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82版:画家

重读《南田画跋》
兼论余风谷绘画

  在煌煌众多的数百种明清画论著述中,《南田画跋》乃我最为倾心的,论其原因,盖《南田画跋》立论之高屋建瓴,叙理之高妙翔实,语言之隽永优美,私以为明清两代画论虽如过江之鲫,却鲜有出其右者。由于私下偏爱,经常翻阅,前几年还不揣浅陋,为《南田画跋》作校注。姑且自嘲爱之切,故愿出分力。迩来溽暑蒸人,心烦意躁,于是北上河南,寻访古迹,旅次携《南田画跋》漫读一过,颇有感悟,忆及行前观画于道友余风谷画室之感受,遂写此小文。

  李成、范华原始作寒林,东坡所谓根茎牙角,幻化无穷,末始相袭。而乃当其处,合于天造,宜于人事者也。无墨池研臼之功,便欲追踪上古,其不为郢匠所笑,而贻贱工血指之讥者鲜矣。

  三日不搦管,则鄙吝复萌,正庾开府所谓昏昏索索时矣。

  艺事之成,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任何投机取巧的方法都是徒劳无益的。而以“写意画”“逸笔草草”为自己作品辩护者,更是自欺欺人之举。历史上有成就者,无不付出常人所远远不及的“墨池研臼之功”。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斟字炼句,李贺“锦囊藏诗”的勤勉,天才如李白,也是受“铁杵成针”的启发,下过苦功。而“江南活武松”盖叫天为了不影响重返舞台,竟然自己忍痛将接错的脚骨砸断重接。南田生当明清鼎革之际,少小跟随父兄参加抗清斗争,长兄死难,二兄失踪,自己也历尽艰险方回到常州,以书画之艺奉养父亲。一生中,南田毫不懈怠,将绘事视为第一要义,焚膏继晷,持之以恒,终于成为花鸟画大家,影响300年绘画的发展。

  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余风谷,其艺术道路,远比许多同龄人曲折坎坷。余风谷出生于吴昌硕的故里浙江安吉,虽然这位海派巨擘的艺术风格后来对余风谷的书画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学艺之初他并不知晓缶翁何人,而是受善于写毛笔字的父亲的影响,走上书画之途的。他曾经连续4年报考中国美术学院花鸟画专业,虽每次专业成绩均名列前茅,但由于英语基础薄弱而连续名落孙山。余风谷没有气馁,而是将磨难当作考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求学之途的艰辛,培养了余风谷的毅力,二十几年来,他手不释卷,临池不辍,致力于理论修养与技法的提高。有意思的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积累的经验与技法,在后来竟然成为他一段时期内谋生的手段。他移师外地办起了考学班,几年来成绩不俗,众多学子通过他的指导以高分进入中国美院等名校。他又应湖南美术出版社之约,以极其认真的态度,潜心总结历代花鸟画技法,先后编写了《国画基础技法系统学习教材》等十余册,几乎涉及到花卉、翎毛、鳞介、草虫、蔬果、梅兰竹菊等花鸟画的所有题材。书中他介绍对象结构,解析画法,分析古代名作,这些看似为稻粱谋的举措,实际上是余风谷对花鸟画学习的一种积淀方式,不仅是技法的积淀,更是心智与修养的积淀。生活的坎坷成为了余风谷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财富,生活教会了余风谷沉潜的毅力,教会了余风谷珍惜光阴的必要,更坚定了他献身挚爱的书画事业的果敢。

  1994年,余风谷考上了中国美术学院,但这次他选择了书法专业,因为随着对花鸟画领悟的深入,他越来越意识到书法的重要性。他深知要在花鸟画领域有所精进,在书法上的进一步学习尤为重要。他认真临摹古人的法帖,真、草、篆、隶,汉印、明清流派印,他孜孜不倦临习、创作,提升书法功力,同时将书法用笔糅合入花鸟画的创作。

  余风谷转益多师,不拘于一家一派。古代绘画重在师法明清,尤喜徐青藤、石涛上人、八大山人、恽南田诸家,近现代则于海派绘画取益最多,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的作品成为他的师法,也吸收岭南画派撞水、撞色技法。他擅长大写意、兼工带写和没骨,由书入画,笔法多变。余风谷的作品或取巨障大幅,或取册页小品,在章法上,小画求精到,讲求笔墨、韵味。 (下转第84版)


美术报 画家 00082 重读《南田画跋》
兼论余风谷绘画
2012-12-01 美术报2012-12-0100012 2 2012年12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