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3版:书家

散淡清心写奇崛 吞吐六合骋八荒

——王离湘书法印象

  孙过庭于其著名的书学论著《书谱》中称书法为:“固义理之会归,信贤达之兼善者。”古代大书家王羲之、颜真卿、苏轼、康有为无不是积极入世建功立业,并富有学养,闲来游心而兼善翰墨者。其绝非当代书坛为沽名钓誉而一味竞逐展赛,或为了稻粱谋而迎合世俗者。我们认为做书家就应该做王右军、颜清臣、苏东坡、康南海那样的大书家。这是中国古代文人书法的传统,也是中国书法传统文化的主流精神。王离湘先生就是这样一位积极入世、济世而又兼善翰墨的当代新文人书家。

  王离湘,别署一叶轩主。其为人宽厚热忱,格勤敬业,而骨子里则是个感情丰富、感性敏锐的艺术家。其幼受庭训,志存高远,诗书传家,志道游艺。儒家的“治国平天下”修身之志和纵情翰墨的逍遥游,织构了其童年和人生的梦想。工作闲暇,则醉心翰墨,躬耕砚田。一些人或许认为,从政和艺术不可兼得。但实际上,中国古代即有“志于道,游于艺”,“文以贯道”、“文以载道”的传统,文艺足以成为志道的辅助——“助教化,成人伦”。

  当然王先生对书法的诠释不仅限上述现代社会功用范畴,而是有着文化和艺术层面全面丰富的独到认识和造诣。

  1.知行结合,道艺兼修

  传统的书法研习,或师徒传授,或一味讲究临帖,甚至加一些读书增加学养、加强字内、字外功之类。这些方法具有很大的模糊朦胧性,很多人数年、十数年、数十年研习不得要领,甚至误入歧途,走向习气偏颇。而书法二级艺术学科的被认知和现代学科方法论的发展有必要使这种传统的研习方法实行彻底的革新,即由朦胧模糊的演习方法为科学分析归纳的理性观照。王先生以其综合学养即注重在理性思考下进行有效的笔墨实践。其尝著《浅析中国书法的生命力》等文论,在充分对书法进行审美、创作的认识研究基础上,同步进行书法实践,从而实现知行结合,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从而也为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有效研习创作书法提供了保证。他认为书法是中国汉字的歌舞,“是禅,是诗,是画,是茶,是情的海,文的河,是高山流水,是琴瑟相和。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中国味,是中国功夫。” 其把书法与禅、诗、画、茶等联系起来,在大文化中领悟认识书法,也同时通过书法修身而致道。书法是人格迹化的艺术,书家的书风正是其思想、情操、性灵、人格的外现。以书法之道致文化之道,以文化之道致修身之道、济世之道,这是中国书法的重要传统,也是王离湘先生“道艺双修”人生追求与梦想。

  2.文墨并重,书以载道

  张怀瓘论书,主张“先文而后墨”。韩愈、欧阳修、苏轼等古文运动书家则主张“文以贯道”、“文以载道”。当代书法理论有过分强调笔墨形式形态之倾向,甚至认为书法的形式即内容,弱化甚至摈弃汉字的语义属性,致使书法综合艺术性——文的属性传统被抛却丢失。王先生则继承了传统书法文墨并重,甚至“先文后墨”、“文以载道”的传统。除其为一些活动题词、题贺,用明了的话语和书法形式感染人们外,其创作的书法作品也很注重内容的选择。其或古代经典,或当代励志格言、豪放壮怀诗词等。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其实书法也应是“不写诗,无以书”,书法的至高境界也像其他艺术一样,应该是诗的笔墨的挥洒,诗与笔墨玄妙结合的境界。对书写文词的重视,也是对其内涵文义——道的重视。有责任的书者必然会使其实现艺术与内涵的道实现最好的结合强化传递。这也就是“文以贯道”、“文以载道”之传统。在王先生的书作中正体现着这种“文以载道”的责任心与社会担当。

  3.散淡清雅、精心营构

  王离湘先生有着天性的笔墨敏感。纵观王离湘先生书法,我们会发现其形态百变,风格多样,无疑这是其善思妙参,禅精竭虑,倾心营构之结果。

  书者心画,以王先生之性灵修养,散淡、清雅、空灵、细腻、疏放而又于平淡中寓欹侧、奇崛、生动,自是其主体书风。读王先生此类书作,往往使我们想起潘天寿书法和他对书作的精心营构。潘天寿书法是以画入书的。书法是写字,更是视觉艺术品。书法进入创作,必须以作品为着眼点,进行整体的构图经营。聚散揖让、疏密开合、夸张对比、计白当黑等等,想其他艺术品创作一样,作者要调动所有素材因素使作品达到生动、丰富、有趣、感人的效果。从而和一般的写字拉开距离。纵观王先生书作。幅幅具有明确的创作意识。在那些貌似轻松的挥洒中实在蕴含着作者精心、匠心之营构。苏轼尝自言其文云:“笔势峥嵘,辞采绚烂,渐老渐疏,乃造平淡,实非平淡,绚烂之极。”王离湘先生书法也正具此平淡之中寓绚烂之美、之象。

  4.浓墨淋漓、雄浑恣肆

  王离湘先生书法另一显著特征是对墨法的独特妙用。观其书作,其每每于散淡、清雅、细腻、隽秀中,饱醮浓墨,放笔走纸,别具一派雄风卷地,苍茫宏大,吞吐六合,驰骋八荒之气象,使人顿觉酣畅淋漓痛快。我们以为 《善行河北》堪称其代表作。其笔墨足可与康南海雄浑浩落的碑体行楷书媲美。而其空灵、清雅、细腻笔墨之情调与浓墨淋漓、雄浑酣畅意趣的结合则更构成先生丰富、生动、趣味、感人之绝妙书境。

  据说王先生临池抚素,左手可一如其右手纵笔挥洒,这是一种超乎常人的奇才,我想也是其为寻找意想不到奇崛笔墨形态创作效果的探索尝试,是作者艺术天性、灵性的合力迸发。实在,更多的儒家济世理想和社会公务活动占去了王先生大量的人生精力和时间。而其忙里偷闲,临池不辍,以朝夕之余,茶前饭后之暇,做超越时空之艺事,且书艺已臻非凡之境,的确令人敬仰。若能使先生假以更多时间,则以其才情、学养、修为、胸怀、勤谨,自可更加精进、更上神妙之境。正是:自古书家皆高士,耽墨何曾误宏图。志道游艺士子事,生动奇崛写鸿鹄。


美术报 书家 00033 散淡清心写奇崛 吞吐六合骋八荒 2012-09-08 2710679 2 2012年09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