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6版:展事

文章导航

张敏:
“创作”的花鸟画

■丛文

  张敏女士的花鸟画展,即将在母校中国美术学院展览馆开幕。这是一次时隔30多年的偶遇、邂逅与重逢。对于这样一位很少在专业圈露面的资深校友,大家充满了神秘的期待与猜测。

  1981年,张敏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舒传熹工作室,专攻工笔花鸟画。4年以后,她的毕业展览组画《生命》四联画,因其创意与新颖,在同学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毕业后她到出版社当美术编辑,又投身于少儿美术的创作之中。以中国画晕染渗化的独特技法来融合儿童画造型的尝试,这段经历,给予画家本人的造型意识重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并逐渐形成了今天张敏绘画以女性观察力的细腻入微又擅于概括变形、讲求虚实相生、讲求意境又不落空幻的绘画风格。此外,与浙江中国画坛多注重写意文人画、追求笔墨韵致不同,几十年来,张敏还是坚持美院求学之际养成的“学院派”特有的讲究主题构思、讲求创意领先的“创作”式路径,不轻率地玩弄笔墨,不重复固定的图式,每有出手,必先追究“立意”的带动与前导。这使得她的绘画作品,迥然不同于时下浙江中国画的一般流行样式,而且可能不无孤单之嫌。比如《古根海姆博物馆的院墙》、《家有小儿初长成》、《云生长》、《云气象》,一般花鸟画家看了这样的标题,完全无法对接到哪一种花卉草木而只能感受到一种浓浓的人文思考。但或许,这正是她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如果都是随大流,有她没她、展览办不办就无所谓了。

  张敏女士的先生,是全国书画篆刻界赫赫有名的大名家陈振濂教授。但我以为这并不重要。陈振濂的成功,并不等于作为夫人的张敏必然会成功。张敏的画好不好,还得靠张敏的作品自身来说话。作为老同学的我,首先是对她的画作有充分的信心。我认定她的画是独特的、有专业意识与高度的、无法取代的。

  大器晚成的她,在50岁后举办第一个个人画展,希望她每年都坚持办展,坚持探索,既督促自己不断创造、展现出众的才华与热情,又能为社会保留一笔文化财富。这也是我们这些老同学的良好祝愿。

  2012年8月于杭州


美术报 展事 00036 张敏:
“创作”的花鸟画
2012-09-08 美术报2012-09-0800025 2 2012年09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