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书法周刊

金钱和艺术没有关系

金石同古——方介堪、方去疾昆仲艺术纪念展

  “。”这句话是5月8日,上海“”上,全国政协常委、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苏士澍边参观边说的,很朴素,却也道中了实质。物质匮乏的年代,照样能诞生伟大的艺术家、艺术作品。

  方介堪、方去疾昆仲在篆刻界可是老派头的,他们双双做上西泠印社副社长,在西泠印社历史上首见。浙江上海至今呼风唤雨的许多著名书法篆刻家当初都出入方家,即使没有拜师仪式也是心悦诚服地拜他们为师。“两位方先生不大肯为人师,对我们这些弟子没有任何架子。但在书法篆刻艺术方面常常倾心教导,同时也教导我们怎样做人。上海书协副主席刘一闻、浙江省书协顾问林剑丹等“两位方先生”的弟子私下对我说。静下心来,赏味锦江饭店小礼堂布置的方介堪、方去疾的书法篆刻绘画作品,保持原貌,一如平常,反而经得起看,是什么在起作用?对比眼下泛滥的展厅作品,是作品又不是作品的滋味真不好受。两位方先生的创新是有分寸的创新,是用一辈子精力才情的创新,是自然的创新。积累、洞明之后的创新,在他们的眼里是用老布做了一件新款衣服,不别扭,穿着舒服,让人“认得”。

  办纪念展,不忘慈善。借展览东风,方去疾家人捐赠方去疾书法篆刻作品襄助慈善事业,道以德传。“物无美恶,过则成灾。”个人宣传也要适可而止,不要天天放炮仗,知耻为勇,向老先生们学习。有些“好事”就留给后人来做会更好,更无非议。

  因为是地道重量级的艺术家展览,上海本地的书法篆刻界名流俊彦几乎倾巢出动,和不少靠组织参观的人气旺展览不一样,一旦看到圈内人真正的自发狂欢实在是养眼和快乐的。

  金石同古——同古之心、同古之质。作古的方介堪、方去疾唤醒乏古的我们思古、拟古之情,情自绵长。

  印坛有“三方”

  ■戴小京

  永嘉印坛有“三方”,即方介堪、方节庵、方去疾,他们以印学名世,在中国百年篆刻史上的成就堪比我国文学史上的“三苏”。

  丁亥(1947年),方氏三兄弟,再加上谢磊明、叶墨卿,“亲戚兄弟5人同为西泠印社社员,在当时传为佳话。”其中,方介堪与方去疾还在1978年双双当选西泠印社副社长,可见他们在印人心目中的威望。

  方介堪(1901—1987)是20世纪最杰出的篆刻家之一。他自少性近翰墨,12岁即开始习印,26岁赴沪发展,投入赵叔孺门下专攻铁笔,并出任上海西泠印社木版部主任,后又被刘海粟聘为上海美专教授,同时在文艺学院(艺专)兼课。方介堪从此跻身艺林,与郑曼青、黄宾虹、王福厂、潘天寿、徐悲鸿等交谊深厚,特别与国画大师张大千相互推重,张画方印,珠联璧合,相映生辉。方介堪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尤精篆刻,对晶玉印类情有独钟,功夫独到。玉印中有很多鸟虫书,所以方老对鸟虫书又有很高超的水平。韩天衡在《方介堪印选·跋》中指出:“方介堪的篆刻作品,不论是取法古玺、秦铸和汉凿,都有笔有墨,势态流动,格局宽大,气息浑厚。在他独具风貌的印作里,世人又着重推崇他的仿汉玉印和鸟虫篆印。”他一生治印逾4万方,创作勤奋严谨,几乎每年皆辑自刻印成谱,直至晚年还日日治印不懈,他这种对艺术执着追求和孜孜不倦的精神,体现了他为人为艺的最高境界。

  方去疾(1922-2001)是三兄弟中最小的一位,但他少而颖悟,弱冠时已饮誉海上印坛。在持续不懈地从事篆刻艺术事业的40年间,他以其在出版社的专业地位,和在上海书法篆刻研究会中的影响与威望,不断组织各种篆刻专业创作活动与普及印学活动,成为20世纪中国印学的领衔人物。他的篆刻熔诏版、凿印于一炉,师古而不泥古,对秦汉铜器、碑版中的文字、图案等第一手实物资料作过深入的综合研究,他的见地影响了一批印人,他还是位著述丰硕的印学家。他编订出版的《明清篆刻流派印谱》,乃印学界第一次对这个领域进行突破性总结分析,填补了明清五百年印学史的研究空白,被认为“大有功于印坛”。另外,方去疾在课业授徒、普及印学方面也不遗余力,他自成一格的教学方法新颖而有效,颇受学生欢迎。在他严格真挚的指授下,一大批印人脱颖而出,其中韩天衡、吴子健、刘一闻等在方先生的谆谆教诲下而技艺猛进,终成大家。

  方氏昆仲,皆为印坛贤良。方介堪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在篆刻、书法、绘画等领域都有建树,更是晶玉印和鸟虫篆的开派人物。方节庵一生虽短,他曾以“节庵印泥”为题广泛征集名家刻印,也算一段印坛掌故。方去疾兼收并蓄又自成一家。


美术报 书法周刊 00019 金钱和艺术没有关系 2012-05-12 美术报2012-05-1200015 2 2012年05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