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展讯

水陆相望——第四届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开幕

  本报杭州讯 记者 叶芳芳 11月22日,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美术学院、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中国雕塑学会等主办的“2012中国杭州第四届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新闻发布会在杭州市西溪湿地喜来登酒店举行。展览于11月23日正式拉开帷幕,在西溪湿地东门广场举办开幕式,展期30天。

  前三届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分别以“山、水、人”、 “岁月如歌”和“钱塘时刻”作为主题,而此次展览主题为“水陆相望”,与其呼应,继续构建一个强调地域空间和文化自身特色的艺术主题。由“守望”、“相望”、“秋望”三方面共同组成,强调艺术家与作品、艺术家与自然、自然与艺术三者之间的关系。

  本届参展作品无论从形式、风格,或是主题上,既关注了传统的表现形式,也关注了具有当代审美取向的形式创新,作品整体追求艺术性、观赏性、参与性、互动性等的合一,注重时代性与国际性的结合,注重科技化与智能化的整合,注重多元化与个性化的特点。

  正如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介绍的,“强调互动、深化体验”是本届展览另一突出亮点。记者沿着紫金港路(文三西路至西溪天堂段)沿线,亲身体验了一把。许江的《葵灯》,运用了光、电、影,将实验性的数字与智能作品,结合西溪湿地的空间资源进行整合探索,打破了以往的以独立静态作品呈现的雕塑展览模式;杨奇瑞的《呼吸瓦墙》,将民居躺着的瓦顶竖成瓦墙,观众倚靠在上面,瓦墙便会轻轻下陷,瞬间就留下了身形轮廓的痕迹,再起身回看,瓦墙又逐渐恢复如初,观众在互动之间感受着“一呼一吸”的生命律动;国外艺术家让·吕克的作品《I Love U》,据说有爱心的人坐在椅子上就会感受到爱;尼克拉·贝斯克的《互动音乐装置》,邀请人们去自发地与水沟通,在与发音管有节奏活动的同时倾听水的声音……新型的公共艺术观念和思维为此次邀请展注入了鲜活的能量,为艺术走向与公众文化更广泛的结合探索了新的实现路径。

  据杭州市规划局副局长刘晓东介绍,本次邀请展由雕塑展艺委会定向邀请了国内外著名雕塑家、国际艺术家、优秀青年艺术家等50余位参展。参展作品包括户外雕塑与景观装置艺术品。其中,国外艺术作品为11件,分别来自巴西、德国、美国、法国、克罗地亚等国家,国内作品为40件。据悉,展览结束后,参展作品将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收藏,长期陈列于西溪湿地等城市公共空间。


美术报 展讯 00005 水陆相望——第四届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开幕 2012-11-24 美术报2012-11-2400008 2 2012年11月2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