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6版:活动

文章导航

走进延安

——中国国家画院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主题活动

  (上接第35版)

  二、情满黄土地

  陕北风光中感受民俗风情

  历史的潮汐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延安丰厚的人文旅游资源,雄奇壮美的壶口瀑布,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还有着“天下黄河第一湾”美誉的乾坤湾等。从延安到榆林,采风团的脚步遍布陕北的自然美景和民俗风情,全面探索这块神奇的土地。

  黄河魂魄艺韵浓 淡墨重彩总是情

  活动进行伊始,每个采风团团员便展现出他们各自的精彩,壶口瀑布之行又将精彩继续推进。5月30日,采风团来到了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壶口瀑布。两岸苍山夹峙把黄河水约束在狭窄峡谷中,河水聚拢收束为一股奔腾呼啸跃入深潭,溅起浪花翻滚。形似巨壶内黄水沸腾。巨大的浪涛在形成的巨大落差注入谷底后,激起一团团水雾烟云,景色分外奇丽。当车刚刚停靠在壶口瀑布景点门口时,大家在刘文西老先生的带领下欢呼着与黄河亲密接触。刘文西、陈光健夫妇携手来到瀑布最胜景处写生,并热情与群众合影留念。刘老说,重温《讲话》精神,就是要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要始终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要不断向人民群众学习,拜人民为师。何加林、乔宜男、张立柱等艺术家的热情则在不断地通过拍照、写生来尽情抒怀。趁中午休息时间,靳之林老先生驾车到了对面山西,在烈日下继续奋笔创作。他说,站在河边观瀑布,亲身感受“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威武雄壮,这声音、这声势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息息相关,真想每到一处就画一张啊。中国画院院长杨晓阳则一直站立在水雾烟云处挥毫泼墨。他激动地对记者说,黄河水的长流不息映照着伟大的中华民族之魂,这是很好的绘画素材,要勾画出大河奔流的壮烈景象是需要一定的绘画底蕴以及文化素养的。静处一角作画的李庚说,不观壶口大瀑布,很难深刻认识黄河,壶口瀑布这颗黄河上的璀璨明珠,只有站在这里,用心听闻其声才能够画出它的壮观。

  感受了奔腾咆哮的黄河,采风团5月31日来到了素有“黄河九十九道弯,最美莫过乾坤湾”之称的乾坤湾。黄河乾坤湾位于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的晋陕大峡谷之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自然文化遗产景观。在乾坤湾,最激动的当数靳之林老先生了。在这里,有一个属于他的小天地。靳之林说,自己之所以把画室建在这里,是因为这里有着中华母亲河——黄河的根;有着最淳朴、最善良的中华儿女;有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精神。在这里,先生为了传承民族民间文化,在延川县土简乡建立了民间艺术村,成立了全国的剪纸艺术基地,保护生态文化。在这里,赵华胜为“剪纸大娘”高凤莲画了画像,高凤莲表演了剪纸艺术,共同完成了剪纸和绘画的艺术交流。赵华胜在延川见到高凤莲时,就叮嘱工作人员带上凳子去乾坤湾。大家本以为赵老身体不好为自己准备的,直到在乾坤湾作画之时,才明白是为高凤莲准备的。靳之林老先生见到高凤莲时,自然地用手搀扶着她,这个小举动感动了很多在场的艺术家;高凤莲赠予尼玛泽仁老师剪纸作品,尼玛老师则用自己的书法作品表达谢意;刘文西的绘画姿势更是吸引了王僖山的笔墨。在刘老作画之时,王僖山为刘老画了速写,获得了刘老的签名:“画的是我,刘文西。”艺术的交流在这里欢快地进行着。随后,采风团参观了一座极其罕见的千年古石窑,在石窑的壁上,都雕刻有精美古朴的纹饰,看上去虽历经沧桑,但其神韵尚存。在瞻仰古窑的同时,大家不得不感慨先人造物的精美与考究以及对待一事一物精益求精的精神。

  文人重把墨客做 历史古城欢笑多

  除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自然美景,也有香炉寺、白云观、波罗古城堡、红石峡、镇北台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融合。

  2012年6月3日,采风团到达位于陕北佳县县城东200米的香炉寺。香炉寺立于香炉峰峰顶,始建于明朝万历十一年,其东临黄河,三面绝空,仅西北面以一狭径与县城古城门相通。峰前有直径5米,高20余米一巨石矗立,与主峰间隔2 米,形似高足香炉,故而得寺名,素有佳县八景之一“香炉晚照”之美誉。寺院分成两个部分,中间由一座小桥相连,寺院主体中供养着神仙,另一小部分是与主体分离的,悬崖独壁上修建了一个小庙,建筑构思十分奇特。据当地人说那里香火很旺,常常有人膜拜。面对这样一座古寺,大家纷纷掏出自己的本子,找适合的角度进行描写,边画边感叹古人建造古寺时的巧夺天工,技艺高超。到集合时间时,还有好多画家贪恋远观写生来不及去寺内细瞧,只见下山的石板路上有一群飞奔的艺术家,孔紫老师便是其中一员。台阶并不好走,时间又紧迫,可是没有人愿意放弃这样一个近距离感受的机会。

  下午,采风团在白云山稍作停留。在瞻仰这个毛主席曾经到此抽43签“日出扶桑 大吉”的地方后,大家对此道观心存敬畏,也有好奇者自己抽上一签求平安大吉。之后便又赶往佳县木头峪乡木头峪村。

  木头峪村背靠黄土,面朝黄河水,河水对面就是山西。村里的民窑修建也较早,当地老人告诉我们古窑至少有300多年的历史,这里曾经出过100多个进士,其中有一家的门楼牌匾上还写着“文魁”的字样,可想当年是怎样的荣耀辉煌。这里民风古朴,村民们见到画家们来采风都很热情,带着到他们的屋子里做客,给大家讲革命故事。村口一位70多岁的老农在给赵华胜老师做速写模特,手扶拐杖不一会儿就开始浑身发抖。大家递上板凳让他坐下,可他坚持要让老师画完。当画像完成的一瞬间,大家在老人脸上看到了绽放如花儿般满足的笑容,纪连斌、张江舟、梁占岩老师的相机里都捕捉到了这动人的表情。众人要走时,老人的手一直拉着画家的手,尽是不舍。

  傍晚时分,好客的陕北婆姨兴高采烈地扭起了大秧歌,方俊老师和随行工作人员也受到节拍和音乐的感染,加入到秧歌队伍中,与村民一同舞蹈。观赏完秧歌尽兴之余,杨晓阳院长还为村委会提写书法“木头峪民俗文化村”,对他们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给予赞扬。直到天边的红霞染红了半个天空,时间已是19:40,大家才踏上回宾馆的路线。上车后,大家激动的心情尚未平静,纷纷感言虽然行程艰辛、时间紧密、路途遥远,但想到收获,觉得不虚此行,忘记了劳困饥饿。夜晚的月亮圆而明亮,似银盘一样挂在夜空。画家们披星戴月,不辞辛苦,一路采撷,一路欢歌,一路收获。


美术报 活动 00036 走进延安 2012-08-11 美术报2012-08-1100012 2 2012年08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