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评论

思维路径决定表达方式

  今天,海量的信息能够以极快的速度投射到每个人的感官,并激励受众同步予以反馈和表达,比如微博这种自媒体方式的出现,它迫使交流与阅读习惯日益短期和碎片化。

  也正因为如此,公众似乎比过往更容易失去耐性,更喜欢关注答案,更善于表达质疑。这种略嫌焦躁的心理趋势,对于近800年来,崇尚并鼓励中和之美的中国传统绘画来说,有时刺激大于促进。因此我们需要判断的是,何种趋势最终可以演变成一种常态?

  近20年来,传统花鸟画的整体阵营,与海派后期到上世纪90年代的那一段,大约是50年的时间,活跃在画坛的花鸟画家相比较的话,我个人觉得在名家的数量、社会影响力、工笔和意笔画科分布的均衡性方面,有一些明显的差异。但是在对绘画图像学研究的深度方面,得益于当代思辨方法论的宽容,花鸟画学可以摆脱长期制约画家拓展表达手段的风格化品评习惯。

  上述思维模式的开放,体现在绘画创作上,可以是形式与具体构成符号的再造与尝试。何水法先生自1990年开始,一步步进行大写意花鸟绘画的深入探索,先后采用密集全景式构图颠覆折枝样式,以枝干穿插替代传统构成中起到稳定作用的叠石符号,以相对独立和奔放的色彩运用扩大笔墨程式的语词范围,如果说可以视作他在当代花鸟画方面的三次重要发力,那么在他渴望创建的人格要素之外,我们还能发现相对应的,是由长期坚持写生临摹,师从名家,强调笔性构成的三项力源。


美术报 评论 00008 思维路径决定表达方式 2012-09-01 美术报2012-09-0100013 2 2012年09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