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56版:展事

文章导航

风行水上

上海、浙江油画作品交流展(人物篇)

  上海、浙江油画作品交流展

  (人物篇)

  上海是世界各国各种艺术门类展演、展示的舞台,也是融入全国、服务全国的一个窗口,上海不仅要树立码头意识,更要抓好源头创作,推动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近几年来,上海美术界同国内美术交流频繁,我们同宁夏美术家协会、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等举行版画交流展、女画家作品展、“东形西式”四川上海交流展等,还组织艺术家举行座谈会,组织异地采风写生活动,为各地艺术家之间提供交流的平台和空间。今年,我们同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共同策划上海浙江油画交流展(人物篇),我们认为浙江和上海地域相近、文化差异不大,画家之间沟通联系很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美术创作发展到多元化状态下的今天,两地的艺术家在想什么?在追求什么?在高铁的时代,50分钟可以从上海到杭州。下午5点钟下班,6点钟可以和朋友同事在杭州的西湖边喝龙井茶,在上海的新天地品味世界各地的啤酒。在这样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两地的艺术家是一种像高更和梵高一样,分手就想念,相聚就吵架的艺术缘分?还是像我们的前人划着画舫和乌篷船有的喝茶品茗,有的吆喝大声叫卖,各唱各的戏,各喊各的调?我们作为组织者应该有责任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大家拿出好的作品、好的创意、好的想法,静静地坐下来,放下手中的订单,放下大牌的架子,谈谈创作,谈谈艺术,少一点城市快节奏的喧嚣,多一点艺术创作的乐趣,大家放慢脚步,调整心绪,找找各自的不足,再从中找出差异、在存异中求得共同,在比较和了解各自油画创作的内涵和意义中找到两地创作的发展方向和轨迹。

  这次画展的主题定为“风行水上”很有诗意,语言很中国化,我看很好。上海和浙江同属江南,江南文化的特质、江南山水的秀色、江南的风花雪月,为古今文人墨客所向往、所陶醉,江南的风土人情为艺术家提供了不竭的创作源泉。“风行水上”出自《周易涣》,象曰:涣然成文章,非意于为文也。比喻自然流畅,不矫揉造作。这是古代先贤对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不单是油画艺术要追求的高境界,也是其他艺术门类创作所追求之境界。“风行水上”用之于上海和浙江的油画创作也很恰如其分。这次交流展以人物画作品作为首展,油画在我国发展100多年来,上海和浙江是重镇,老中青队伍庞大,现有一大批有思想内涵、有艺术追求的人物画艺术家,再者人物画创作难度较大,特别要提的是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要求艺术家深入生活,创作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喜爱的、受欢迎的美术作品。这次展览,上海和浙江各遴选了14位油画人物画家,他们所表现的题材广泛,艺术风格多样,内容丰富,语言新颖,较好地反映和代表了上海、浙江两地美术界在人物画创作领域的状态和追求。

  上海和浙江的中国画、油画都有着千丝万缕的亲缘关系,这种水乳交融的关系,有着多方面的因素。上海是个移民城市,有包容胸怀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早在上海开埠之初,善于耕读和经商的浙江人摇着乌篷船从宁波、绍兴、嘉兴、桐乡、乌镇等地来上海求学寻梦,奠定了浙商和浙派艺术在上海的根基。吴昌硕、任伯年、赵之谦、任熊、任薰、王一亭等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新中国建国前后更是有一大批画家游走于上海和浙江之间,如黄宾虹、潘天寿、陆俨少、林风眠、唐云、陆抑非等等,他们为上海和浙江的文化艺术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文革前后虽有户籍调动等限制,仍有大批从浙江美院毕业的优秀浙江青年人才来到上海,现都已成为上海美术界的中坚力量,是上海美术创作的股肱人才;改革开放30 多年来,人才的流动更加宽松,全国各地的美术人才流入上海,浙江到上海的也不乏其人,特别是很多新浙商的涌入为上海文化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流展示活动,为两地艺术界搭桥铺路,希望今后在多门类、多领域开展交流,也希望两地美术界和艺术家拉近感情和距离,拉近艺术的距离。万吨轮驶向大海,迎接东方初升的太阳很美,乌篷船划向水乡,欣赏江南的晚霞也同样美丽。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 陈琪

  2012年4月

  主办: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

  承办: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 浙江省油画家协会 中国美院油画系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东外滩艺术空间

  上海浙江两地美术交流活动历来频繁,近年来,在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上海世博会等一系列活动中,两地油画艺术均有非常融洽的交流和研究。今年2月,上海市美协首先提出由上海市美协和浙江省美协共同举办“风行水上”上海·浙江油画交流展(人物篇),重新审视两地油画发展的同异,共同探求发展之路,促进两地油画艺术更上新的台阶,这将成为两地非常有益的美术交流事件。

  上海、浙江是我国传播油画艺术最早的地区,18世纪初,天主教会在上海徐家汇土山湾创办图画馆,曾经为我国培养了一代油画艺术家。1928年,蔡元培在杭州创立的西湖国立艺术院(1929年改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宣告成立,它将当时最优秀的艺术家和理论家集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美术的命运。艺术家开始以美术发展史及艺术风格等具体问题入手,来研究中西美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当时,这些有影响的艺术家和理论家提出了关于中国美术的一些问题,其中有如何认识西方现代艺术的价值,如何认识绘画自身的语言,从中寻找出中西艺术的共同之处,进而创作时代艺术。当时有林文铮、吴大羽、李风白、李超士、王悦之、蔡威廉等担任西画教授,林风眠任院长,他们在蔡元培的支持下,提出了一系列学术观点和艺术理想,并将自己的创作和教学实践,确立了作为一个教学和艺术研究机构的艺术院校在传播新思想、深化“美术革命”运动中的学术地位。这些做法深深地影响了新一代的艺术家。30年代后,一些留学日本的油画家也开始在国立艺专执教,其中倪贻德和关良最有影响。国立艺专先后培养了胡一川、黄显之、胡善余、王式廓、董希文、罗工柳、涂克、吴冠中、徐坚白、苏天赐、赵无极、来德群,这些油画艺术家遍及全国及世界各地,扬芳艺坛。

  49年以后,浙江油画得到了快速和较为全面的发展,先后有全山石、肖峰等留学苏联学成回来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同时还举办了罗马尼亚专家训练班,丰实了浙江油画艺术的表现技法和艺术思想。改革开放以后,一些油画家走出去,请进来,融汇中西艺术流派,梳理多种学术思想,坚持油画艺术语言的新探索,成就了一批卓有成就的油画艺术家。

  这次展览邀请的16位浙江油画人物画家,均具备成熟的艺术思想、娴熟的绘画技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浙江油画艺术的优秀代表,在中国美术界具有较大影响,他们在当代油画艺术语境中,注重对现实的关注,重视自身的主观表达,其作品具有相当的时代性和代表性。

  “水上”,喻上海、杭州两地同处具有深厚中华文化积淀的“江南水乡”,“风行”,指上海、杭州两地过去和现在都是中国艺术思想交汇、交融的中心,是中国油画艺术发起和发展的重要地区,是中国油画创作及研究的重镇。今天,两地油画学术交流更加频繁,油画创作新人辈出。在中国美术繁荣发展的背景下,举办“风行水上”上海、浙江油画名家交流展(人物篇),必将促进两地的油画家重新审视当今社会发展条件下油画创作的新方法,共同探索两地油画艺术新的语言,进一步推动两地油画创作新发展。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 骆献跃

  2012年3月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风行水上”上海、浙江油画作品交流展理论讨论会

  由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办,上海美协油画艺委会、浙江省油画家协会、中国美院油画系、上海东外滩艺术空间承办的“风行水上”上海、浙江油画交流作品展(人物篇)理论讨论会于4月28日下午在上海美协创作中心东外滩艺术空间会议室召开。上海市文联巡视员、专职副主席迟志刚,浙江省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骆献跃,上海市美协副主席邱瑞敏、俞晓夫,上海市美协秘书长陈琪,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浙江油画家协会主席杨参军,上海市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黄阿忠,上海美协展览部主任丁设出席了理论讨论会。理论讨论会由陈琪、骆献跃共同主持,上海参展艺术家李前、刘曼文、方世聪、章德明、张晨初、徐步成、宋克西、夏葆元、曹炜、潘文艳,浙江参展画家胡振宇、杨参军、章晓明、管建新、陆琦、王羽天、童雁汝南、翁诞宪和上海美术理论家傅军等出席了理论讨论会。

  杨参军(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浙江油画家协会主席):

  对这个画展浙江方面是很重视的,是真心与上海油画家在艺术层面上进行交流。我们这个画展办得比较好,主要是探讨绘画的艺术性、学术性,当前视觉艺术发展很快,我们不愿意油画被边缘化,上海与浙江文化上很有渊源,就是大家刚才所讲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上海的绘画开放早,上海的土山湾有最早的油画训练班。其实再早有利玛窦、徐光启,利玛窦在那个时代就把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带过来了,算算时期也是明朝中期,上海就与油画的引进有关。上世纪刘海粟在上海办上海美专,林风眠办国立艺专,解放后吴大羽又回到上海,浙江与上海的文化与绘画交流非常的纠结,这种交流促进了两地绘画的发展,所以,今天上海、浙江仍然是油画的重镇。

  上海的油画非常注重形式感,对形式的探索非常敏感,画风很洋气,这与海派文化直接对西方文化的交流有关。其实浙江的画家也是从西方学习优秀的技法和观念的。但浙江画家偏重学理多,因为这是办教育的需要。虽然有不同,但相同的地方还是很多,所以互相沟通很有基础,两地都倡导要向西方美术学习,这种学习不是色彩在画布上乱涂一通,今天我们仍然要向西方油画中的传统学习,要把握住油画的本质,同时又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以上讲的是第一点。第二,就是在当代我们仍然要讲究对绘画本性的研究,希望在绘画中找到一种艺术的形式,寻找到一种情节,有一种色彩感,有一种笔意。这与北方油画的硬抠不同。有一种江南文人的灵性,上海与浙江的绘画都闪动着这种灵性的东西。

  我们在向西方油画学习的百年中,油画艺术发展到现在架上油画也面临困境。现在你要获取一个图像很方便,而且在视觉上寻求刺激。但架上油画的发展不能和他们比,你画女人体照个女人像,你完全可以画得像照片一样。但我们不能做这种事,这样就没有意义了。那么我们的油画如何承载我们的内心世界,这是我们当代油画家要面对的问题,我们每个画家确确实实面临着这个问题。我们中国美院是办美术教育的,要靠我们自己去思考,要面对当代浮躁的社会。当然卖画也不容易。但在这个功利的社会面前,要沉下心来,就要不断实践,不能停下来,用什么去发展,这是我们要重新思考的绘画理论问题。当代中国,画油画的人很多,以前浙江画中国画的人很多,现在画油画的人多了起来,上海开放早,在这方面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这次画展开了个很好的头,把两地油画家聚在一起。万事开头难,一个画展不可能涵盖两地全部的人物画,但这个部分的画是开了个好的头。

  邱瑞敏(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这个展览很不错,总体上水准整齐。上海与浙江的画风有个共同点,都是在江南文化滋养下形成的,这个形成不仅是从我们这一辈开始的,更有前辈画家的传承。上海这个城市比较开放,就是在孤岛时期,上海的文化也是分成一块一块的。就说当时的邮政局,也有好几个,西方人比较多,文化环境比较自由。第三届油画展时有一个理论讨论会,讨论会上理论家认为:上海的油画家是在亭子间里作画,比较自由,比较个体,不比其他地方画家是合成群的,特别是北方。我在美国纽约的时候,他们搞创作也比较个性。所以,浙江和上海的绘画有一个共同点,比较灵性,不像有的地方画画得很沉重,刻意制造一种力度。我们两地的画风比较轻松,在文化本体上信奉绘画本体语言的轻松。吴大羽先生曾经对我们讲,画油画要像中国画,要有中国画的笔意。我去北京时,与靳尚宜先生也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也同意这个观点,画面的意韵是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体验到的,这是前辈油画家对油画民族化高度的认识,无形当中给了我一种领悟。吴大羽是油雕院的老教授,平时与他交流很受感动,有一次一份非常出名的杂志把吴大羽的画印颠倒了,他们向吴大羽赔不是。但吴大羽轻松地对他们说“宇宙中的画就是这样的”。刘海粟先生也一样,作画主要讲究画家的气质,精神的境界。上海和浙江的前辈都是这样的。

  不过浙江的画家来自院校的多,接受了严格的训练,又各有不同的追求。作为画家要在创作发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面貌。特别是在当代,困惑是有的。但每个人都在走自己的路,你可以写意,也可以写实,但各自都在追求精一些。大都市有一种干扰,节奏很快,当下各类画展活动太多,还有经济的诱惑,但要创作满意的作品,画家还是要静下心来。交流展很好,是学习的机会,希望以后再办得精一些。

  方世聪(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浙江与上海的画都比较轻松,文化上比较朦胧,比较随意,画得轻松,有文人画意。但每个人也有自己的东西,也有个性。与北方画派不一样,南方的画主要流露自己的情感,和写书法一样,做也做不出来。北方画大题材多,关注社会生活。北方人的性格与画风如大山,南方如小桥流水,都是文化心理形成的。我们不要强调地域性,虽然现代社会的交通越来越发达,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我们要研究,文化有科学性,有理性的一面,但表现出来很感性。我们应该拉开这个距离,要任其自然,自己又要不断耕耘。所以这个画展自己的个人的东西越来越强烈,我们要画自己的东西。

  胡振宇(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我还是赞成浙江和上海的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为以前美院的老师好多人的家在上海,教书在杭州,没课回上海。现在中国美院的学生中也有百分之六十来自上海。上海开放早,浙江比较缓慢,当时的老院长很想把学院办在上海。确实是这样的,我们与上海的油画家很熟悉。我认为这个画展办得很好,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南方画家的画就是灵性,重表现,有绘画本身的东西。只要深入研究,油画还是可以发展下去的。这次画展很好,一个人几张画都是人物画,画展中上海出了几个年轻的画家,希望两地的交流延继下去。

  俞晓夫(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上海和浙江就一个小时的路,说明现在文化交流很便捷,这次画展我事先并不知道,也不知道是人物画展,看了画展,我有了想法,按理讲办个展览要策展,要理论先行。但这个画展很简单,复杂事情简单做,没有观念先行,完全是一种艺术沙龙型的,这样一个展览就进入了一种回归自然的状态。二是这些画家我很熟悉,都是老朋友,画展的作品也没有浮躁的感觉,没有那种猛的感觉,有种去谱的感觉。陆琦的画是我喜欢他的那种感觉。胡振宇教授的画感觉很到位,非常学院派,体裁上很自然。章晓明的画是“具表”,但又从“具表”中走出来。在这个社会不是具表不具表,应该有写意的感觉,还是比较理性,不过蛮高级的。

  这个画展如果给他个命题,你画起来就不那么自然了,这也给以后办交流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经验。美协办这个展很有草船借箭的想法。

  在当今搞绘画有没有困惑,当然是有的,当下的西方文化是强势文化,我们还是要讲点政治,为什么当代艺术在国外那么强势。但是我们国家的绘画现在也红火起来了,主要还是经济的发展,我们搞创作的与西画文化比,不要有人人自危的感觉。这是一种生活状态,好好学,好好画,中国也有好多好的艺术家,也有的高过莫奈,我们画得也很不错。我们画家在创作思维上还是可以去探索的,作为一个艺术家,完全可以表达自己的见解,对传统对西方,我们不要太有压力,我们完全可以与毕加索平起平坐的,这不是狂妄,是张扬自己的个性,可以避免过于的不自信。我们可以和欧洲人平起平坐地交流,心态很重要,也不要以为北方画是强势的,其实北方画里也有不少画南方画风的,南方画家也有不少画北方画风的,北方画也不一定都是大山,南方画也不一定都是小桥流水。南方画家也有欧洲的味道,这次交流很成功。

  刘曼文(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馆长):

  上海、浙江的画并没有多大差异,浙江绘画风格中有胡老师的风格,我们上海画家也可以这样追求,虽然有差异,但是在现代文化背景下越来越小了,中国与欧美的差异也在缩小,国内的文化越来越接近。这样画展的组织很好,这次画展的探索性少了一点,这是因为参展的画家生活的状态很好。

  宋克西:

  我是半个上海人,谈个画外的话题,我们的中国文化应该介绍到外国去,让外国的家庭也看到中国的文化和绘画。


美术报 展事 00056 风行水上 2012-05-19 美术报2012-05-1900010;美术报2012-05-1900012;美术报2012-05-1900013;2442382;美术报2012-05-1900011;美术报2012-05-1900014;美术报2012-05-1900015;2442381 2 2012年05月1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