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5版:设计

  自从中国美术学院在两年前开始举办全校大规模的毕业联展,看毕业展这件事也自然成为了热爱艺术与设计的朋友们在6月份的必游项目。我也不无例外地前往设计学院的展区,以便了解今年设计专业的情况。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观后感稍有不同。

  最直接的观感来自于一个作品,叫作“在杭州生活的X+1个理由”。

  “2003-2012年,今年是我在杭州的第10个年头。9年来,我不停地走、不停地看、不停地品尝、不停地触摸、不停地阅读着这个城市……

  一直在想:杭州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是不是一个适合生活的城市?是不是一个值得我背叛家乡的城市……

  西湖边最美的是南山路。虎跑泉水泡出的龙井茶是“双绝”,满觉陇的桂雨,灵隐寺的佛音,南屏山下的钟声,胡庆余堂的药香,路边面馆的片儿川,梅花碑的老头儿油爆虾,西湖电影院门口的胖大姐臭豆腐……

  杭州不是东京,杭州不是台北,杭州不是北京,杭州不是上海……

  杭州就是杭州。到底有多少个在杭州生活的理由?答案是──X+1,

  X是未知数,1是我爱杭州……”

  这是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研究生李想笔下的杭州,正是这段真实的文字打动了我。

  到底有多少个在杭州生活的理由?这个问题不禁让我生发了联想,我们又何尝不是一直在思索着,到底有多少个成为好设计的理由?什么样的作品才能贴上“好”的标签?每个人对于“好设计”的判断标准都不相同,也许有人说这个作品很炫,带给我强烈的视觉冲击,所以是个好设计;也许有人看重它的实际功能,改良后的设计给生活带来了便利,也是个好设计;还有人说,这个作品有一定的探索性和研究价值,更应该是个好设计。成为好的理由成千上万,因为评价的人不同,理由也不同。但是他们一定是被设计作品的某一个理由所打动,喜欢没有理由,喜欢就变成了“好设计”。

  这次设计学院的展区几乎全部包含在偌大的体育馆和一个临时搭建的大棚子里,每一个作品都被限制在三面围合的小展架上。没有展览馆的氛围,没有高级的灯光,看展者只会在有吸引力的作品前停留,其余大部分时间也就是走马观花地乱逛。我想,这和人们逛商场购物的体验也有相似之处。首先得吸引消费者上前围观,在近距离观赏后,还能让人动心的商品就有可能促成消费。对比之下的竞争更为残酷,因此空洞、徒有虚表的设计很难打动人,要想成为好的设计并不是容易的事。

  相比往年,一些学生自己打造的虚拟品牌,比如常常看到的“咖啡馆”、“概念餐厅”、“个性书吧”等,把玩一些形式至上的叠加,或是小众、文艺味的语言,但没有贴合当下的民生,没有解决老百姓的需求,没有做出发自内心想表达的思想,就不能引起观者的共鸣。

  而今年的设计作品从这一角度说,更为落到实处。好的设计首先要能打动自己的内心。设计永远和市场对接,和生活相关,好的设计能解决人们的需求,无论是物质需求还是精神需求。


美术报 设计 00025 2012-06-16 2594874 2 2012年06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