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46版:研讨

“水墨张力——老甲师生作品展”座谈会纪要

  汪为胜(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画名家创作室主持、教授):

  这次展览的主题为“水墨张力”是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中国画水墨本体研究。二是张力所蕴藏的实质指向。应当说,水墨是传统绘画的精髓,积淀了中国文人画的内核,当代围绕着水墨进行了正反两个方面的辩论。所以如此,是水墨自身和它处于时代的背景所至。首先传统水墨所包含的语言体系和它背后潜沉的内容,我们今天必须仍然继承下来。其次,画家们又不能甘于传统水墨既定的模式,会有许多新的想法。就水墨而言,需要解决一个中心问题,如何面对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精神的追求,能否将水墨的发展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参照物。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割断传统水墨所负载的精神,单纯理解为技术性的蜕变,不是水墨画发展的方向,背离传统水墨秩序,洒、拓、肌理改变传统水墨的“创新”,不足可取。应当说,按正规传统绘画无疑是强调水墨精神,要求在“书画同源”、“中锋用笔”、“一泼三折”、“力透纸背”、“墨须见笔”等规矩之中,显示出东方绘画所表现出精神内涵的深度性。然而,完全依照传统又难以负载当下不断增多的新内容。况且,传统水墨大都重视笔墨韵味而相对轻视物象,故而显现出宜看不耐观,把握有趣而展出效果欠佳。所以,这次展览提出的是当代画家如何将传统水墨现代化的问题,这是其一。其二是张力,这里提出的张力不是语言视觉效果那样简单,更多考虑的是在传统和现代两极之间的张力和穿透力,这种穿透力在20世纪乃至今天的水墨大家中并不多见。但我们从老甲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以传统水墨写意的态度,经过一系列的蜕变,丰富自身不断强化意象观念,直至创造了独立个性的东方式大写意精神,成功地实现了“与古人血脉相通”,却不“拘拘守法”的启来者。他的学生们的作品成功之处在于延续着传统水墨的规范性,用当代人的审美和当代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对传统进行了反思。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老甲水墨精神的影响而又不趋同。山水、花鸟、人物,类别不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显现出他们扎实的传统功底和不断进取的创作态度。

  老甲(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老甲艺术馆馆长):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老甲艺术馆和老甲艺术馆创作室成立已15载。回顾15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既有喜悦,也有遗憾,还有对未来的希望。15年来,我们最大的欣喜,是我和画家们一直都在各自不同的条件下拼搏着,探索着。老甲艺术馆和老甲艺术创作室的画家们从不发表什么宣言,而是用作品回答着上帝眼睛。老甲艺术馆怎样的历程,业内人士自由公论,我无须赘言。创作室成员有人取得了很大成绩,大家也都看到了,拍到了。为艺术食不甘味,大家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留下的只有两个字“再战”!

  这次画展大略记载了老甲艺术馆行进中踉踉跄跄的足迹,也是对创作室成员辛勤的劳作,进行了回望和梳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15年的回顾展规模较小,人员仅限在创作组几位成员,不过这些艺术家已经代表了全体成员的水准。

  马西光(青海省美协原副主席、青海画院副院长):

  我与老甲先生相识在上个世纪末,他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我第一次看到原作,笔墨厚实,气魄之大,非常地震撼。这一次又看到了老甲先生和他学生的作品,令我感慨。老甲艺术长青,而学生们作品又和而不同,表现出他们卓越的才华和进取精神。我要向老甲和年轻画家们学习。

  李铁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老甲艺术馆创作室的画家,大多是我的学生,他们在中央美院大专班毕业后,普遍存在着艺术探索中迷茫的现象,非常渴望再继续深造。于是,我将他们推荐给老甲先生。十几年来,他们中的一些画家已经取得相当优异的成绩,有的在全国美展中获了金奖。其实,我也是老甲的学生,我是在他的辅导下才考入中央美院。这次看到题为“水墨张力·老甲师生展”,感慨万千,创作室经过十几个春秋,不仅是育人,也结出了硕果,衷心地祝贺。

  马承祥(中央戏剧学院美术系教授):

  2012年10月16日,正值北京的秋天,迎来了老甲艺术馆建馆15周年暨老甲艺术馆创作室师生作品展。此展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并凸显出以下三大特点。第一,老甲是一位开创型的艺术家,创造性的思维,始终贯穿在他的教学实践中。大多数学生们的作品打破常规,脱颖而出,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效果。第二,老甲创作室成员的整体凝聚力是空前的,师生一家多年如一日,艺术上相互切磋,生活上彼此照顾,是一个非常和谐的艺术集体,令当今艺术界的朋友所赞赏。第三,老甲其人艺品与人品的修炼,是非常在意的。这一点也一直渗透在他的教学理念中。再者,学员们大多数皆为当代画坛中小有名气的中青年画家,在艺术上感悟能力较强,风格上近于成熟,观念上顺应时代,具有清醒的前瞻性。心态上充满了坚定的信念,以上三点都是非常鲜明的。

  南海岩(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

  我以前在北京画院进修的时候,老甲老师给我们上过课。站在他的大写意作品前,我感到非常的震撼,有着强大的感染力,这是最重要的。这次展览看到老甲老师和他们学生的作品,使我又一次非常感动。

  蒋志鑫(甘肃画院一级美术师):

  我看了老甲师生展,感觉创作室的画家们大都吸纳了老甲先生的艺术精神,在作品中融入了导师的艺术神韵。而老甲先生,也并不是仅仅讲授技法,而是告诉学生们什么是艺术的真谛。从这种层面来说,老甲先生是个好的美术教育家,真正的美术教育家。这其中最突出的,是张家口的画家钱宗飞。钱宗飞的作品,不折不扣地传递着老甲先生的笔墨精神,传递着导师的艺术精神。

  刘德舟(北京画院专业画家):

  老甲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他在思想上比别人考虑得多,他的画不是在某一点上突破,而是全面地改变。笔墨气韵生动,稳健而厚重,称得上是大结构、大气度。而老甲做人又是非常平淡有亲和力,是我们极佩服的一个不平常的画家。

  韩朝(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老甲先生是当代大写意人物画重要代表画家之一。他的画大气磅礴而不失精微,既有传统写意文化的熏染,也涵容了西方现代艺术的某些元素,可以说纳中西艺术精粹于一炉。我们仔细看,会发现他的取法资源丰富,却不露痕迹,可谓深层化合。我还想强调一点,就是在中国,对于抽象化(或趋于抽象)了的中国画而言,受众是一个问题,因为我们的文化环境还是偏爱“像”的、具体的、工整的、写实性的作品。老甲先生不是跟着商业走的画家,他的画既不是洋人的,也不是古人的,而是勇于探索、独树一帜,这在当今美术界非常难得。此次举办的“水墨张力——老甲师生展”,让观者耳目一新。他的学生很多来自美术院校、画院或美协等专业单位,都有扎实的艺术功底和修养,有较为独特的艺术面貌,能够师承老甲先生之心而不蹈其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追求。总之,不雷同,不是千人一面,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老甲先生是宽厚的,他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

  张鹏(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博士生):

  老甲艺术馆创作室的于长江、陈嵘、杨先、钱宗飞、白野夫、戴魁等几位画家,虽然在展览中展示出多样化的题材与创作取向、各具特质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但深入内层来考察,他们具有可供言说的独立品格,某种意义上可称作一个“群体”。首先,他们都创造性地接续了老甲先生的艺术主张与笔墨精神,敢于挑战定式,敢于超越传统与习惯。在坚守中国画笔墨范式的准则下,吸纳时代气息、凝结生命思考,敢于彰显艺术才分与个性创新,这是推进中国画艺术发展的一个真诚的精神原点。其次,至纯至简、至大至刚,这是老甲先生绘画的鲜明特征,这一画家群体也在这其中汲取了可资自身融汇并能够持久推进的艺术脉息,每个人的理解或许有殊,但对本质的感性把握趋同。正是这种把握可以充分支撑其完成主体真性情与时代外物的连结与共融,但同时又不断促迫其进行语言与风格的思索与实践,这既是老甲艺术馆创作室薪火相传的动力所在,更是当代中国画坛期待的葳蕤生机。

  贠冬鸣(河北省美术研究所《艺术实录》主编):

  “水墨张力”这个学术主题,是汪为胜先生我们在老甲艺术馆旁边的酒桌上拟定的。其实,老甲先生艺术主张的核心,也就是时下中国画坛所短缺的“张力”问题。创作室10个画家,秉性各异,教育背景各异,成长历程各异,是对“张力”的向往,大家才走到一起。创作室成员来自京津冀鲁豫和甘肃、宁夏,有专家提出他们的水准参差不齐,这也是事实。近年,我与很多画坛显赫人物开办的“名家班”时有联系,也知道他们的大致“流程”,具有老甲艺术馆创作室这样艺术水准的群体,还是不多见的。老甲先生和所有成员的感情都很深,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都竭尽全力给予了帮助。创作室每个成员对“张力”的理解,以及笔墨中的“张力”含量,还是不尽相同的。创作室形成今天这样的凝聚力,很不容易。路还要继续走下去,如何走?我觉得就是充分围绕“水墨张力”这个主题,将各自的艺术缺憾最大限度地加以修正和调整,在画坛打出有影响的一个品牌,以老甲先生的艺术精神为主旨的群体品牌。

  陈嵘(天津画院一级美术师):

  我对中国传统绘画、对中国书法有了全新的认识,觉得这才是中国画的精髓,是最本质的,是内核。线,是中国画的灵魂,是表达图像最直观的一种方式。所以我目前的绘画艺术样式,基本是以线为主,在作品中竭力去追求线的变化,线的质感、力度和趣味。人物画相对来说,对型有着很高的要求,既要有笔有墨,又要见型。特别是通过接受老甲先生指导,认真审视老师的大写意作品,我在中国画笔墨的节奏、力度和构成方式上,受到启发,得到了升华。特别是近期的创作,一改过去的制作感,以及积墨装饰的表现方式,力求型与墨高度契合。虽然夸张、变形,但又很好地把握了“度”,追求画面的生动鲜活和趣味性。

  卫德章(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中心画家):

  在老甲艺术馆创作室的15年,深受老甲先生创作思想的影响。我觉得张扬个性和写意精神,是老甲先生艺术的显著特点。很长一段时间,我是以短线及颜色去表现对象,艺术创作以黄土高原为主,在形式上有了一些特点,但似乎觉得中国画的味道不足。20世纪90年代末,我去陕北一带写生。当时秋天的黄土高原,向日葵一片金灿灿的,给人以很大的视觉冲击力,很有味道。后来我画了一些以向日葵与土地为主的创作,以写意笔墨去表现黄土高原,强调笔墨和写意的关系,使创作水准有了一定的提高。

  钱宗飞(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张家口美协主席):

  我是1995年经中央美院李铁生先生举荐入老甲先生门下的,转年老甲艺术馆落成。同时,艺术馆创作室成立,时间已过去15个年头。老甲的教学法是以创作带动其他。基于每个学生的风格倾向,用议论的方法指出一条发展脉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自觉创造力。多年来,我一直忽疏忽密地在先生身边,他豁达的性格、淡定的生活态度,大气阳刚的性情影响着我。遇到艺术上自思难得其解时扣门求教,往往最难的难题,他会从客观到主观再到绘画中,医而治之。老甲艺术馆创作室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有的曾为军人,在部队的创作中有过不少见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的是画院专职画家,有的是报社美编,或者是教师,这样一个人才结构的团体,是我学习的极好机会。我做了些实验,也积累了失败的教训,逐渐明白中国绘画的品格和精神怎样升华,意象笔墨和色彩语言运用的恰到好处。要有不同于别人的见解和样式,要靠对客观形色的高超把握并使之成为承载主观理想的艺术形象。

  李志钦(兰州教育学院美术系教授):

  老甲先生是个创造型的艺术家,他的为人为艺始终影响着每一个学生。有哲人说,凡成大事者胸中必有常人难以有的大气象,所谓大气象者就是人生的大苦闷、大悲悯、大抱负、天马行空般的大精神,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大感悟。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喜爱的艺术领域里有所建树。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以苦为乐是农民的本色。3年自然灾害时期吃草根、吃树皮,现在已是大学教授,每月几千元的工资准时打在你的卡上,吃白面、红烧肉已是家常便饭。你不安心搞艺术还想干什么?你的良心哪里去了!只要你真诚地对待艺术,终生全身心地去努力,成功与否,历史会给你一个公正的定位,老天爷也不会亏待你的!

  杨先(中华全国总工会专业画家):

  30年前,我被老甲先生一幅《沉重的脚步》所震撼,感悟到生活的艰难、艺术的艰辛。认为老甲艺术体现了当代中国大写意最高境界。这种全新的美学观念为我带来哲学性思考。在 1981年,我走进老甲画室,幸运地成为老甲入室弟子。我在老甲的艺术空间里享受着犹如大自然赋予我的无尽的阳光、空气和水,在此自在畅游。30年过去了,老甲的画始终牵动着我的心,勾魂摄魄,影响着我后来的创作,经过不断地自我否定,最终走向属于我自己的水墨画新写意创作之路。从感性到理性认识上,让画面彰显灵动与速度、韵致与节奏、时间与空间,生命力跃动的快感是我在艺术形式上的追求;从物质、观念、内容三大元素来探讨其形式与内涵,水与墨与色有韵致的组合,使其运行方式产生画面逻辑关系的视觉效果,营造新的时间、空间、意念,让东西方文化相互渗透,将速度、韵致向极致空间跨越,呈现律动的生命感,是我追求的文学性内涵。

  戴魁(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

  老甲先生的绘画理念和强烈艺术风格,从1988年我看了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展,就感到震动。如此清晰纯粹的艺术语境和自由奔放的书写性笔墨,把大写意的表现提高到了高峰。我敬仰这样的艺术家。尽管当时因工作环境的限制,没机会拜访先生。但老甲先生的绘画语言形式及个性化的绘画理念,暗地里已经是我的导师。2001年,我在中央美院进修后,有幸进入老甲艺术馆创作室,在先生指导下我一直在进行着水墨艺术的研究和实践。老甲先生给予学生的是立体的绘画理念,自由的空间。在指导中没有模式没有说教,主张每个人在自由状态下,深研究自己的绘画。我深深地体会到,老甲先生每次指导都自然流露出其绘画思想、艺术形式的严谨态度,对传统绘画的独特理解,都贯穿在其中。在绘画表现语汇上,因为有了老甲先生指导,自己已经能够大胆把在绘画中的情感和表现语境提纯。在笔性和墨感上,完全融入自己的精神和情感,使个性化的语言形式更加纯粹,并提高到表现和视觉艺术感染力的高度,使艺术变得语言鲜活、生动。

  王清健(河南书画院一级美术师、商丘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关注人生,用画笔表现中原农民的生存状态、精神面貌,是我一生从艺的一个愿望,也是我多年来对生活与艺术的深刻体验和感悟,更是我情感世界的一种精神寄托。坚持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用水墨大写意的表述方式达到创作愿望,是我真情实感的流露,也是一种选择。把握造型与写意的关系,既能充分发挥笔墨的独立审美意味,又能在造型上不受约束地挥洒是个两难境地,个性鲜明的造型和笔墨体验是我研究的课题也是我今后一个阶段的努力方向。作为一名专业画家,创作研究是首位的,同时又兼有引领和普及提高受众的审美要求。创作出有思想深度、文化承传、语言风格鲜明的艺术作品是我的努力追求方向。

  梁永贵(宁夏书画院一级美术师):

  自1983年有幸认识老甲先生并随他赴甘肃、青海藏区写生,跟他学画已经20多年了,加盟老甲艺术馆创作室也15年了。经过长期的探索和艺术实践,我认为艺术最可贵的就是创造、创新、劳作。最难的是独创。为此,我自1996年开始把创作的重心转移到体育人物上。因为中国已由过去的“东亚病夫”变成一个体育大国,并向体育强国迈进。我力图用大写意手法来表现这一题材,拓展中国画的表现领域。我喜欢人体在各项体育运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瞬间之美、速度之美、快节奏之美、健之美、力之美。喜欢竞技中积极向上奋力拼搏的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创作了一批体育人物画。虽有了自己的面目,但还有待于进一步锤炼和完善。

  白野夫(老甲艺术创作室画家):

  在老甲艺术馆创作室群体探索与相学中,如何使水和墨在宣纸的接触与摩擦的瞬间生发出既具有当代的视觉审美,又不失传统的根性与延展性,将柔性的、曲美的、阴性的,使当代精神与传统精神有机地加以融合,更具有实质性的灵魂纵深的指向性是为探讨之本。在继承传统大写意的基础之上,极度强化视觉的冲击力,并与对笔墨的绝对操控,以极其严谨的治学理念,却又自然地呈现与流露出率真与朴拙的极度超级大写意者(即力的宣者)当属恩师——当代水墨艺术大师老甲先生。今作为其创作室成员之一,能从其人品、艺品之中得以滋润,甚为荣幸之至,故当不懈努力!

  于长江(深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深圳画院一级美术师):

  作为该馆首任秘书长和创作室的一员,我专程从深圳赶来参加了这次活动和展览。庆典和展览活动获得了成功,研讨会上得到了各界来宾的一致赞扬。老甲先生的艺术和为人早已在本人心中树立一座丰碑。再看先生的原作,依然受到心灵的震撼和洗礼。更让我欣喜的是学兄和学弟们的作品让我同样感到吃惊和震撼!宗飞兄大笔写草原,那一组组草原牧民的形象就像树立在草原上的座座丰碑,大美,壮美,让人过目不忘;梁永贵兄一直延续着大写意的画风,多表现体育和生命的主题,而今画风更加老练成熟;王清健把目光锁定在中原老百姓身上,不论形象的塑造还是笔墨把握就像一碗地道的胡辣汤,有滋有味;卫德章的山水画像他的人一样内敛、质朴、厚道,然而十分耐看;杨先兄踏踏实实地读书作画,是个学者型画家;白野夫的画多属抒情小品,画里透着聪明和才气;陈嵘是我的战友和多年拍档,从部队到地方,我们一起合作过很多作品。这次展出的是他教学写生整理出的一组水墨人物,其造型严谨生动,夸张有度,轻松幽默,笔墨天然成趣,流露出他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陈嵘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的篆刻和书法同样不在绘画之下……我为大家取得成绩高兴的同时,也为自己目前作品和状态感到惭愧,为拿不出自己满意的作品亮相而不安。目前我正处在拐点的困惑期,搞太久的主题性创作,不论思维还是表现手法都想变一变,一下有点变得不知所措。究其原因:一是对中国画精神理解肤浅,二是对书法与写意意象造型体会不深。读书与修养决定画的品位和品格,我还需要努力,还需要继续向贾老师学习,学习他的做事为人和“大写意”精神。


美术报 研讨 00046 “水墨张力——老甲师生作品展”座谈会纪要 2012-12-01 2812112 2 2012年12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