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50版:画家

文章导航

尊崇写实皈依经典

陈承齐的油画艺术

  从近百年的中国油画的发展状况来看,在形式和风格上,大致涵盖了西方数百年的艺术样态,然而我们必须承认,中国油画的水平与人们对它的期待,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通过精湛的技艺,表达民族文化精神和时代风貌等方面,我们的油画还远没有达到成熟的阶段。

  今天,在现代艺术大潮弥漫正酣的画界,当我们回顾上一个世纪的油画创作历程时,不由地产生这样的疑问——没有西方悠久传统上世纪油画的根基的中国现代油画艺术,会不会先天不足?因此,一些有识之士站在时代潮头,逆向溯源,尽管他们的作品还没有达到西方古典艺术的高度,然而已经放射出古典精神的光芒。继不少前辈负笈留洋学艺的先驱和上世纪50—60年代在画坛崛起的杰出油画家外,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中国又涌现出一批用具象写实语言进行创作并取得成就的油画家。陈承齐就是其中一位。

  走进陈承齐的绘画天地,仿佛走进了太行山脉,一幅幅大型油画作品,基本上都与雄伟壮丽的太行山有关。他根据发生在太行山的众多重大历史事件和风土人情,用古典写实的手法,把那些或波澜壮阔、动人心魄的,或平凡而值得纪念的事件,凝聚在他的画作中,再现出一个个真实生动的场景,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陈承齐的艺术创作一直是在现实主义的轨道上发展的。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美术界随着社会的变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现实主义统一天下发展到今天的多元结构。但作为承载一种精神的现实主义风格,它仍然在艺术的长河里不息地流淌着,有着很强的生命力。陈承齐的艺术就一直置身于这条长河之中。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创作方法和艺术理想,用自己的眼光来审视历史、表现历史;用自身的经验来体验现实、反映现实。现实主义,作为一种信念,一种精神,支撑着他的艺术,也支撑着他的人生。

  陈承齐认为,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情感产生艺术。在众多展现太行山人民生活的作品中,油画《渊源》是陈承齐多年研究法国新古典主义后创作的一幅力作。在这幅作品中,陈承齐对古典主义大师的表现技法广收博取,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语言和油画创作的基本技巧相结合,注重把握色彩和结构在画面中的协调关系,以及色彩递进和明暗推移的节奏感。笔法精细严谨,线条分明,体型结构准确,以古朴凝重而又俏丽灵动的艺术语言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渊源》塑造了一个理想中美丽又纯朴的农村妇女形象。她斜靠着黄土坡,仰望蓝天,目光中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渴望。身后被岁月雨水冲刷过的黄土高坡,身上已经泛白的旧衣,都遮掩不住人物的内在美。画家歌颂了中国女性顽强的生命力,以及不畏艰难困苦和勤劳善良的美德。作者在精心刻画一个现实主义的女性形象的同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追求和古典文化的情怀。

  古典艺术看似与现代艺术对立,实际上它又是现代艺术的源头,在中国油画的百年进程中,虽然不少人心仪古典艺术,但古典主义的油画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的传播和发展。对某些盲目热衷于追随西方现代艺术的画家和批评家来说,他们的眼中只有现代艺术,只有对古典艺术的排斥,而没有看到古典语言与技巧与现代艺术之间的渊源关系,没有看到缺乏古典艺术的基础,现代艺术则有根底不足的缺失。他们忽略了西方现代艺术正因为有着肥沃的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土壤,才蓬勃至今。因此对于中国的油画艺术来说,有些人回归欧洲古典艺术传统,追溯西方人文精神,是应该受到鼓励,也是对油画的未来发展十分有益的。

  陈承齐对于古典主义情有独钟,他追求严谨、细密、典雅的绘画风格。作为新时期以来中央美术学院第一届油画研修班学员,他掌握了较为熟练的写实技巧,注重油画的材料和工具的性能,对于画面的结构、光和色彩的理解比较透彻,能够运用细腻的笔法,准确、生动地表现物体的结构、体积和空间,从而努力营造出一种复杂而微妙的古典品质。从风格上来说,陈承齐的油画是端庄朴素的,他追求一种单纯、质朴而又理想化的美学标准。他通过浑厚而又婉转的油画语汇,表达自己所理解的理想人性。“大题材、大内容、大人物、大画面、大制作,为人民所歌,为人民所颂”是陈承齐近年来的创作动力和创作目标。在他的作品中,有不少都是表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题材的作品,包括《屠杀》、《征途》、《胜利》、《攻克石门》等。陈承齐重视作品题材的选择,更重视素材搜集、艺术构思和细节的真实,为了再现当年人民解放军攻克石门的真实场面,他研究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战士们手中的每一杆枪,腰间的每一个子弹袋,都刻画得真实可信、细致入微,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打动人、感染人。在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力求恢复古典艺术的朴素与典雅的美学风格的艺术旨趣。他一反画界流行的夸张语言和情绪宣泄的表达方式,而采用一种直接又朴素的构图,把记忆中的瞬间镜头般地凸显出来。他注重画面的体积感,强调色彩的丰富性和明暗对比的表现性,他的人物形象既单纯又饱满,没有采用标新立异的手段,却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感染力。

  巨幅油画《迎着曙光》是陈承齐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创作的,作品以1949年3月在河北平山西柏坡村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背景,参加会议的共和国的缔造者们,面向冉冉升起的旭日,并肩伫立,仿佛一座历史的丰碑,巍然矗立在挺拔峻峭的太行之巅,迎接着新中国的曙光。作品场面恢弘,气势雄伟,53位伟人身后,数百万中国人民解放军组成的连绵群山,象征着钢铁般的意志和坚不可摧的力量。作品内涵深刻,构图别致,色调深沉而华丽,人物造型形神兼备,伟人和山峰浑然一体的创作方法别出匠心,浪漫地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伟风采。

  不论是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陈承齐的绘画都有一种深沉的沧桑感、历史感。他在尊重历史真实和体验历史情景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历史,同样也以自己真挚的感情来关照现实和描写现代生活。陈承齐力求将西方古典油画的精湛技法与中国民族文化的审美意蕴融于一体,来创造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创作风格可以说是对古典主义以及由古典主义衍生的现实主义的继承。


美术报 画家 00050 尊崇写实皈依经典 2012-09-29 2736476 2 2012年09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