实际上,从这一学术团体取“江山行”这个名称,就可以看出他们是有着共同志向和抱负的一个画家群体,至少是在近年里有意识有目的地要在山水画这个课题上专攻一番,从研习传统、取材生活和探索语言等不同角度集中用力,以期形成一种带有群体共性的面貌。出人意料的是,这一画家群体齐心协力,相辅而行,竟然走过了整整10年的历程,在全国各地举办了16次画展,前景风光无限。

  回望10年,从湘西村寨到长白山麓,从太行腹地到内蒙草原,从江南水乡到黄土高坡,从三峡险境到黄河奇观,从武夷胜景到黄山秀色,他们一边行走在祖国的山川丘壑之间写生采风,一边举办画展及其他学术交流活动。10年来,他们的整体水平在提高,他们的各自风貌在凸现,他们的影响在扩大,他们的行为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支持,全国各地美术界的著名人士更是倍加推崇和赞扬。

  这10位画家是陈迪和(湖北)、张建华(江苏)、王忠雁(安徽)、王庆军(广西)、姜东(黑龙江)、陈龙(甘肃)、晁海(北京)、徐颖(上海)、徐雪村(辽宁)、颜景龙(河北)。他们与我,大多数是熟悉的,我主编出版过他们的作品,有的是不熟悉或了解较少的,而无论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在他们的作品中,我都获得了不少新的信息。经过了10年“江山行”的磨砺,他们都在以他们的作品张扬各自的艺术主张,确切地说,我看到了他们迥异的风格所具有的新鲜面貌。

  如,陈迪和是这一艺术团体的领军人物,不仅是一位充满活力、洋溢着创造精神的画家,还是一位有影响力的艺术活动家。他成功地创造了“方笔山水”这一独树一帜的笔墨图式,开创了现代山水画之崭新气象,是值得专作长文进行研究和讨论的。他的方笔山水画格调高迈,画境出奇,阔笔纵横,真力弥漫,满纸生动,洋溢着吞吐大荒的豪情;独领风骚的方笔笔法,使全笔到每根笔毛皆尽抒情写意的功能,顺逆使转,灵活多变,将中国画用笔的丰富性推向极致,而且能巧妙地表现出山川、林石、云瀑的体量感、空间感和特有的氤氲之美,成为古典型态向现代形态转换的标志之一。他的激情和气势,他的笔法创造,对改变山水画坛过于千篇一律的状况,发挥了冲击作用和带动作用。

  张建华的山水画继承了中国南北山水的美学传统,寄情于山水,寄情于笔墨,更多地关注绘画自身的表现力,表现出一种“心游万仞,思通八极”,“道法自然”境界的思考。从主流上看,高度强调精神寓意的山水画属性,使他对北派“崇伟型”山水图式情有独钟,映入眼帘的是层峦叠嶂,逶迤起伏,林木葱茏,翠微苍茫;然而对传统文人画价值的认同和固守,又使他对南派的“水墨为上”十分迷恋,烟岚雾霭悬浮于高山密林之间,趣远幽深的意境在峡谷山坡之间随处可见。他的山水所显示的“北势南韵”的独特风骨,不仅表现为北派山水以“丘壑立骨”的壮伟奇观,也表现为南派山水以“笔法立骨”的秀色风韵。

  10年来,江山行画家组的10位画家经过了“师古人”与“师造化”两个方面对自己进行系统地冶炼和锻造,他们的面貌在出新,他们的风格在建立,他们的技巧在成熟。虽然在总体结构上,大家都倾向于营构时空交错的空间,画出了景象叠合、气流贯注、境接天宇的境界;在笔墨取向上,亦都取法综合,既有古典传统中北派的雄强壮伟,又有南派山水的委婉秀润,但又因各自禀赋、气质、素养、爱好的差异而形成各具个性的艺术语言:或方笔直取,或圆笔勾斫;或水墨为主,或墨彩兼胜;或清丽幽邃,或奔放洒脱;或浑厚沉着,或萧散淡远;或古意悠悠,或诗情勃发,正是由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独特内涵和慷慨赐予,陶冶着他们的胸次和心灵,引发了10位艺术家在实践中不倦地探索、开拓,终于完成了各自风格的建构,他们的作品已被社会所关注,他们的影响已在悄然兴起。

  我想借用著名美术评论家孙克先生在2010年江山行画家组年会上的一段话,来概括江山行画家组在当代所显示的现实意义。他说,中国美术家江山行画家组已是中国当代美术界的一个现象,一个热点,一面旗帜。一个现象是指他们10多年来,一路走,一路行,活动不断,展览不断,学习不断,并得到美术界、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厚爱;在当下开放的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下,他们找到了一条更适合发展的道路。一个热点是指他们这个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画家自由形成的组合,能够十年如一日,相守于斯,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为中国画的创作和研究坚持不断,这在中国美术史上实属罕见;在当代画坛,这种团队形式也是一股热流。一面旗帜是指他们在学术上主张立足传统,在创作中力求笔墨精湛。他们的扎根传统绘画的研究,体察时代风情,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自己,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成一心画的钻研探索精神,为某种浮躁之风树立了榜样。

  最后,我衷心祝愿江山行画家组再接再厉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让这面旗帜永葆鲜艳的色彩,飘扬在华夏大地的上空。(节选)

  2011年3月28日于北京


美术报 活动 00034 写江山万里 绘时代画卷 2012-04-14 2398934 2 2012年04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