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中国古今名家书画

文章导航

画家自述

  “弱冠”之年,凭着自学的一点技法,面对大自然的阳光、雨雾、春山、秋月,我习惯于凭“感觉”画画。“而立”之年,对国画山水的语汇符号有了初步了解,这让我鼓起了青年人常有的热情。为了迅速建立起自己的“风格”,在“创新”理念的诱导下,我苦苦地耕耘着。“不或”之年,我对“传统”的笔墨规律有了深层的理解,有了“功力”,就有了表现的主动权,这时我在体味运用不同的技法组成不同画面的快感。今天,接近知“天命”之年,随着自己对社会、自然认识的逐渐成熟,我也习惯于确立自已的语汇,画面初显个人“气象”。当然,到了“耳顺”之年,我会逐步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年,我的个人风格将更趋完善。

  以上演绎的个人成长之路并不想给中国画家的成长拟定一个规律,而是告知那些和我一样并非“天才”的青年画家们,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性,我们要能及时地把握它。当我们的生命拥有青春热情的时候,千万不要去玩“深沉”,该是学习绘画技法,借鉴传统语汇来丰富自己的画面增强自己的表现力时,不要受“我自有我法”的影响,而使自己陷入画面笔墨语言空泛的尴尬境地。生命各个不同阶段的特性正好给我们进行不同阶段的学习提供了便利,我们要能有效地利用它,要清楚地知道学什么和怎么学。一个明智的画家一定要使自己的绘画进程和自己的生命进程相吻合,切忌用生命的初期能力去追求生命成熟期的结果。我认为画家有两种能力需要培养, 一是认识世界的能力,二是表达这个认识的能力。面对多彩的世界,我们首先要有高深的认识,然后才能谈用什么语言怎样去表现的问题。当然,人的认识应该有高低之分,鉴于此,中国画家特别要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行路”不仅是得到一些知识,重要的是修心、养气、明理。气壮,理明,心平气和就能去“执”提高认识主体的能力,有了认识,这才涉及语言的表现问题,中国画的语言就是“笔墨”。对“笔墨”的认识,并不像有些人理解的那样,临过了谁的画就得到了谁之“法”。对它的认识是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从外在的符号入手到领悟高深的笔墨组合规律逐步递进的过程。任何想“直指人心”,一步到位的企图都将是徒劳的。


美术报 中国古今名家书画 00020 画家自述 2012-09-08 2708785 2 2012年09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