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5版:深读

真不忘我
警惕书法界的“毒胶囊”

从“走出书法‘仿真’时代国际华人书学研讨会”说起

  跑了十几年书法新闻报道,春夏秋冬,大江南北,纵横百万公里;国展、省展、市展、县展、乡镇展、院校展、个展、团体展、雅集展、国际交流展、跨省联合展、妇女书法展、少儿老年书法展、行业展、部队展等等,看得眼花缭乱,令人产生兴奋点的书法展却越来越稀少,许多时候,如果不是工作需要、情面关系,真的不想跑也不想写了。书法很忙,书法很难,书法很累。都说书法事业繁荣了,书法人才辈出了,但一旦放进学术视野、历史视野,书法艺术的提高,怎么看怎么总觉得还是不敌古人与前人。问题出在哪里?妄下定论不负责、不正确对待恐怕要积重难返、迷失方向。

  回眸浩瀚书法长河,那些经典的书法作品、经典的书法家、经典的书法理论,没有一个不是有独自风格面貌或见解的。但就书法本体论,名垂青史的书法作品、书法家、书法理论往往具有排他的唯一性,称得上作品家、理论家的只占了书法圈极微小的一部分,大多数不是跟风者,就是忽悠者,“花开花落两由之”,做不了种子,谢了便完了。

  书法学习的一大特点是一辈子需要临摹、仿真,临摹、仿真却不是书法学习的归宿、目的。当今书坛能形成风格意义,在技巧、学养、思想诸方面进行超越的书法家其实屈指可数,空头理论家、眼高手低的大有人在。另外一个现象则是以书法仿真沾沾自喜,这个仿真不是以得经典真髓为真,而是以得经典皮相为真,甚而是以仿真今之流行书风者为真。表面的刻意仿真,反离真义真趣真味越远,花哨掩饰不了苍白。著名书法评论家姜寿田曾多次告诉我很好玩的“实验”:古代经典的书法作品印到出版物上照样风神凸显,几乎所有今日书展获国家级大奖的作品一印到书里马上黯然失色。为什么?点划字形三不耐看,说白了,连技术都过不了关,怎么超越古人!即使那些天才书家技术上过得去,人格、学养、胸襟拉下一大截,不舍名利,仍然难以加入经典阵营。经典学习,要求学习者更多用心用脑去映真,而不仅仅是仿真。映真,是艺术家的活;仿真,是工匠者的活,孰高孰低,明眼人一看就清楚,当然,仿真手段的训练不妨多多益善,从初级仿真到高级映真的轨迹基本绘就了书法从事者、爱好者到书法家转化的画图。书法家最大的功课是把仿真做到极致,把映真做到自然。自然的化境才是书法家梦寐以求的,“妙合自然趣,人工费剪裁”,人工到不留做作痕迹,非大师级人物安得高攀哉!

  真不忘我,“自我”时代更加应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被真的“假我”蒙骗了。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其实就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哲学命题。“有真我而后有真艺术”,5月16日,广东华人书法院、美国丹佛孔子学院主办,走出书法“仿真”时代国际华人书法研讨会在广州刘佑局书法艺术中心召开,鲁开根、屠新时、刘佑局、蔡景富、杨静、付冰、卢南英、梁树声、李志宏、陈桥生等中外书法家、媒体人出席,大家围绕书法“仿真”又不局限书法“仿真”议题,对当代书坛、文坛、艺坛一些社会化通病展开会诊剖析。一致认为文化与艺术的“仿真”(即假冒)时代,它与中国市场经济中所产生的假冒伪劣产品一样,已经严重扰乱了社会和人们生活的正常秩序。文化艺术中的冒仿伪劣产品虽然不会像商品中的假冒伪劣产品,直接伤害人的肌体,但它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侵害将会产生长远的影响,文化打假将是一场更加艰难、更加迫切的任务。当代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应该效法国家药检工商部门严打严罚毒胶囊一样铲除文化与艺术“仿真”的毒瘤,毫不留情。开拓高尚、洁雅、通透的艺术取向,把握普世认同的心灵准星,重新焕发文化艺术感化人心的风采魅力,挽回人性灵魂失落的悲剧,谱写人类真性情的美好赞歌。


美术报 深读 00025 真不忘我
警惕书法界的“毒胶囊”
2012-05-26 2430727 2 2012年05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