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2版:艺苑

文章导航

无我与有我

——任大庆人品和他的画品

  当下,我国有成千上万的中青年人拿起了画笔在画中国画,多数人受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沾上了一身的浮躁气,看风向、趋时尚、闭门造车、粗制滥造,恨不得一夜成为大师,企图将自己的一幅幅画变成金山,登上豪富的排行榜。在这庞大的画画群体中,也确实有一些人,他们淡泊名利,甘于清心寡欲,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创作心态,为弘扬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中国画而不懈地辛勤劳动着。不过这样的画家太少了。中国画学博士、大学青年教师、山水画家任大庆,就是其中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任大庆重视师法传统,更重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从真山真水中获得创新源泉,这是山水画创新的惟一源泉。他特别对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一语领悟尤深。所谓奇峰,指生活中最美的、最使画家感动的自然形象,他认为“奇峰”要靠去搜才能获得。然后经过“打草稿”剪裁、取舍、加工,并运用相适应的笔墨技巧、艺术形式去塑造出比自然更美的更感人的艺术形象。新世纪以来,他始终以坚强的毅力和对艺术执着的精神,利用一切机会深入大自然,随身带着画板、宣纸、毛笔、墨汁,或遇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场模写记之。至今所作写生、速写上千幅,积至数十册。他对所描绘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视为其邻居、伙伴、朋友、知己,非为大庆爱山、水、草、木,即山、水、草、木亦爱大庆,进入到一个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地。于是,他一旦深切地观察和感受到它们的最美处,即画兴大发,产生将它们非画下来不可的欲望。

  他首先注重意在笔先,一图一意,“远则取其势,近则取其质”。画山水贵在得势,要求在表现上获得取势、布势、写势之成功。质,指山水岩石之质地,了解其骨骼肌理结构,掌握其特征规律,做到胸有丘壑,以便运用何种笔墨皴法加以表现,为山水传神。质属内美,势属外美,内美与外美的统一,则真美显矣,乃由技而进乎道矣。这正是大庆努力去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他在当场对景写生时,绝非自然主义的如实描写,在讲究章法的同时,对描绘对象加以剪裁、取舍、加工,做到形与神、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要求画中山水比自然山水更集中、更简练、更典型、更完美。因此,他的许多写生画,本身就是一幅完美的艺术品。可这些艺术品却来之不易,他常常冒着暴风雨的袭击,烈日下的煎熬,冰天雪地的酷寒坚持写生。

  任大庆的山水画作有两类:一为实境山水,指实地写生的山水;另一为心境山水,指根据主题和意境的需要,以大量实地写生速写为基础,进行综合处理创造。他的山水画充满了禅意,其画题及题语云:“四时读禅依山居”、“人自安闲水自流”、“静观自得”、“静心可得之”、“清泉濯古柳”、“莲塘清浅静如练”等。闲、静、清、空、淡、远的深层意境,正是禅境的示现,这种禅境无疑是净化人们心灵的一帖清凉剂。

  在笔墨技法上,他能自如地运用“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有刚有柔,刚柔相济,以不同的笔墨表现不同的对象,为山水传神写影。并特别善用渲染、渲淡之法。他说:“用水墨或颜色染物象,分出阴影向背,增添质感和体积感,在山水画中,渲染是大面积地使用湿笔,是在钩勒、皴擦后的一道工序,使原先干笔皴擦的山石显得淹润深厚、水墨华滋。”恽寿平《南田画跋》说唐寅全用渲染洗其钩斫,故焕然神明,当使南宋诸公皆拜床下。渲淡之法用于山水画中添加层次、增强韵味。这种湿笔渲染、渲淡是很费功夫的,在大庆的笔下却驾轻就熟。观大庆山水画,笔墨水融,恰到好处,笔笔似笔,笔笔非笔,毫无斧凿之痕,使人感到不是画出来的,直似纸上自然应有此画,直似纸上应生出此画。其精品之作《江南四季》,溪桥春日暖、柳亭夏雨凉、松石秋风劲、空林冬雪香,有天真自然之美,观者如身临其境,心旷神怡,产生可行、可居、可游之心,深得景外之意,意外之妙也。

  10年前,他的山水画笔墨造型功夫,已在其故乡扬州崭露头角。如何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经过苦苦思考,他悟出自己缺少的是读书不够,所谓“不读书写字之师,即是工匠”(清代松年语),因此“绘事必须多读书”(明代李日华语),“胸中有万卷书,目饱前代奇迹,又车辙马迹半天下,方可下笔”(南宋赵希鹄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鄞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矣”(明代董其昌语)。于是,他断然赴宁攻读美术学硕博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论),一读就是6年,继承发扬俞剑华学派“一手拿文笔,一手拿画笔”的治学精神,以唐僧去西天取经的决心,苦苦修练,终成正果

  有志者,事竟成。在艺术求索的道路上,会遇到许多的艰难,相信他,每克服一个艰难,必付出许多辛苦,但定能上一个新的台阶。天道酣勤,其前途是无量的。

  (本文有删节,作者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术报 艺苑 00022 无我与有我 2012-05-26 2434467 2 2012年05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