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影”的艺术魅力
■本报记者 厉亦平
12月23日,“光与影”艺术展开幕式暨上海外高桥国际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上海美术馆举行。“光与影”系列展是上海美术馆在地标性的人民广场举办的最后一次展览。2013年,上海美术馆将搬迁至浦东中华艺术宫,“跑马总会”将成为一代上海人对过去的回味。
“光与影”系列展由4个独立展览组成:陈墙、刘文涛的“光与影”,孙尧的“密影”,以及金阳平的“虚城”。展示了中国当代十分活跃的4位艺术家的作品。光影对比现象是所有画家的基本素材,通过在“再现”和“冷抽象”之间穿梭,本次展览中的4位当代艺术家都以极富个性的艺术语言回应了这一核心问题。从陈墙有序的色彩标记,到刘文涛极简抽象的画布和雕塑作品轮廓前,再穿越金阳平的新绘画,最终来到孙尧极富情感、半抽象的云作品。沿着这一展示抽象表达各种可能性的旅程,每一位艺术家都传递了自己独特的声音和语言,他们都在探索想象、愉悦、精确、痴迷中有怎样的内化涵义和个体心理?
将艺术家简单等同于想象中的历史或地理的产物可能是不妥的,但是,上海的文化现实一直流传到现在,这个城市的艺术家也深受这种现实的熏陶和影响。
此次陈墙展出的作品是在2008年至2012年间创作的。作者认为在寻找纯粹有力、非透明的颜色时,丙烯再合适不过了。在其特殊的抽象形式中,陈墙避免情感表达,倾向于有序的、完全抽象的视觉图像语言。他的作品由重复的、球状形式构成,极富特点。有时候,这些形式形成几何结构,并出人意料地划分出倾斜的板块,而有时,它们又像是细胞状的有机体,在画布上聚集到一起,十分有趣。
刘文涛用脆弱的铅笔在画布上画出了独特的作品:抽象,注重形式和深度,而不是肢体或情感的表达。艺术家进入了大脑的深层空间,努力寻求“冷完美”。铅笔的黑铅沉闷地反射在作品表面,像旧银一般。各种形状的画布——有时互相倾斜,有时在角落里扭曲着——十分引人注目,有一种神秘的完美。
在孙尧展示精神世界的漩涡般油画作品中,光影对比尤为明显。画家通过肢体能量,不断传达自身和内心世界。孙尧是一个地道的上海画家,他将家乡上海的独特传统融入到作品中,带着鲜明的上海特色。他的作品更多是致力于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体验,而并非对传统绘画的普遍认识。
金阳平的全新系列作品,展示了中国美院的理想现实主义风格。然而,在《灵园》中,他寻求的是通过多种有意义的方式来回应充满活力、不稳定的当下。《灵园》中的静态框架看似是传统的绘画图像,却在边缘溶解、消散。他在打开的货运箱的纸板上作画,似乎是要展示他专业训练结构的分解。
传统的“光与影”在当代仍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亦注入了全新的内涵。本次展览展至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