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鉴藏

文章导航

海派无派 各领风骚

■特邀撰稿 朱浩云

  ——海派名家艺术及市场行情

  海上画派简称“海派”,是近代中国画坛上崛起的一个风格流派。泛指一批力图摆脱旧格、冲破传统蕃篱的海上画人,借鉴吸收外来的艺术,标新立异,开拓了海派新画风。

  海上画派诞生于上世纪19世纪中后叶。那时,上海即是西方殖民者渗透中国的桥头堡,又是中西方文明的交融点。鸦片战争后,由于“五口通商”,上海成为国内最大的通商口岸,人称“十里洋场”。于是,全国各地画坛高手纷纷云集沪上,画家之多为全国之冠。这些画家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大胆吸收西方绘画艺术,破格创新,流派自由,并形成了一股艺术潮流。先驱性代表人物为“一赵”(赵之谦)、“二熊”(朱熊、张熊)、“三任”(任熊、任薰、任伯年)、“四大家”(任伯年、蒲作英、虚谷、吴昌硕),还有胡公寿、吴友如、吴庆云、黄宾虹、钱慧安、沙馥、黄山寿、陆恢、倪田、曾熙等,海上画派为中国古代传统绘画与现代中国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同时这一艺术潮流代表着近代海上绘画的主流和方向,从而奠定了其在中国美术史上的特殊地位。100多年来,海上画派经久不衰,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没有固定的风格但有各自鲜明的个性

  海派名家程十发曾说:“海派无派”,此话反映了海派的真实状况。如任伯年的绘画兼工带写,雅俗共赏;任熊的人物银钩铁画、清新活泼;虚谷的动物虚实相间、情趣动人;赵之谦的花鸟笔墨酣畅、设色浓艳;蒲华的绘画笔意奔放、风韵清隽;吴昌硕的花卉以书入画、气势雄强;黄宾虹的山水黑密厚重、意境深邃;吴湖帆的山水秀丽丰腴、清隽雅逸;刘海粟的山水粗糙豪放、苍奔劲拔;张大千的山水奇伟瑰丽、气势磅礴;吴石仙的作品烟雨生动;汪亚尘的金鱼清趣动人;陆俨少的山水笔墨淋漓、气韵生动;钱瘦铁的作品笔墨苍润、气势雄浑;丰子恺的人物造型简括;江寒汀的花鸟色彩明丽、形象生动;张大壮的花卉无骨而立、神彩飞动;袁松年的作品厚实高古、层次鲜明;贺天健的山水雄奇阔达、沉厚饱满;郑午昌的作品用笔精微、工而不匠……由此可见,海派画家创作自由,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各具特色。

  二、海派绘事阵容庞大,实力雄厚

  早在19世纪沪上已成立了不少研究中国传统书画的美术团体,影响较大的如“萍花书画会”、“飞丹阁书画会”、“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海上书画公会”、“豫园书画善会”等。进入民国后,沪上绘事更是高潮迭起,一大批美术团体应运而生。1929年郑午昌、贺天健、孙雪泥、钱瘦铁、陆丹林等发起组织的著名“蜜蜂画社”,人数逾百,并办有《蜜蜂画报》,盛况空前。翌年,叶恭绰约黄宾虹、陆丹林等共同倡议:“国画家亟应联合”,遂在蜜蜂画社基础上成立“中国画会”,会员人数剧增百余人。1934年沪上又成立了“中国女子书画会”,有何香凝、李秋君、陈小翠、吴青霞、周炼霞、庞左玉、冯文凤、顾默飞、陆小曼等著名女画家入会,会员达150余人。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的书画又得到了蓬勃发展,1950年10月成立了由上海139位知名书画家参加的“上海新中国画研究会”。1960年又成立上海中国画院,该院聚集了众多一流的书画高手,有吴湖帆、刘海粟、丰子恺、朱屺瞻、沈尹默、贺天健、陆俨少、谢稚柳、唐云、张大壮、江寒汀、钱瘦铁、沈子丞、谢之光、王个簃、陈巨来、白蕉、来楚生、黄幻吾、陆抑非、应野平、程十发等60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其中,还包括李秋君、陈小翠、吴青霞、周炼霞、庞左玉、张红薇、陆小曼、陈佩秋等知名女画家。这60位书画家都是民国时期过来的,几乎个个身怀绝技,有不少擅长“四绝”(诗、书、画、印),有的甚至擅长“五绝”( 诗、书、画、印、鉴藏)。

  三、包容性强

  海上画派的画家并非指上海籍的画家,而是指各地云集海上的画家。在老一辈画家中,在上海出生的画家可谓凤毛麟角,如松江的胡公寿、程十发,嘉定的陆俨少等。其中大多数画家来自全国各地,有四川内江的张善孖、张大千;江苏宜兴的徐悲鸿,苏州的吴友如、吴湖帆、陶冷月、王季迁、朱梅村,常州的黄山寿、刘海粟、冯超然、谢稚柳、吴青霞,无锡的贺天健、钱瘦铁,南京的胡伯翔,太仓的朱屺瞻,南通的王个簃;浙江绍兴的赵之谦、任伯年,安吉的吴昌硕,萧山的任熊、任薰,浙江杭州的丁辅之、唐云、张大壮、汪亚尘,嘉兴的沈子丞,宁海的应野平;安徽歙县的虚谷、黄宾虹、胡若思;广东梅县的林风眠,番禺的关良、袁松年;江西吉安的周炼霞;河南南阳的陈佩秋等。从总的情况看,来自江浙两省的画家较多。不过,现在海派中青年画家在上海出生的画家已占据主导地位。

  四、市场流通性强

  海派画家从诞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大多都是靠卖画为生。许多老一辈画家的作品很早就在市场上流通。当年,海派先驱“一赵”、“二熊”、“三任”、“四大家”都曾在上海靠卖字画为生,之后,吴湖帆、张善孖、张大千、冯超然、陶冷月等又成为书画市场上的亮点。他们善于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改变自己的画路,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像“新中国画”开创者陶冷月,曾被日本评论家称之为“中国第一个中西结合成功的艺术家”,他的润格在当时很高,且销路很好,陶冷月凭借手中一枝笔,养活了自己的大家族,蔡元培还曾亲自为其书写“润格”。“三吴一冯”(指吴湖帆、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也是民国时期十分热门的画坛人物,其中冯超然的润格甚至高于其他几位。至于张大千,则更是通吃南北书画市场,北京琉璃厂的一位经营古玩字画的老板曾说过,别的画家都是被琉璃厂“吃”的,只有张大千可以“吃”琉璃厂,可见张大千当时在市场上是何等的风光。民国期间卖画最为轰动的是1948年,当时张大千在上海成都路的中国画苑内举行近作展,共展出99件作品,绝大多数为工笔重彩。每天参观者人头攒动,拥挤不堪,订购的红纸条贴上了“满堂红”,有些画还被复定3至5起,盛况空前。名画家吴湖帆也当场选定了3大幅,后又请别人代订了几幅。展览会上有人为画展所得试作估计,约可等价于市上的黄金达一百几十条之多(高达约一千几百两),这一奇迹在那时实为前所未有。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张大千、吴昌硕、吴湖帆、冯超然、溥儒、陶冷月的画价是最高的,动辄用黄金计。不过,并非所有画家都能养家糊口,像一生卖画的蒲华,去世后,家属甚至连安葬的费用都付不出,最后由好友吴昌硕出资帮助办理,有人戏称蒲华“卖画卖到死无葬身之地”。此外,像吴琴木、张大壮这样的好手只能在大收藏家庞莱臣家中帮助整理书画混口饭吃。郑午昌、沈子丞在中华书局工作,属于高级白领,收入颇丰,无需靠卖画糊口,卖画只是锦上添花。

  五、拍卖场上的亮点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海派名家作品历来是书画拍卖的主力军。上世纪80年代,当苏富比、佳士得在香港开拍近现代中国画名家作品后,海派画家即成为最亮眼的明星和主角,尤其是“一赵”、“二熊”、“三任”、“四大家”及张大千、徐悲鸿、潘天寿、吴湖帆、林风眠、黄宾虹、陆俨少、刘海粟等名家的作品给艺术市场增添了无穷的魅力。90年代,随着大陆艺术拍卖的兴起,海派画家的作品更是走红于海内外市场,并创造了诸多的佳绩。如赵之谦的《花卉四屏条》在1990年佳士得拍卖会上以352万港元成交;虚谷的《花果四屏》在1994年被佳士得拍至189万港元;任伯年的《华祝三多图》在1997年被上海德康拍至264万元;吴湖帆的《如此多娇图册页》在1996年被朵云轩以214万元拍出; 潘天寿的《春塘水暖》在1998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以660万元成交; 张大千的《荷花通景四屏》在1999年被佳士得拍至829万港元。尤需指出的是,八、九十年代苏富比、佳士得每场书画拍卖的前十位最高价几乎被张大千垄断。

  步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字画走出了一轮史无前例的飚升行情,海派名家作品价格更是势不可挡。任伯年的《华祝三多图》在2005年中贸圣佳拍卖会上被一藏家以2860万元的天价收购,比1997年的成交价格高出10倍。2011年该作又被西冷印社推出,结果获价1.67亿元,比2005年价格又高出6倍。而“龙头股”张大千继续扮演领涨的角色,2010年张大千的泼彩力作《爱痕图》在嘉德拍卖会上率先成交过亿元。目前,作品价格超过亿元和2千万元最多的画家当数张大千,尤其是2011年5月12日,香港苏富比宣布5月31日举行“梅云堂藏张大千画”专场(实际上为加场)拍卖,推出25件张大千重要画作,拍卖总估价逾1亿3000万元港元。梅云堂主人为高岭梅先生,是中国摄影界前辈,他与大千订交于上世纪30年代中期,两人在艺术上有共同的爱好。有专家认为,张高二友,情同兄弟。尽管中国台湾故宫博物院举办过大千诞辰百年展览、中国台湾历史博物馆也举办过大千诞辰110年展览,但展品都来自不同的机构和藏家。而单独一位藏家,能如此完整地珍藏百余件展品,作品亦如此精彩,在藏品背后,还有长达40多年沉甸甸的人情。结果,经过海内外众多藏家的踊跃竞投,25件作品全部拍出,成交率100%,总成交金额高达5.7亿元人民币,平均每件近2300万元。其中,张大千的精心之作《荷花》以1.59亿元成交,创张大千作品市场新高。同时,苏富比也创下单场拍卖成交金额新高。除张大千外,徐悲鸿的市场行情可以说与张大千相当,他的大幅精心之作《巴人汲水图》在2010年北京翰海获价1.7亿元。在张徐之后,潘天寿、陆俨少、黄宾虹、刘海粟、弘一、谢稚柳、程十发等都是市场上的热门人物,价格动辄数百万乃至数千万,有些还成为了各大拍卖行的台柱子。在今年的中国嘉德近现代书画拍卖专场中,海派画家继续发力,其中吴湖帆《古树层峦》以2070万元成交;张大千《钩金红莲》以1725万易主。

  眼下,书画艺术品拍卖会如果缺少他们的参与,艺术品拍卖的份量就会明显地下降,相反,拍卖场上一旦有这些名头精品的亮相,必定会吸引海内外机构和典藏家的青睐和追捧。

  六、少数海派名家作品与市场定价不否

  尽管不少海派名家作品受到各路藏家的追捧,价格迭创新高,但因海派画家人数众多,目前仍有一些画家作品价格偏低。

  在海外艺术市场上,林风眠、赵无极、吴冠中被称为“三驾马车”,他们的作品在市场上的交易已被藏家称之为富豪的游戏,只要有他们的精品在市场上露面,就会受到大藏家和大富豪的青睐和追捧。目前,“三驾马车”中赵无极、吴冠中的作品价格遥遥领先,动辄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元。但作为赵无极和吴冠中的老师,林风眠的作品近几年尽管也有一定的升幅,但与两位学生相比,无疑作品价格低得很多。目前,林风眠最高价作品为《秋山深居》1930万元,且超过1000万元的作品凤毛麟角。显然,林风眠的作品价格还不能与赵无极和吴冠中平起平坐、分庭抗礼。不过,从未来“三驾马车”的作品市场走向看,林风眠的作品凭借独特的艺术魅力,后市有望追赶赵无极和吴冠中。

  吴湖帆擅绘画、工书法、精鉴赏、富收藏。绘画尤精青绿山水和荷花,初从清初“四王”入手,继对明末董其昌下过一番工夫,深受宋代董源、巨然、郭熙等大家影响。其中山水画被张大千先生列为当代山水画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由于吴湖帆存世作品很少,这更显得吴湖帆的作品弥足珍贵。从市场行情看,民国时期,他的作品在市场上十分昂贵,动辄以金条来计。当时他与张大千、吴昌硕、溥儒的作品价位是市场上最高的。想当初,买吴湖帆一张画至少可以买齐白石几十张画,而现在却沦落为市场上的二三流人物。不过,去年以来,吴湖帆的作品在市场上有异动现象,2011年有3件作品过千万元,其中大幅精品《石壁疏松图》在上海天衡以2277万元成交,为吴湖帆作品最高价。这与张大千、齐白石、傅抱石的价格相去甚远,未来价值有望进一步回归。

  除了林风眠、吴湖帆外,贺天健、郑午昌、冯超然、陶冷月、唐云、张大壮、江寒汀、钱瘦铁、沈子丞、谢之光等画家作品都有市场前景。

  总体看,海派画家有着广泛的市场,其市场潜力不可限量。后市这一流派的名家作品仍将是字画拍卖的主流品种。不过,从海派演变的轨迹看,似乎同其他画派一样,避免不了由盛到衰。海派早年有“一赵”、“二熊”、“三任”和“四大家”;后有“三吴一冯”和张大千、张善子、黄宾虹、潘天寿、贺天健、郑午昌等;建国后,林风眠、陆俨少、谢稚柳、唐云等又拿过接力棒;到20世纪末,似乎只有程十发、陈佩秋、刘旦宅在苦苦支撑,他们已成为20世纪海派最后的辉煌。但愿当今海派画家们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扭转今不如昔、一代不如一代的局面。


美术报 鉴藏 00018 海派无派 各领风骚 2012-05-26 2455432 2 2012年05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