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鉴藏

鉴定不挟“贵”和“长”

■赵畅

  今年是启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回顾他的鉴定生涯,其行为举止,其为人为事,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启功先生从长期书画鉴定中总结出“七忌”,实事求是,破除迷信,包括反对“挟贵”、“挟长”,极其难能可贵。他谈书画鉴定,还十分注意一些民间鉴定家的经验和贡献,并向他们请教。虽然他们名气不大,但是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真才实学,这也体现了启功先生没有“挟贵”、“挟长”的难得品质。

  作为一代著名的鉴定家,启功先生反对“挟贵”、“挟长”,注重“民间”鉴定家的经验和贡献,并向他们请教,这样的态度和举动,实在让人感动,亦颇耐人寻味。

  启功先生反对“挟贵”、“挟长”,其本质就是反对“领导崇拜”、“专家迷信”,必须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尤其要尊重来自“民间”的不同意见。因为,有些“民间”的不同意见能够从特殊的角度给专家提供新的鉴定依据、新的鉴定观点、新的鉴定思路、新的鉴定结论。哪怕,有一些不一定完全正确,很可能还有点片面性,但是,他们可能看到了专家所没有看到的东西,从而可以使专家提出鉴定意见时,能够做到更完整、更全面些。

  启功先生之所以如此尊重、信任“民间”鉴定家,是因为这些“民间”鉴定家长期与一些散落在民间的古董和文物打交道,其看得多了,摸得多了,交易得多了,自是应了“熟能生巧”之理。尤其对于那些“土生土长”的古董、文物的鉴定,“民间”鉴定家也有一定的发言权和主动权。

  我们并不否定一些鉴定专家在古董、文物鉴定中所起到的主导作用,毕竟,其全面而完备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践操作水平,令他们在综合水平上比“民间”鉴定家技高一筹,但也不能不看到,与“民间”鉴定家相比,在某一类某一点上,鉴定专家的实践操作技能有时或许会稍逊一筹。不能不说的是,有些专家,有时鉴定古董、文物常有“打眼”的时候,或许因为受金钱诱惑而曾经昧着良心说瞎话,但也不否认,个别的确因接触不多、上手不够、研究不深,仅凭理论知识而不置可否。

  “民间”鉴定家长期积累起来的无可替代的实战经验,弥补了一些陶瓷专家在实践操作方面不足的缺憾。

  有人问一位民间青瓷鉴定者,如何提高古瓷的鉴赏能力?他直言不讳:从来收藏“吃药”始。他藏品上万,其中20%是假货,当然大部分是早期吃的“药”。正因为在真假对比中,加之多看书、多实践、多请教、多总结、多看假货,故而令其成为古瓷收藏的行家里手。像这样的“民间”鉴定高手,以实践操作见长,自能成为专家鉴定团队力量的重要补充,或者说,其日后必将发展成为专家鉴定团队的一员。

  “民间”鉴定家,虽属草根专家,但其优势和长处、潜力和成长性也显而易见。如何发掘和整合这支生气勃勃的队伍,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与其他专家一起为“乱象丛生”的收藏市场把好关,理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中国文物黑皮书》的作者、文化学者吴树曾经指出:“我在7年的调查中,发现民间有很多古董鉴定高手。”他建议,“国家不妨在民间选拔一些草根能人进入鉴定机构,最大限度地将这种科学手段引入鉴定机制,然后分级建立服务民间收藏和文物交易市场的鉴定机构。这样,就能大幅度减少假文物的流通”。是的,要有效抑制假文物的泛滥,发挥“民间”鉴定家队伍的独特作用,则须臾不可忽视。事实上,这也正是启功先生提出反对“挟贵”、“挟长”的题中应有之义。


美术报 鉴藏 00013 鉴定不挟“贵”和“长” 2012-08-11 2671187 2 2012年08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