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6版:画家周刊

文章导航

名副其实的画派打造

■卢平

  当前美术界对画派打造的讨论声音颇高,褒贬不一。本想抱着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让历史来做最后结论的心态不参与争辩,但因前不久看到在《美术》杂志上刊登的《名不副实的“画派”制造》一文,开门见山地提出“近10多年来,中国画坛掀起了‘画派’打造热”,大有‘占山为王’、‘各立门户’之势”……作者把冰雪画派也列为其中,同时还提出“除个别画派(如‘黄土画派’)是因某些艺术家的‘主见’而起,绝大多数画派的打造是由地方政府倡导和发动的”……这显然是作者对冰雪画派没有进行研究而产生的严重违背历史事实的误读,为此笔者觉得有些话不得不说。

  “打造冰雪画派”是冰雪画派领军人于志学的一贯艺术主张并身体力行了30余年。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银光素裹的北国风光在中国美术史上是一片空白,没有被表现过,北国艺术家一直在为塞外没有自己汉文化独特的美术样式而苦闷,有志者一直在寻找表现北疆地域特征的艺术语言。当冰雪山水画一问世,那耳目一新的独特绘画语言和雄浑博大的北国气息,使他们看到了表现北国的希望和曙光,于是很快,冰雪画艺术吸引了一批追随者,自发形成了以于志学为首的冰雪画家集群,在黑龙江各地相继成立了4个冰雪画研究会,北国掀起了一股学习冰雪画的热潮,并带动促进了北方“冷文化”在音乐、摄影等姊妹艺术的发展。冰雪画派的出现,并不是什么“由地方政府倡导和发动的”,它是一种历史的选择,是社会大环境对一个地域文化现象接受的产物。

  30余年来,于志学始终在倾其心力、物力,殚精竭虑、匠心独运进行着冰雪画派的打造。从当年黑龙江边陲林口小县一批人追随他学习冰雪画的“星星之火”开始,到今日冰雪画派成员遍及全国22个省市,他始终以“继承不是重复,一切在于创造”作为自己和弟子的艺术准则,并按照这个艺术精神培养打造一批批冰雪画家。30年多年来,他家里学艺的弟子不曾中断过,少则几人、多则二十几人,他不仅无偿传授绘画技艺还提供食宿。那时是改革开放初期,还很贫穷,当时的艰难可想而知。据于志学早期弟子周尊城回忆:“那时我们搞活动时,外地的学生都集中住于老师家,人很多,地上睡,床上睡,桌子上也睡。当时我们条件太差了,要地点没地点,要经费没经费,连展览后吃顿饭,都是大伙一人掏一点筹钱,蹲在门口吃。”继林口县成立冰雪画会之后,北安、肇东等地也相继成立,于志学经常到各地培训同时抓骨干下到基层推广,使冰雪画创作队伍像滚雪球一样不断扩大。由于渴望学习冰雪画的人数逐渐增多,他的家里满足不了学习的需要,他又萌发了筹建冰雪画会会址和展厅的想法。1983年4月于志学自筹资金建盖全国第一家个人美术馆在哈尔滨太阳岛破土动工,从于志学为其命名为“未名展厅”看,道出他是为求学进取的年轻画家创建一个发展平台的朴素想法。“未名展厅”一期工程结束后,先后举办了两期“冰雪山水画草图观摩会”、“岭南塞北风情展”预展、“黑龙江省冰雪画展”预展;接待了加拿大、日本、俄罗斯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美术家和记者来访。这些艺术活动,均为于志学个人出资。早在那个时期,他就以自己的艺术本能和某种文化自觉,进行着冰雪画派的打造。

  1987年由于“未名展厅”被定为溢洪道被拆除,冰雪画会的活动暂时受到了影响。为了今后更大的发展,于志学提出“放飞充电,化整为零”的计划,弟子们纷纷到中央美院、北京画院等地进修,他对放单飞的弟子单独分头指导。2002年随着于志学到北京定居和冰雪画会的骨干来京,画会工作开始恢复。2003年在哈尔滨举办了“冰雪画派第二届作品展”;2004年举办了“冰雪画派第三届作品展”和“太阳岛冰雪论坛”;2005年举办了“冰雪画派合肥展”,2006年举办了“冰雪画派第四届作品展”;在2008、2009、2010年又先后在哈尔滨举办第五届、第六届冰雪画派作品展和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冰雪·青春·未来·冰雪画展”等。这些展览的费用如作品征集、装裱、画集出版、展览宣传以及作者参加开幕式的食宿费用均由于志学个人承担,就连200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白俄罗斯共和国文化部为中国文化年在白俄罗斯主办的“中国冰雪画展”的大型文化活动,除展馆和食宿费用之外,往返路费等均为于志学个人承担。冰雪画派的作者都知道,所有举办的这些展览,冰雪画会没有收取作者一分钱和一幅作品(现陈列在于志学美术馆的作品除外)。正因于志学不惜血本,不吝心力和精力,全力以赴提携后学,才带动了冰雪画派的今天。

  自2007年9月以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开办了于志学冰雪画工作室研究生课程班,冰雪画教学正式纳入学院式中国画教学体制,冰雪画派的打造上升到一个崭新的层面:借助学院的教育平台,在全国范围内选拔热爱冰雪画艺术、具有良好艺术修养的画家,通过硕士课程班培养,建立冰雪画派自己的人才库。于志学亲自撰写了《冰雪画派宣言》,以其简洁深刻、朴素富有哲理的艺术光辉,成为冰雪画派的纲领和指南。在这个纲领引领下,于志学以激活学生的创作思维为教学理念,苦口婆心引导他们的艺术思想,手把手传授技艺。为了完成打造画派的目标,方便弟子学习和创作, 2006年于志学个人投资在北京延庆建立了冰雪画派教学基地。2011年在原来配有学生教室、画板、画案、桌椅、毛毡、投影仪、电视、音响、兵乓球台、图书资料室、学生宿舍、被褥的基础上,又新增添了教师宿舍、学生食堂、黑板、洗衣机,扩大了学生宿舍,甚至学生宿舍每个房间的挂衣架和晾衣架都买了回来,为全力打造冰雪画派创造一切条件。为了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于志学利用自己的艺术影响多次组织作品展卖,解决同学的学费,让大家安心学习。为了给学生节省宿费,在上完公共课的下学期把15位学员迁到自己的工作室,学生与导师同吃同住同学习,零距离接触。仅从这一点来看,恐怕鲜有哪位艺术家能做到。迄今为止,冰雪画派“黄埔学员”已从一期发展到六期,每一期他都要为学员免费发放大量学习资料和专用画笔和宣纸,精心选配教师,精设课程,一个个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创作上遇到的具体技术问题甚至是生活问题,经常为了学生示范、改画和点评,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被弟子们誉为“具有菩萨般大慈大悲的好老师”。

  于志学不仅把每年学校给他的教学津贴全部贴补在学员身上,还要自己额外搭上很多金钱打造冰雪画派,每次少则几万元、十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2008年冬季他组织“黄埔一期”学员去黑龙江雪乡写生后,秋季又赴安徽黄山写生;2008年组织“黄埔二期”再赴安徽写生,2009年组织20多位学员赴俄罗斯远东阿穆尔州举办“冰雪情——2009中俄冰雪画艺术交流展”,在黑龙江亚伯力、黑河写生;2010年组织冰雪画派赴长白山写生,4月赴北京怀柔写生,12月赴内蒙阿尔山参加阿尔山国际冰雪节的“中国冰雪画展”在大兴安岭写生,7月组织“黄埔三期”10人赴马来西亚、新加坡及我国香港特区写生;2011年2月组织“黄埔四期”15位学员远赴俄罗斯莫斯科、圣彼得堡写生,9月组织已毕业的各届冰雪画派骨干回炉集训,年底组织“黄埔五期”再赴内蒙阿尔山写生。新近冰雪画派刚刚结束又一期的骨干集训,再赴怀柔箭扣长城写生……以上所有活动费用均为于志学自身承担。

  冰雪画派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在夯实和打造中走来。至此,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国家画院的于志学冰雪画工作室研究生课程班和高研班再到冰雪画的普及教育如黑河大学的冰雪画课程,牡丹江、长春等老年大学和牡丹江市教育学院等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系开设的冰雪画课程,冰雪画派长期、远程、有效的立体教育模式体系已完整建立起来。完善后的冰雪画派教育体系,搭建了社会各界学习冰雪画的平台,也使画派的整体创作实力大大提高,一个包含老中青三代的冰雪画派组织结构正在有序构筑之中。我们坚信这样一如既往地坚持精心打造下去,注重画派整体艺术修养的提高和高端人才的培养,通过建立牢固的人才梯队,优胜劣汰,定会为冰雪画派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画派未来领军人物搭建阶梯。

  画派是中国美术史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历史上尚且有人为了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志趣聚集在一起从事艺事,在21世纪中华文化全面复苏的今天,更没有理由大家不能为了弘扬民族文化这个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走在一起。这个问题无可非议,关键的倒是画派打造的背后是不是真正从艺术本体出发,是不是真正为了艺术。从冰雪画派近30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无论将来它能走得多远,但它始终没有脱离艺术的本体。

  2012年11月7日书于京华


美术报 画家周刊 00026 名副其实的画派打造 2012-12-01 2803324 2 2012年12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