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时评

美术高考
应该考什么

  四川、浙江、安徽、湖北等省2013年普通高校美术类专业统考,已于2012年12月中旬相继开始,其他省份和一些单考的学校也将在近期陆续展开,各地美术培训画室正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

  说到美术高考,一些考生、考生家长、“画室”的辅导教师、美术职业高中的专业教师,以及高等美术院校的相关部门和教师,几乎都有许多不满。高等美术院校责怪美术生源质量大不如前,增加了教学和管理的难度;高校专业教师觉得招进来的新生画法过于公式化,担心缺乏培养潜质;职校美术教师认为评卷标准不合理,对自己踏踏实实三年教学却比不上“画室”三个月投机性突击训练的考试结果愤愤不平;“画室”的辅导教师和考生则担心消息灵通者会先得“天机”,临考前一周不得不四处打探,疲于应对……这些问题或多或少的确存在,但究其根本,关键问题是什么呢?美术高考是高等美术院校的入学门槛,专业考试的内容、考试的方式和评卷的标准,都必须服从高等美术院校的专业基础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因此,如何设置这个入学门槛,即美术高考的专业考试到底应该考什么,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当前,全国各地的美术高考基本上都沿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的考试思路和模式。不论是纯艺术方向的国、油、版、雕等传统专业,还是新概念下的艺术设计专业和新的艺术门类,入学考试的命题内容几乎一直都是素描石膏像、素描头像、色彩静物、色彩风景、速写等。而考试方式则比原先更加简化,为了操作便利、安全保险又省钱省力,大多把写生改成了默写。就拿素描考试来说,不外乎男女老、中、青、正面、侧面和四分之三侧面的头像默写,有的甚至干脆提供一张相片考“临摹”。评卷仍然是三十多年前制定的那个标准:构图完整、比例准确,结构严谨、明暗层次丰富,塑造充分、体积感强,形象生动、富有艺术表现力等等。

  虽然当代美术的观念发生了一次又一次演变,但是美术高考已经习惯于这种一成不变的考试模式。当然,这种命题内容、考试方式、评卷标准都有章可循,都符合“法理”,大家都按章办事、按部就班地进行,谁都没有“过错”。而辅导教师和考生面对这种“合理”的游戏规则,只有放弃教与学的自主性,严格循规蹈矩。一些“画室”在多年的摸爬滚打之后,开始谙熟其中的“路数”,于是“明智”地抛弃需要三年计划的那种“规矩”教学,纷纷“创造”出一套三五个月就能得高分的应考“绝招”。考前美术培训表面上看只是一种技巧性的训练,而背后还隐藏着一种思维和审美方式的导向。这种投机的应考“绝招”虽然可以在短期内营造出一种技巧娴熟的假象,却无法真正夯实绘画基础,并且,往往使考生养成了一种机械的、单向的线性的思维习惯和投机的绘画心态,遏制了多向思维的萌发和成长。如此思维陈旧的评分标准,如此偏重技巧性的考试命题,如此机械的考试方式,只能把思想自由活跃,或者勤勤恳恳富有创作活力的美术学子拒之门外,而将思维单向、善于套路、临时抱佛脚的投机学生放进门来。近年来,美术院校毕业创作的抄袭现象和“隐性抄袭”现象十分普遍,应该与这样的人才选拔模式不无关联。美术高考的改革势在必行!

  美术院校是艺术家的摇篮。艺术家不仅应该掌握一定的专业技巧,更应该具有多向的思想维度和独立的创新意识,从而能够不断地创造出个性化的创意作品。西方古典绘画的造型技巧和印象派的色彩方法是美术基础,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现代绘画的方法论同样是美术基础。同时,技巧和方法的训练固然重要,却不应该以牺牲考生的自由思维和创新意识为代价。因此,美术高考不仅需要测试学生掌握专业技巧的基本能力,更需要测试学生是否具备开放、多元的思想意识,是否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独立的创造能力等等。面对这些测试内容和目标,应该如何命题,考试的方式应该怎样设置,评分的标准又应该怎么制定,都还需要人们去认真研究,并在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探索。


美术报 时评 00003 美术高考
应该考什么
2013-01-19 2879772 2 2013年01月1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