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90版:画家

空濛幽静 清虚淡雅

——巩振生山水画艺术解析

  三四年前,巩振生老学长和我共同进修于中国国家画院,因为朋友的介绍,我们有缘相识。他渊博的学识和诙谐开朗的性情,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时他正致力于书法的创作与研究,同时兼及山水,走的是由书入画、书画并参的路子,特别是当时他临写的泰山经石峪金刚经,骨气洞达,颇使我震撼。在交流中,我也感受到他经历的丰富以及内心世界的旷达。从国家画院高研班结业后,因为京城人海仓惶,大家都忙自己的事,和巩振生老学长见面的机会不是很多。前不久我们重新见面的时候,他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种更加淡定的神情以及一大批山水画新作。这批作品气息的雅正和笔墨的自由老道,让我觉得是几年不见,诚当刮目相看矣。

  观巩振生的山水画,我首先感到有种清虚之气溢于纸端。他笔底的山山水水,树石烟云,无不体现出宁静、淡然、幽远之气味,在清幽冷寂、淡泊萧条间,我们仿佛可以读到画者内心世界的深沉孤冷。作为中国画艺术而言,画境即心境,反映的是心灵的映射。清人方士庶在《天慵庵随笔》中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而画家心思纯熟和通达睿智,是他走向笔墨自由的前提。巩振生为人坦诚正直,他在山水草木中陶冶着真意深情,品悟出空寂静穆平和的山水之味,这正是他笔底清虚淡雅气息的由来。他的作品给人一种田园诗般的怡静,意象远逸画外,淡墨渴笔,呈现出奇古、清淡的精神,这是最为难能可贵的。

  在取法上,巩振生的山水画渊源于中国山水画深厚的传统。这些年来,他一直在脚踏实地地苦读着“传统”这本大书。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依稀可以读到宋人丘壑的严谨,荆浩、范宽、马远、夏圭,巩振生做了不少的功课。而元人笔墨的松活变化,更是使他迷醉。他从元人着手,又上追董源、巨然,试图找出南宗一脉的出处。昔王麓台有言“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巩振生的山水画道路,正有些这种意味,当然就目前而言并不能说他已经有所“大成”,但他走的是一条正大的道路,故而其前景不可限量。在宋元之外,巩振生颇留意于清代八大、王原祁、巩贤等大家,特别是巩半千那种淡墨层层积染之法,对他影响较深。半千积墨,难于模糊中求清晰、浑朴中见秀逸、湿润中显苍厚,在我看来巩振生已经颇得其中三昧。下一步,该思考如何在古人的笔墨中淬炼出自我的语言,我相信巩振生对此自会有新的见解和体悟。

  巩振生的山水画除了气息清润、笔墨雅正外,还擅长营造画面的意境氛围。他的笔下,或清新滋润的江南水天一色,或势壮雄强的北地关山巨壑,无不有着诗一样的氛围,引人入胜,吸引着人们走进那亦真亦幻、曲径通幽的诗情画意中。可染先生说:“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巩振生对此有着自己的体会。我以为巩振生山水画的造境擅用“三远法”,换言之就是在“高远”、“深远”、“平远”中,制造出画面的纵深感。关于古人的“三远”法,宋人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儿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宋人韩拙在《山水纯全集·论山 》中指出:“愚又论三远者:有近岸广水、旷阔遥山者,谓之阔远;有烟雾溟溟、野水隔而仿佛不见者,谓之迷远;景物至绝而微茫缥缈者,谓之幽远”。很显然,巩振生对古人的“三远”法的运用,实更近于韩拙所论,除了视觉空间之外,更重视意象空间。从而创造出有藏有露、有虚有实,既气势壮阔又缥缈空灵的意境,这是他的艺术特色。当然,作为意境而言,正如前文所论述的“因心造境”,从本质上反映的还是画家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澎湃。巩振生山水画的造境,与他的心灵相通、相关,喜怒哀愁种种心绪,无不奔来笔底,故而也使得他笔下的意境氛围,能够变化万千,这是值得注意的。

  这些年来,巩振生一直忘情于中国书画的艺术世界。他从书法走向了山水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再一次地证明古人说的“书画同源而异体”的确切必然。令人欣喜的是,他从书法转向绘画的时候,没有去追逐时下那种所谓“逸笔草草”的伪书家画、伪文人画,而是一头扎进中国山水画的深厚传统中,做起点点滴滴的功课,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他认识的深刻和心性的沉潜。作为他的好朋友,我也衷心祝愿他在这条寂寞而充满快乐的艺术大道上,不断地寻求超越,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我也相信,以他的勤奋与踏实,也定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惊喜。

  2011年夏日 于京华石垢书屋


美术报 画家 00090 空濛幽静 清虚淡雅 2013-01-12 2639982 2 2013年01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