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62版:画家

文章导航

我所认识的李小龙

  吴昌硕40岁以后方以画示人;齐白石43岁才开始临摹八大、徐青藤的画继而由工转写;潘天寿41岁时,潜心创作,数量剧增,创作了我们今天许多耳熟能详的名作,由此确立了他在艺术上的独特面貌。按现代中国高等美术院校一般的流程,美院附中、本科再到研究生毕业,如果顺利,大约26岁的光景才学有小成,离40岁还有漫长的岁月。所以,我一直说,中国当下很难在象牙塔里培养出像样的写意画家——时间可以打败很多看似不切实际的理想——因为中国传统绘画特别是大写意绘画的承继者,40岁还只是一个开始。

  我所认识的李小龙不是那个武打明星,他是一位画者,一位不善言谈、只知道傻乎乎画画而又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年轻艺术家。说小龙是年轻艺术家,是因为他从事大写意花鸟画创作,而且今年刚刚40岁,是一个“惑”与“不惑”的年纪。

  传统大写意花鸟画创作更多的在意于经验,而相对轻于技术。我这里所说的技术不是洒肥皂水、吐吐沫那种蹩脚技法,而是画材工具的一些基本常识。李小龙来自安徽泾县,他对宣纸有着特别的敏感,当慢慢地积累一些经验之后,他比常人更明白用什么的材质来呈现他要传达的效果。小龙说他这些年没有做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只是把笔墨纸砚这些工具弄懂了。小龙说得轻描淡写,但我觉得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在我身边从不缺有Originality(这个词翻译成中文大概是创意的意思,也有着新颖、奇特的另一层含义)的画家,很多人画了一辈子的画也不知道净皮和棉料区别,没有尝试过松烟和油烟的差异,就像一个不知道大米和玉米味道的“美食家”一样,我怎么也无法把他们看作是画家。李小龙应该对Originality这个洋词不认识,他的作品中本身也缺乏创造力,他只关心画面怎么样更好看、更能打动人——这是一个东方式的问题。我相信,看完这个展览之后,李小龙对艺术的思考和研究的高度我们就应该略知一二。我还相信,细心的观众看完展览后一定会想在艺术创作中到底是技法重要还是想法重要?这不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这有一个标准答案:在技法达到一定高度时想法重要。但是,李小龙却选择了坚守,选择了东方式的渐修,在某种意义上,李小龙这种坚守是需要勇气的。表面上,这是对西学东渐浓的化不开的今天的一种回避,而实际上是他对自己创作的一种充分自信体现。

  小龙早些时候曾求学于中国美术学院,后又得到何水法的亲授,并问业于孙其峰、张立辰。事实上,我们至今仍然能从李小龙的作品中看到这些业界名家笔下书写性和流畅感的影子,但我们又确确实实无法将他的作品具体地归入谁的门下。所以,今天所看到的这个展览,必然让我们思考前辈和时人的图式将给其他从事绘画艺术创作者以怎样的经验?怎样的方法论能切实可行地解决创作中的实际问题?

  凭我对当下中国大写意花鸟画坛之了解,70后生人作品能入我眼者不足20人计,李小龙的作品算是其一。小龙身逢盛世也遇着了一些热心的朋友帮忙,很多艺术机构愿意为他的展览操持和主办,这让我辈同龄人羡慕不已。聊写数语,一来向我的家乡父老作个引荐,二来权作展览贺礼赠与小龙同道。

  2012年5月22日于杭州西风堂

  (原文为即将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的“烟去音来——李小龙中国画作品展”前言)


美术报 画家 00062 我所认识的李小龙 2012-05-26 2453471 2 2012年05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