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9版:画家

文章导航

盛欣夫的七彩人生(上)

  身负笔墨行囊,孤身独行十万里,面对大好河山,挥毫泼墨抒发胸臆,洋洋洒洒一“泻”千里。

  或许,您会以为这是古代某位名人侠士。

  其实不然,这位颇具神奇色彩的人物就生活在阿拉宁波。

  9月11日,《致意晚明——盛欣夫书画展》在月湖畔高丽使馆史迹陈列室与观众见面。

  一个夏日的上午,记者叩响了书画家盛欣夫先生位于玫瑰苑的家门。

  穿名牌就失去自我

  只见盛欣夫家门楣上赫然是“盛庄”二字,迎面就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感。随着盛欣夫步入阁楼的书房,又见到整面墙的书架上都是《中国通史》、《世界名画观止》等宏篇巨作,一张巨大的书画台上放着他创作了一半的作品,而露台上竹影婆娑,睡莲正浓,大有一副“大隐隐于市”之感。

  盛欣夫与共和国同龄,见过他的人都会对他过目不忘,他的朋友则用“形象古板,发式入时”来形容。只见他身着中式老布衣裤,花白长发及肩,一看就是典型的艺术家形象。“我是个特别怀旧的人。”盛欣夫这样解释,他话锋一转:“而且我特别不喜欢名牌,觉得用名牌来包装,那就没有了我自己。”一句话就将鲜明个性告诉了世人。

  说起自己的经历,他拿起一张A4纸,对折后和记者说:“我用一半的精力写字。”然后将余下的另一半又对折,说:“这剩下的四分之一是画画。”只见他继续对折说:“这个八分之一是行走。”而后又对折说:“那十六分之一是写作。”这张纸又在他手下折了一半,只剩下很小一块了,“剩下的就是‘讲讲’,我现在在中国传媒大学、宁波大学上课,我希望将自己的感悟告诉年轻人,将文化传承给年轻人。”他总结道:“我的人生感悟就是书之余画画,画之余走走,走之余写写,写之余讲讲。”

  笔笔有古人 字字属自己

  其实在书画和文学界,盛欣夫的名字甚是显赫,曾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行书楹联曾获亚太十八国书法大赛金奖,被评为中国书法百杰。另有画集《梦里水乡》、文集《西部的诱惑》等16种著作出版。

  盛欣夫出生在浙江桐乡一个叫“上市”(旧名尚墅)的小镇。“我们这个镇南宋时出过一位尚书,文化底蕴比较深。”在小时候的记忆里,爷爷和父亲虽然没读过几年私塾,却能写得一手好字,在乡里都甚有名气。“他们写字,我跟着涂鸦,后来越来越喜欢了。”他说,因为字写得可以,读小学时,学校里出黑板报、刻蜡纸,老师都会找他。

  “后来我又参军、工作,但一直就没有放弃书法。上世纪70年代,我拜名儒邹梦禅为师,书法技艺得到了突飞猛进。”盛欣夫说起恩师时抱着浓浓的感恩之心。邹梦禅曾与鲁迅、茅盾等名家均有诗赋往来,在书法篆刻领域颇有建树。“当时我还住在桐乡,老师住在杭州,我就每隔一两个月去趟老师家,平时,就将习作一包包寄过去,老师总会一笔一画圈点出来,给我指正。”

  数十年的潜心研究,盛欣夫甚有心得,他说:“对传统要严谨,于书法要有个性,做到笔笔有古人,字字属自己。”

  盛欣夫应上海世博会而作的两幅书法,可谓其书法作品中的经典,每个字都超过一平方米,最大的字径逾两米。手笔之大,举世罕见,给人一种势不可挡的磅礴大气。

  书之余画画

  和他的书法一样,盛欣夫的中国画没有丝毫做作。

  “我这次展览选了60余件作品,图录封面是4幅鱼。”盛欣夫显然对自己所画的鱼情有独钟。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鱼正是水中的精灵,画家将其称之为“生灵之祖,自由之神”。盛欣夫笔下的鱼都有一种“憨态”,但又特别显得灵气四溢。盛欣夫曾说:“得鱼胜于品鱼,画鱼胜于得鱼,得鱼品鱼画鱼,神仙似乎自己。”画家爱鱼之情,溢于言表,故他亦号“鱼公”。

  的确,盛欣夫的鱼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认可。文史学家、评论家孙洵对盛欣夫的“鱼”有这样的评述:“欣夫兄笔下的花鸟虫鱼,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久居北京的陈师曾、齐白石风格迥异。仔细品味,尤其是鱼,很精彩。有当年红遍江浙沪的汪亚尘、吴茀之、张书旗、朱屺瞻等大师的笔意。”

  而在2009年10月,盛欣夫赴日本参加第三届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大展时,世界艺术家联合总会副会长,日本东京中国书画院院长魏来五道赠与盛欣夫“云在天际鱼在水,各领风骚自成仙”的好评。

  盛欣夫画画,能收能放,小到鱼虫册页,精致而不失灵动;大到十丈巨制,豪放而不失本真。他曾创作了一幅9米×3.66米的巨幅胡杨《铮铮铁骨》,让观者啧啧惊叹。

  (原载东南商报 2010.9.12)


美术报 画家 00039 盛欣夫的七彩人生(上) 2012-07-14 2629458 2 2012年07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