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沃土 情系关东
——王功学先生油画艺术赏析
■葛永荟
绘画艺术,特别是油画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人类认识自然与社会、表达思想观念与情感交流的一种待殊方式。许多画家都把毕生的精力与心血倾注在自己钟爱的艺术作品中,把生命分解凝结为一幅幅生动感人的作品。但是,由于画家的出身、地域、阅历以及所受教育的不同,艺术修养、美学原则、审美追求的差异等,使每个人的作品又呈现出不同的个性风格与面貌特征,从而展示出无穷的风格特色与艺术魅力。
生长在关东大地这片沃土上的油画家王功学先生以其乡土题材为母题,多年来一直以关注乡村生活、表现故乡风情为特色而逐渐引起画坛和收藏家们的普遍关注。
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大多都曾有过或长或短的乡村生活经历,他们多数上过山,下过乡,或一直在乡村生活过很长的一段时间,因此,不能不对土地和乡野产生很深厚的情感和眷恋,有着强烈的表现乡村的“情结”。难怪目前仍有许多活跃在画坛上的画家至今还保持着对乡村田野的神往,依然在追寻着那个已经逝去的遥远的梦。因为,真正的艺术家都是多情而善感的。
王功学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对故乡怀着一往情深的油画家,一位执著地表现曾生活过的故乡原野、丰厚的大地的探索者,一个咏叹家园垄陌泥土芳香的歌者。他以田园牧歌式的优美色调来描绘天地之大美,时而动情长歌,时而低吟浅唱。他对故乡的爱是执著而热切的,情感是真挚又丰富的。虽然他远离家乡已有20多年的光景,艺术和事业都已有所成就,可无论走到哪里,他的灵魂总离不开故土,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他的心目中依然是庄严而神圣的。每年,他都要用一定的时间回乡来寻幽朝圣,用油画艺术的语言探索和表现这片前人不曾描绘过的神奇的土地。他并没有像那些“京漂”画家那样为了生存、迫于生计而随波逐流地改变自己的审美初衷,去追求当代的时尚而大红大紫,更没有放弃多年坚持的绘画语言而去搞行为、弄装置。他仍然坚持用传统写实的绘画语言去发现并挖掘蕴藏于关东大地上的淳朴厚重之美,倾吐着对这片土地的挚爱之情。他的作品抒发着他对养育了自己的这片故土的浓浓的相思、乡情和挥之不去的乡愁。
任何艺术的形式都需要进行不断地探索,都有一个逐渐演变、渐进的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从前人的积累中借鉴,不断地从生活中发现挖掘,在大自然中提炼并寻找创作素材和灵感,使之升华为典型的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王功学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善于借鉴、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油画家,他对每一幅画都反复推敲,九朽一罢。他的一系列作品以东北农村的乡土风情为主,以抒情、追忆的艺术语言和形式来描绘他的生长之地,充分展示了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以乡村常见的村落、房屋、树木、蓠笆等作为画面的主体,再将村道、小河穿插分布其间或渐渐地向远方延伸,将画面景物贯穿起来,使之浑然一体,再将柴草垛、牛栏、鸡舍、牛羊、鸡鸭鹅狗等点缀其间,以朴素单纯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北方乡村那特有的宁静与幽远的田园之美,返朴归真的恬淡意境。这些非常朴实平凡的乡村小情小景也许在别人看来是难以入画的:农家院子里的粮谷仓,暂时存放苞米的栈子,街角的土墙,村头的老井,路边的柴草垛,废弃的石碾、石磨,东北乡村特色古老的门楼,进村的弯弯乡道,远去的静静小河,冬日里层层的积雪,日暮后袅袅的炊烟,房前屋后歪歪斜斜的木栅栏,车辙里徐徐晚归的牧人赶着牛群或羊群……这些构成田园牧歌式的音符在他灵动的笔下都被赋予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寄寓了他对故乡浓浓的眷恋和“乡愁”,并被笼罩上一层淡雅的人文色彩和温馨的人性关怀,让人们留连,使人们忘返。有些常见的物件,也许在现实生活中已显得很破旧了,但如用合适的手法及艺术语言去表现,有时却显得很美,很怀旧,很耐看,甚或令人爱不释手、百看不厌。
中外美术史上,那些功成名就的大家无一不是正确地寻找并选择了符合自己审美趋向的创作母题和基地,组织、剪裁、整合、重组,做从生活到艺术的升华处理,从而提取出比生活本身更鲜活更理想的艺术形象,然后进行人文美学的艺术加工、提炼、创造。虽然人们的生活、自然环境每天都在改变着面貌,但艺术应该传达人的真情实感,以情感入画、以情动人这一点是一成不变的,古往今来、古今中外皆如此。近世纪以来,写实油画艺术在欧洲已觉式微之势,然而,却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得以迅速地生根、开花并结果。很快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赞赏和欢迎,这也许是因为写实的油画艺术更适合于表现社会的现实生活,能反映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适应了大众的审美和欣赏习惯,为多层次民众所喜闻乐见。油画艺术自传入中国以来,非但没有像西方那样面临着被影像、装置、行为所取代的危机,反而欣欣向荣,方兴未艾,已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发展空间。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画家和欣赏者们的思想行为普遍长期受传统儒家文化熏陶与中庸思想影响致深,很少走极端之故。艺术与科学的距离从来都是时远时近的,有时也许比艺术与宗教的距离还要遥远。创新的任务已交由科学来承担完成,因为,科学必须是新的,否则就没有意义。但是,艺术却可以重复延伸,因而也可以是旧的,可以借古开今,推陈出新,可以延用传统旧有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当今新的现实生活,以及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新生活的美好憧憬与向往……
其实,任何一种艺术的形式都无优劣之别,而只有艺术品位的高低、意境和境界的深浅之分,都应是写意的,只是大写小写的区别而已。因为,当一位情感非常细腻丰富,又对东北故乡始终一往情深的画家,当他面对那广袤无垠、旷远深沉的东北大地,他的情感已是无法用写实来表达的。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地域也必将孕育一方独具魅力的文化和艺术……
如果你曾经到过关东,或土生土长在这片辽阔而神奇的土地上,相信你在细细地品读王功学先生油画作品的时候,会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他对这片旷远辽阔而又不失温馨祥和、悠然静谧的土地的敬畏之心和难以割舍的眷恋之情,那么我们也就无法不对关东大地的大美产生敬畏之心、感激之情。
2012.2.29 春水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