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60版:画家

文章导航

壬辰初秋西天目山写生纪游

  2012年8月26日、27日两天,我和美术报名家班范扬工作室师生及美术报记者兼班主任黄俊娴等一行十五六人在西天目山写生,这也是名家班安排的课程。

  26日下午3点,我们分乘中巴一辆、小越野车一辆,从杭州城转塘镇金都高尔夫艺墅出发。小车由班长吕幼纲的公子作驾驶员。

  车出杭城,大约一小时就到了西天目山。

  开到山里,入住的农户名为“听水居”。听水居在半山,坐落在西关双溪口。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左右两条山溪映带交汇,形势幽深且又壮观。到了地头,安顿下来,大约是下午5点钟,天色还亮,我在山居门口溪边桥头,为学员们示范画了一张《坡岸山泉》,册页水墨,细细勾勒,设色用浅绛法。学员们没带赭石色,我便用焦茶色搀和了藤黄,加了一点红颜色,将就用了,也别有一番滋味。

  我跟同学讲,王维说“画是无声诗”,眼前这个山泉流水潺潺,我们倒是要画出这点声响,画出这点动静来。

  吃了晚饭,大家坐在溪边凉亭,谈天说地,纳凉闲话,有聊则聊,无聊也聊。一会儿,我困了,便去睡觉。枕着溪声水响,一觉到了天亮。

  27日,晨6时醒觉。推窗望去,溪口山岚飘移,云雾缭绕。唤起学生杜恩华,泡了一壶猴魁绿茶,拿了画具册页,背了一张小竹凳,出发。此番情境,倒颇似宋画中之一页:有客郊游,也有随行者扛把交椅,担了琴囊书箱,亦步亦趋。山林深处人影如豆,人在画图中。

  我二人步行里许,来到西关山口。山口有门阙山亭,山亭右首有山溪奔涌而来,轰然作声。

  溪水自高而下,左右奔突,银瓶乍破,碎花四溅。远看白练,近观流泉,却也因势沉浮,顺理成文,可以细品,入得画理。

  我与杜生,小竹椅坐稳,册页摆开,画将起来,一时颇为顺手。不一刻,山风袭来,烟云四起,细雨飘落,寒意顿生。我嘱杜生回趟水居宿舍,拿来衣裳。王生王春天也赶了来,撑起一把伞,为我遮风挡雨,也不让雨淋湿画面。雨露滋润,画面水墨淋漓,特别新鲜。风过云散,画儿完成,我颇为得意,题之曰《双溪口云雾山岚》。

  回宿舍,吃了早饭,一众人等乘了景区中巴专车,由听水居老板娘导游,入深山里,去看大树。

  西天目山,封山久矣,斧斤所赦,古木参天。山行道中,周遭多千年柳杉,树木壮硕,数人联手不能抱合。柳杉挺拔,直扑云霄,举头望去,端的个个是栋梁之材。又有黄山松,鳞片纷披,盘根错节,恰如宋画中的模样。

  行过幻住庵,到了开山老殿,殿前古松罗列,望之森森然。殿前山门路口,左右原本各有硕大柳杉一棵,如把门将军。时有香港邵氏望之惊叹,抱了路左这一棵留影,而路右这一棵不曾有此恩荣,不多时后,便倒也倒也,只留得大树根桩在。当地人拍案惊奇,分别名之曰“得宠树”、“失宠树”,后又有港人好事者查氏在“失宠树”根盘中重栽一棵小柳杉,如今也有了丈余高低,倒也是成就了一段乡谈佳话。

  老殿廊台下,山道拐弯处有木栈桥,桥边有特大柳杉。名曰“佛手树”。古木沉郁稳笃,意若古佛法相庄严,故又有人为之刻石“禅定”二字,很是贴切。我坐地画了一张写生,有山民路过,告之曰此树3000年矣。

  再往前走,是最著名的乾隆御封“大树王”。

  这“大树王”,我是必定要画的,作到此一游之记述也。

  这“大树王”,据传是受了乾隆帝之封赏,这周围山乡的百姓都想来沾点福泽,扯下树皮回去泡茶,说是能治百病,以期洪福齐天,泽被自身。久而久之,“大树王”经不起众人剥扯,就枯萎了。真是“人怕出名,树亦怕壮”。幸好,有景区招牌指引,又有了“新大树王”在其周边,朴茂茁壮,劲挺参天,翠盖青紫,生气勃勃。人们搭了木平台,让人拍照,留以为忆,又用明黄缎子给树做了围裙,是只可远观、不可近亵的意思。

  顺着山中主游线,到了“五世同堂”之古银杏处。有介绍说树已有12000年,主树左右,发根抽条,恰如子孙满堂,是活化石,世界之最,了不起。这“五世同堂”银杏爷爷、银杏祖宗,真正是闲看古今风云,阅尽人间沧桑,而我自岿然不动。呜呼,人生不过百年,而此树已经万岁矣。

  中午山上吃饭,有山笋野姜,有带皮野猪肉,有溪间虎斑小鱼,还有农户自家腌的咸肉。野猪肉瘦,经得起咬嚼;农家肉太咸,入口倒是喷香。

  饭后,去了景点“倒挂莲花石”,好一处幽静的景致。我画了一张写生,然后走人。

  之后,我们去了四面峰。四面峰四面开阔,四面峰四面来风。峰上有立玉亭,亭亭玉立。刚到了亭子,山雨忽来,风声雨声中,我等也躲了进来。我在风雨中挥毫,用大写意手法画了一张《从四面峰立玉亭远眺禅缘寺》。笔意飘逸,墨法章法得之天然,也算是偶有一得之佳品也。

  下午3点下山,在停车场,福建林生买了一袋山核桃仁。50块钱一袋,蛮多的。大家车上分吃,挺香。懂行的山民告诉我们,虽是去年的,但也还不错,要是今年当年的核桃仁,要100元。

  下午到双溪口住宿处,车停下来,我又画了一张写生,用青绿设色,画得不错,乱而不乱,笔法画意似在毕沙罗和髡残之间。

  晚饭在听水居,四点半开饭,有石鸡和农家自己泡的杨梅酒,风味别具。玻璃罐里药酒泡了五步蛇在里头,没人敢喝,农家老板娘说她自己每天喝一小勺,可以治疗风湿。临出发前,我和老板娘合影拍照,答应回去题了“听水居”招牌字,让她挂起来。

  饭后驱车,回到杭城驻地。把册页打开数数,共画了7张写生,有收获。册页打开摆放在地上,左图右文,颇有意思。

  回程路上,和随行美术报记者美眉小黄小俞讲了,请蔡总、谷风主编作主,在《美术报》上用几版,拟用标题《美术报名家工作室导师范扬天目山课徒写生》,把这次的画儿拣选几件发表发表,我自己再写上几句纪游文字附之。于是,就有了这篇平铺直叙的短文。我想,同去天目山的朋友们看了,能够重拾念想,会心一笑。


美术报 画家 00060 壬辰初秋西天目山写生纪游 2012-09-08 2704770 2 2012年09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