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3版:副刊

长安寻访方济众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已染上了画瘾,到了一处,不拜访一两位画家,仿佛就若有所失似的。

  1982年春,我西行长安。临行前,刘勃舒修信一封,嘱我捎给方济众。

  当时,方济众是陕西画院院长,长安画派“三杰”之一。其他“二杰”,一位是他的师长赵望云,还有一位是他的画友石鲁。

  我去拜访他那天,是一个星期日。初次见面,就一见如故。方济众为人敦厚、质朴,像一位老农,也像一位乡村的老师,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但一言一行又透出真挚、厚道的品性。他生于1923年7月,我去拜访时当是年近七十,已到古稀之年。

  勃舒在信中说了要一幅他的画,是一位国外朋友要的。

  现今的著名山水画家罗平安,是当时陕西画院的秘书,跑前跑后忙乎着。方济众动手作画,画了几只可爱的小鹿戏闹在秋林中,热烈、单纯、爽目,生活气息浓郁。题了款盖了章,坐下喝了几口茶,又铺上了新纸,对我说:“给你画一张。”

  我喜欢看画,偶尔也涂抹涂抹,但从不专门求画。方济众主动说要给我画画,自然是我求之不得的。

  我伫立一旁,看这位长安画派的大手笔挥毫泼彩。

  他用墨特讲究,用毛笔来来回回舔了几回墨,又在一张宣纸上抹了抹,凝神屏气,运腕挥毫,只几笔就勾勒出一只山羊。又几笔,添了一只山羊。两只山羊都只画了3 条腿,面向远处。画好山羊后,方济众反复凝视画面,随后就快捷地几笔勾画出一块巨石,然后干干地用淡墨,在石头空白处皴擦。巨石顿时具有了厚重的质感。这是一幅墨色极佳的写意小品。我以为,他就要题字盖章了。谁知,他打开彩盒,用水调了些朱砂,用一枝羊毫笔蘸了颜色,往巨石上点点染染,勾勾勒勒,大约点染了半个钟头后,一派浓浓的秋色跃然纸上。题了上款,也盖了印章。这时,罗平安已来催促吃午饭了。

  画院餐厅,圆桌。方济众、罗平安、苗重安……加上我,六七个人,一边吃一边山南海北地聊。

  令我感动的是大礼拜天,以方济众院长为首的这么多画家在画院陪着我这位来自京城的小人物。更令人感动的还有,画院的几位画家都为我画了一幅山水小品。这太使我受宠若惊了!我深感长安人的待客之热情和实在。

  午餐之后,回到画室,我准备告辞。已经耽误他们大半天时间了,该知趣告辞了。

  方济众又把送我的那幅《秋色图》打开,细细端详了起来,说:“你跟我上家去,我重新为你画一幅。”对于眼前这幅小品,我以为挺有情味了,但他自己不满意。

  对一幅应酬之作,方济众却这么较真,一种尊敬之情不禁从我心里油然而生。

  我随他到了他的宅第。为我倒上茶水之后,方济众也顾不上休息,立马铺纸作画。我一边看他作画,一边心里着实过意不去。萍水相逢,就凭勃舒的一封信,一位古稀老人这么真挚、真诚地招待我,这么忘情地为我作画。天色已近黄昏,屋里开灯了。方济众搁下笔,又细细端详刚刚画成的画,说:“这幅好一些。这幅送你吧!"

  画未干,我们坐下来聊了一会儿天。

  他生在陕南,1946年到长安随赵望云学画。他说,黄胄当时也跟赵望云学画,他们是师兄弟。他说,他本来想下午带我去看望石鲁的,但石鲁病重,正在医院打点滴,只好以后再找机会去看他了。

  我问起10年动乱中长安画派的际遇。他沉默了好长时间,仿佛不愿触动那段悲痛的岁月。

  “石鲁给逼疯了。差一点逼死了。我全家都给下放回老家…… ”他一边感叹,一边拿出一个本子,翻开了其中几页,让我看。他写了那么多的诗。我这才知道,方济众不仅画好,诗也写得好。他的老家在陕南勉县,那是黄土地中的一块好地方,山幽水清,林茂泉密,是古代兵家必争的雄关要塞和粮仓。正是这块山清水秀之地孕育了他田园诗般的山水艺术。在“落户”老家的那些岁月里,他既为受迫害而悲愤,但又沉醉到故乡的风物之中。10年动乱后,他画兴勃发,创作了许多山水小品。1979年他画了一幅寄托乡情的画《汉水巴山是家乡》。画上的题诗,正反映出画家对故乡的这种深深的挚爱。题诗共4句,“汉水巴山是家乡,笔砚生涯忘愁肠。最是江村堪眺处,稻菽丛里米鱼香。”在那个本子里,有他数十首即兴诗作。他说:“我下一步就要把这些诗意都画出来。”我急切地等待读他的新作。

  1985年我去西安时,头一件事就是去看望3年多不见的方济众先生。

  住屋的门开着,我敲了几下,才听到他的声音:“请进!”

  我进屋一看,他正在凉台上栽花呢!见我来了,他急忙拍拍沾着泥巴的手,说:“多年不见面了,请坐请坐。”

  他刚从医院出来,气色不太好。闲谈中,我感到他的心情也不是很舒畅,好像是为复杂的人事之类的矛盾所苦恼着。其时,西安的两位尖子画家都已离去:李世南去了武汉,王子武去了深圳。“西安留不住人”,艺术界议论纷纷。因为方济众是陕西国画界的首领人物,这类事特敏感,也不便深问,我只是隐隐约约说起了这件事。方济众为他们的离开深感惋惜,好像也有些不安,但矛盾的焦点好像也不在他身上。我只劝他,到了这个年纪了,千万别为那些人事矛盾而苦恼。您还是画您的画,一心一意画您的画。

  他拿出一本《方济众画集》 题了字,签了名,送给了我。当夜,我就翻阅欣赏,48幅写意山水小品,就如他的为人一样,质朴无华又含蓄热烈。他的画,平易而不俗,浓烈而又清纯。我很赞成一位评论家的比喻,“它们是农民眼中的世界。”这里见不到哀怨,却满目是诗意盎然的生活。方济众通过绘画表达的是自己乐观向上的艺术观念。可惜,1987年他就离开了人世。

  客居深圳的王子武,去年与我聊起这位他在西安时的艺术前辈时,很惋惜地说:“方济众艺术上正成熟,离开我们太早了……”

  1998年冬日忆写


美术报 副刊 00023 长安寻访方济众 2012-09-08 2706915 2 2012年09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