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视点

文章导航

重拾写生

  写生对于美术创作者而言,并不陌生。从临摹到写生再到创作,是艺术探索道路中的必然阶段。

  今年是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70年前的讲话精神,对艺术家深入生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70年间,随着照相技术的一步步发展,又反复冲击着艺术家们采风写生的态度和方法。

  图像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当代绘画创作的方式,但写生无疑仍然是多元的绘画创作方式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可喜的是,近年来在历经过度依赖照相技术、远离现实生活后,曾经背着画夹跋山涉水、走街串巷写生的艺术家们又多起来了。

  写生是为了推动创作,不能为了写生而去写生。怎样写生,如何写生,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姿态,不同的创作路径也有不同的方式。写生不能机械地理解甚至庸俗化对待,因为说到底,写生只是创作的方式与手段,推动创作才是真正的目的。那些用沾沾自喜的态度和津津乐道的笔墨所堆砌出来的写生作品,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在什么维度上体现了我们时代和社会的生命脉搏,在何种意义上建构了内容与形式协调统一的艺术精品,是需要打一个问号的。

  “走马观花”的观光式写生固然需要,而“下马看花”的研究式写生更值得提倡。每一位创作者都希望作品能够与众不同,能够反映时代,能够成为经典,但艺术王国中的自由遨游绝非偶然,成功对艺术家而言,来之不易。作为山水画大师陆俨少弟子的浙江画院院长孙永,曾经跟本报记者谈起过陆先生为画好井冈山上的毛竹而反复写生的经历,孙永认为“像陆俨少、李可染等中国画大师一辈子都在写生与创作的道路上反复探索,走得非常辛苦,而对于艺术道路上遇到的苦难,他们选择了‘搬石头’,而不是绕着走。”

  ——本期编者


美术报 视点 00001 重拾写生 2012-04-28 2423071 2 2012年04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