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6版:画家

乌镇说联

  乌镇,乃余乡里。余于上世纪末3年间,足有一年徘徊此间,写、画、查、考,解读古镇。古镇随处随地都入画,每砖每石有故事。捧一把土,似可闻到古代硝烟之味,掬一瓢水,似可映见旧日俏丽之容。历朝历代有名人、层层叠叠是文化。千年沧桑,百代沉浮。使人魂牵梦绕。单说说古镇的几副楹联,亦能浇醉一片。

  进镇抬头即见牌楼上:

  北去苕霅,三府七县众流交会,五湖烟水见泽国

  西来天目,四栅八隅胜景稠叠,一路繁花到乌青

  上联“苕霅”为苕溪、霅溪,二溪源于天目山脉,经乌镇合而入太湖。“三府”(秀州、湖州、苏州)七县(桐乡、石门、秀水、乌程、归安、吴江、震泽)参差接壤。“众流交会”,是地水网密布,除苕霅主流,还有车溪、柞溪、澜溪、秀水、白娘子港、虹桥港、金牛塘、白马塘等。水系错纵繁密。“五湖”是谓湖、河、圹、港、溪之总览,拨开清晨之烟岚,一派水乡泽国之景,却似世外桃源之地。

  下联“天目”指天目山,“四栅”即东西南北栅。实为水城门。东名“朝宗”,西为“通霅”,南曰 “南昌”,北即“澄江”。“胜景绸叠”乌镇宋有宋八景、明有“宣德八景”与“万历八景”。还有唐丞相裴休的丞相府第,蔽日长廊,宋丞相秦桧、陈与义的“桧园”与“简斋”等等不胜其数。“乌青”,即乌镇与青镇。乌镇古称“乌戌”,吴曾戌兵备越。后分乌、青二镇,中有车溪为界,乌镇居西隶属乌程,后改吴兴。青镇在东,为秀水辖,后由桐乡县属,1950年合一为乌镇,隶桐乡县(市)。是联非但把水乡美景描绘得有板有眼,而且勾勒了层层叠叠的历史胜景,让人遐想而神往。

  再走进几步,看看历史的乌镇。“立志书院”有联曰:

  先立乎其大

  有志者竟成

  粗看平平,再看有点意思,细看大有意思。上联语出《孟子·告子上》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下联出自《后汉书·耿弇传》:“有志者事竟成。”上下联虽然稍欠工稳,联句分别出自战国和南朝之宋,颇为心裁独出。又是嵌字联,更可谓佳联。

  还有一联曰:

  分水旧规模,但愿闻风皆立志

  殳山钟秀杰,定知异日有成材

  此联为清代著名学者俞樾所题。上联“分水”指立志书院前身为“分水书院”。分水书院坐落于北栅分水墩,由乡绅沈启震、严大烈等建于清乾隆年间,毁于咸丰年间太平军乌镇之战。同治4年(1865)严大烈曾孙严辰(咸丰年进士,曾授翰林庶吉士)等人倡议重建书院,并移筑于此。著名农学家、里人张杨园,以治学格言“大凡为学,先须立志”中取“立志”为书院名。

  不负俞老夫子“闻风皆立志、异日有成材”之期:

  女杰汤国梨(章太炎之妻)、茅盾、沈泽民等等皆就读于斯,人才辈出,足慰前辈之耕耘。

  外侧还有晚清浙江布政使杨昌浚所题一联:

  历观文囿,泛览词林,此地读书寻旧躅

  伏处蓬茅,系怀民物,几人学道继前贤

  “文囿”可作文苑解,司马相如《上林赋》有“游于六艺之囿”。“旧躅”:古人之足迹,《汉书·叙传上》有:“伏周、孔之轨躅”句。下联之“蓬茅”指校舍简陋,《淮南子·本经训》:“民之专室蓬庐,无所归宿”。“专室蓬庐”即茅草盖的小屋。全联实在、真心,饱含着布政使的关爱和期盼。

  乌镇有萧家厅,传为翰林第,是因夏同善,夏乃余杭人,自小居乌镇。入仕后,遂改外婆家萧厅为翰林第。

  折桂喜伸鸿鹄志

  囊萤莫负椿萱心

  上联“折桂”:攀得桂枝喻科举及第。鸿鹄,鸟名,一般指天鹅,比作志气高远,《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下联“囊萤”《晋书·车胤传》: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日则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椿萱”有成语“萱花椿树”句,萱花瑗草,比作母亲,椿树长寿,喻为父亲,“椿萱心”,实指双亲抚养和期望。夏同善从小立志,终不负父母之期。

  及第夫容众香国

  校书天禄清平官

  上联“夫容”同“芙蓉”即荷花。《汉书·杨雄传》有:“被夫容之朱囊”句。下联“校书”指校勘书籍,“天禄”:天赐之禄位。显然是联出自夏同善本人之手,以“为清平官”自勉。

  夏为官确是清正廉洁,曾拒贿巨金,德行高洁。

  翰林第中,亭台楼阁无不雅致,奇花异木应有尽有,亭柱上有一联曰:

  园中鸟语如劝酒

  亭下虫吟似读书

  此联非但联语工稳,而给鸟虫以拟人化。更可贵的是把情与景、人与自然描绘得如比贴肉入味,如此典雅无尘,可谓绝唱。然而也提示人们,生活之美,其实无处不在,在于是否用心去感悟。

  有故事的是下面这联:

  读书以明律,察理揆清,平多少沉冤久案,

  衡文而取士,振衰起废,拔几许磊落奇才。

  这是后人给夏同善的一个概括,联句虽欠工稳,然可窥其一生之所作所为。在此,仅举一例足可钦之。

  夏同善官至“兵部右侍郎”并曾与翁同龢同授光绪帝。同治11年(1872)浙江有一杨乃武冤案,至1874年刑部复核,仍悬而未决,直到光绪元年(1875),给事中边宝泉上奏异议,夏同善与张家襄、朱智、汪鸣銮、林洪枢等28名浙江籍官员联名上书,慈禧命刑部复查,并移棺京师,当众开棺,验明葛品莲属自然死亡,还杨乃武清白。一场轰动朝野,历时近3年的冤案,终得大白于天下。杨昌浚以下审办官一概处分。然杨革职三年后又复出,夏同善等人遭报复,不久,夏同善死于江苏学政任上,享年50。据上之例。足可明证上联之意了。

  下联说的是夏于任上取士之原则。据史料载,夏同善文章超群,当时誉夏在曾(国藩)、左(宗棠)之上。夏曾任顺天学政、江苏学政,为“衡文取士”“选拔磊落奇才”,拒贿不阿,赤胆忠心。

  后面还有一联:

  稽夫子文章,厉志求仁,肇人和于天下

  探老聃玄旨,清心绝欲,观道妙乎城中

  夏同善是儒道同善的老夫子,“清心绝欲”是为“厉志求仁”。厉志求仁是为肇人和于天下”。可他哪知这个封建专制的统治集团内,掌权者各自打着小算盘,有几人在为“肇人和于天下。”故清廷的倒塌,是为必然。前车之鉴啊!

  这些故事,这些对联,就是古镇的内涵,古镇的色彩,古镇的文化,然江南古镇尚多,文化积淀颇深,楹联又无处不在,要说说不完,若品品不尽。今仅选其六镇,又是六镇中的部分。再以余之粗知拙见,不免谬误百出,望请方家教正。

  君若空暇,江南走走,古镇间,小河旁,到处是文化,随处有诗材。

  甫之曰:走走如读书,

  玩玩亦收获。

  2007年1月于甬上盛庄

  (摘自《甫之识联》,海天出版社,2008.6)


美术报 画家 00026 乌镇说联 2013-01-05 美术报2013-01-0500012 2 2013年01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