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道君子 和而不同
中国书法高等教育50年与国美之路
■张谷风
一枝五叶。
朱关田、王冬龄、邱振中、祝遂之、陈振濂(按年龄排序),1981年,他们一起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硕士毕业,而今,他们都是中国书坛举足轻重的大将。
一枝五叶,书道五君子,堪称中国美院书法教育的一朵奇葩,也是中国书法高等教育50年的一朵奇葩。
6月12日,“社会责任:传播,阅读,创造——陈振濂综合书法群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开幕式后一时,大家讨论的焦点并不是大展的主人公陈振濂,而是代表浙江省文联发言的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
“敢讲!”、“能讲!”、“讲得太好了!”、“是个真正的艺术家”。现场,许江的讲话几次被热烈的掌声打断。人们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讲话的一种情绪感染、鼓舞,甚至包括陈振濂,他在最后上去发言时都泪湿眼眶。
“一枝五叶”。50年前,1962年3月,文化部接受潘天寿、傅抱石等人的意见,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率先在浙江美术学院筹办书法篆刻专业;次年7月,由陆维钊负责,诸乐三任导师,沙孟海、刘江、章祖安等人组成教学小组,9月开招本科生;33年前,1979年9月,陈振濂等成为中国美院首次招收的书法硕士研究生。
30余年弹指一挥,中国美院书道五君子,以其特有的艺术张力与人格魅力,一直为业界所广泛关注。然而,曾几何时,5君子的名字很少一起出现。无论是媒体还是业界,似乎都在避讳把他们相提并论,这也几乎成为浙江书坛众所周知的一个怪现象。是“同行相轻,同学相轻”吗?因为美术报名家工作室的工作关系,我和书法工作室的导师陈振濂接触比较多,也两次直言不讳地求解。陈振濂哈哈一笑:“谷风,没有的事,他们都是我的师兄,我很敬重他们的。”王冬龄老师出任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兰亭书法社的社长之后,我与王老师也有了很多沟通学习的机会,他谦和、率性,一样的君子如水。可以想见朱关田、祝遂之、邱振中他们,书性文心,在艺术品格上能够走到这样一个巅峰的书道君子,也一定都有着极高的人生修为,所谓的“相轻”,也许都只是后生晚辈的门户之见,是心胸狭隘者的揣度,甚至是小人不怀好意的挑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许江毫不避讳地相提并论,毫不避讳地夸奖和而不同,在于磊落。他赞扬陈振濂的“文心”、“诗兴”、“问题意识”,让我们直面中国书法高等教育50年,思考中国美院书法教育50年,究竟是什么,成就了这样一批大匠之材?
就从陈振濂说起。他是5个同学中年龄最小的,他在书法领域的创新性探索也一直是在争议声中推进:“学院派书法”,究竟是形式重要还是内容重要;“阅读书法”,书法是否应该回归传统,文以载道;“民生书法”、“壬辰记史”,书法是否应该走出书斋、贴近大众......就是在31年前的毕业作品展上,陈振濂也一样因为“问题意识”而出格:书法就是写写唐诗宋词什么的吗?书法还能不能有别的表现样式?于是,他用八尺整张的宣纸写了巨大的一个字“舞”,中间用淡墨,四周用上花青,笔锋飞舞,浓淡相间,非常抢眼。因为为中国女排连胜的壮举感动,他还到雕塑系去讨了一块雕塑泥,模仿石刻摩崖,刻上“振兴中华”,干透后再用宣纸拓下来。这样的“跨界”作品,在当时都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书法艺术,即便在今天看来也依然不失幼稚,但是,25岁的“文心、诗兴与问题意识”,让陈振濂在争议声中,得到更多的是美院导师们的肯定。那时雕塑、国画、书法专业的毕业作品展都放在一起。不同领域的老师都对这年轻的不安分给予了鼓舞,包括理解和不理解的。或许,这就是中国美院的院风精髓吧,自由,包容,尊崇个性。这个时代究竟能不能出大师,钱学森之问也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那么成就大师的土壤究竟是什么,窃以为,相对的自由、包容和尊崇个性,甚至是没有目的性的不作为的作为。
6月,陈振濂综合书法大展从筹备到开展,是一场关于书法艺术的盛宴。毕生,陈振濂把书法艺术当作一门科研来实践探索,科研的结果当然是,1%的成功,背后是99%的失败。所以,这也是他关于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的一次科研成果汇展。展览现场,我还看到了来名家工作室上课而被来自全国的优秀学员称道不已的书法老师陈大中、沈浩、汪永江、于中华、林如、周峰、周振、朱艳萍……江山代有人才出,他们从中国美院走来,在各自的岗位,承担着书法高等教育的重任;6月,也正是中国美院师生的收获季,书法系学生的毕业作品展奇峰突起,成为其中最敢于“探索的”革命军之一。中国秧田式齐头并进的教育,让很多艺术领域的创新思想,研究生不如本科生,本科生甚至不如高中生、小学生,但中国美院,在悉心呵护这样一种个性,悉心尊崇独立与自由创新。从陈振濂到陈大中、沈浩,再到即将毕业的书界新锐,让人看到了中国书法高等教育令人欣慰的“国美之路”。
书道君子,和而不同。明年,也是浙江书法教育研究会成立30周年,朱关田、王冬龄、邱振中、祝遂之、陈振濂,一枝五叶,作为浙江书法高地的一面旗帜,来一场“书道五君子同学联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