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中国画展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于光明
近期,“笔墨淡彩新语境——李翔中国画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展览,仔细观看一幅幅作品,不时地向李翔了解创作过程、艺术形式等情况,称赞作品手法新颖、形象生动、生活气息浓郁,对李翔取得的创作成果给予高度肯定和赞扬,勉励他再接再厉,努力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出席开幕式并观看展览,饶有兴致地为展览题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赵实观看展览后高度赞扬说:关注基层、贴近生活、开拓创新。
总政治部副主任杜金才,国家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海军副政委王兆海,中国文联副主席左中一,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周涛,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汤恒,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吴长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中国国际关系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友联画院院长邢运明,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秦保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存葆,国家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诸迪,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协会会长曾成钢,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姜昆,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刘健,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梁江,解放军书法创作院院长李铎,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张道兴,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解放军美术创作院副院长林凡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中国美术界知名专家、学者等1000余人到场祝贺,27个省市委、自治区人大、政府、宣传部,以及300多个美协、书协、画院、艺术院校和企业集团、公司等单位、领导致电祝贺。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周涛、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吴长江分别在开幕式上讲话,中国文联副主席、总政宣传部副部长黎国如主持开幕式。
展览共展出李翔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100余件,题材有山水、人物写生和主题性创作,是他近30年来创作、研究和学术思想的一次总结展示。画展一展出,立即引起中外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每天近万名人观众前来中国美术馆观展,11本留言本上写满了观众的真切感言。一些外国游客、文化公司和文化商人纷纷前来采访、观摩,中国美术馆提前下单洽谈收藏。邓小平女儿邓琳参观后连连说“后来居上、后来居上,没想到李翔作品这么多,这么震撼。”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王明明说:“李翔的作品是心灵和自然的融合,他把非常普通的景色通过自己的语言构建成一幅幅别具一格的作品。”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观看展览后说:“作品意境深远,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和学术价值,对中国画发展是一种有力推动。”
展览期间,中国美术界理论家在中国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专门举行了“笔墨淡彩新语境——李翔中国画展学术研讨会”,专家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李翔中国画展进行了学术探讨。
研讨会内容如下:
邵大箴(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原主任):李翔先生是当今很有艺术成就的中年画家之一,作为解放军美术工作的带头人,他工作认真,以一种牺牲自我的精神为解放军美术的发展做出了长足的贡献。李翔作为人物画家被人们熟识,他创作了很多表现军事历史、军民情感和军队生活的作品。他的创作以中国画为主,主要是追求造型与笔墨的有机结合,将西方的造型艺术和中国的传统笔墨融会贯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他这次展览以笔墨淡彩新语境为题目,既包括人物又包括山水。在其山水作品中很明显地感受到了笔墨淡彩新语境的主题。李翔一直强调写生的重要性:第一不用照片,第二强调写生创作。写生创作的概念是李可染先生最早提出来的,特别指出来写生和创作的有机结合。李翔的山水画写生不是仅仅原封不动地再现客观世界,他将创作的因素和自己的主观感受都渗入其中,完全不同于照片,他在实景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自己的创作精神。除此之外,李翔的作品以淡墨为主,以调和式的色彩渲染出清新高雅的画面,颇有新意。
郎绍君(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现代美术研究室主任):李翔以色彩为艺术语言,而不仅仅是水墨,他用植物色在生宣上作画,以写意法远接古代墨古法,又适当吸收了西方水彩画的一些因素和光色方法,使作品呈现出以色为墨,强化色彩点画,具有厚重感和真实感的艺术效果。20世纪后半叶以来的中国画,大大拓展了传统墨古画法,无论是张大千泼墨泼彩,还是李可染等人的人物画都是在传统墨法基础上求新求变。传统墨骨法在观念与方法上,虽与西画有别,但是重视色彩表现与画面塑性两方面又颇为相同。李翔绘画难能可贵之处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坚持以对景写生的方式探索山水画的新变。近20年来,由于观念的变化和市场的介入,致力于写生的画家越来越少,照片逐渐代替了背景描绘,作品的精神日益空壳化,在画法上呈现风格化的趋势,逐渐失去了大自然的活力。而李翔长期坚持对景描绘,努力发现自己所感动的东西,捕捉纯朴而新鲜的山野气息,是难能可贵的。
第二,努力用色彩显现物像的生动与微妙,以色调传达景物的空气感,同时又注意把握色调的单纯与整体性,并保持一种近于水墨画的朦胧意味。作品平朴、生涩而有新意,带着一种未曾深加工的执着效果,传承了宋代山水画对空间描绘与诗情诗意统一的追求。当今世界人们面对的是对自然的疯狂掠夺,对物质的贪婪占有,人对自然、土地、故乡、迁移、民族、画家、世界的认知也在改变,画家该如何面对这个剧变的世界呢?当代山水画的精神追求指向哪里,现代性与山水画的历史传统是什么关系?都是人类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李翔作为一名有追求的画家,正是以自己的作品来对此予以回应。
刘曦林(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画院研究院副院长):李翔作为一名部队画家,在表现部队生活的同时,也始终不忘人民大众,是难能可贵的。《背山人》和《食为天》等几幅绘画都是表现父老乡亲的优秀作品,令人备受感动。除此之外,在表现军民关系的作品中,他也不仅仅将军人和民众单纯地置于同一画面中,而是倾向于一种意向的组合方式的思维方式,具有象征性和现代感。
他的山水画大部分都具有高原的情致。由于对景写生,他用很多西画的语言来塑造山体、大地和树木,但保持了中国画的传统意境。这种表现方式无疑使李翔在新时期以一种新的方法进行创新,他希望部队的艺术创作能摆脱过去的思路,挖掘更多的可能性。在创新的同时如何总结和吸收前人的经验教训是李翔一直探索的问题之一。他一直致力于书法和诗词的研究和学习,希望从这两个方面为自己的作品注入新鲜的血液。在总结了中国近当代艺术家对西方画法吸收并用的经验后,李翔认识到简单的宣纸加水彩是无法将二者真正贯通一致的,书法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桥梁。与此同时,诗词作为中国的文化符号之一,对山水画意境的塑造,具有积极的参照意义。
李翔等一批优秀的军队艺术家们以军队历史和部队现代化建设为主题,以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理想主义和崇高、忠诚、团结、坚强为共同的美学方向,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军队历史,从人性化角度表现部队生活,呈现出个性化特征,并致力于探索当代性的新路,构建了和平年代军事题材美术的创作新篇章。
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翔是当代中国杰出的军旅画家,而且是优秀的美术组织者和活动家。李翔曾说:“真诚是起点,质量是生命,创新是灵魂。”
首先,真诚是起点。这非常符合李翔的中国画创作方式:一个画家,一定要有真实的生活感受和情感投入,这两点在李翔本人的创作中都得到了践行。无论是人物画还是山水画,他都坚持写生。李翔的人物画主要是表现军人、农民、农民工和藏族同胞的形象,这些形象不是唯美,而是唯真的,真即是美,美即是真。李翔塑造的军人形象,既有英雄气概,又具生活化,非刻板的表达,具有真情实感。而农民形象更是感人至深,他笔下的不是美化的农民,而是真实的农民,甚至具有某种苦涩感。正是这份真实,比那些粉饰的表面的东西更能感染观众。李翔在表现真实人物的时候,从生活感受出发,有真挚的情感投入。他的人物绝不是简单的写生,李翔笔下的人物是“寓意人物”,这些人物被赋予了画家自己深厚的情感。李翔的山水是寄情山水,他的山水之魂,寄托了军旅之魂,画家之魂,他对祖国的每一寸河山,都充满了一种真挚的爱,所以是一种真正的情,这是一个起点,正是这种真诚,赋予他的作品以生命灵魂。
第二,质量是生命。在李翔的作品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高质量的造型,另一个是高质量的笔墨。李翔受过专业的训练,中西融合的思想非常明确,他认为笔墨和造型是完美结合的。而且他要创作中国本土写实绘画的造型高峰,即写意性和具象绘画的共融。他的笔墨自身具有很强的力度和表现力。
第三,创新是灵魂。李翔具有独立的艺术观念,在他很多评论中,对现在流行的写意及其概念,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注重中国传统的写意精神,不认为写意画法高于工笔画法。他有自己清醒的分析:画家应继承中国传统的写意精神,具体的画法是次要的。而在他的作品中,也确实打破了这种写意与工笔的界限。从这次展览可以明显地看出,题目为“笔墨淡彩新语境”,实际上李翔就是在努力创造一种新的言说方式和表现语言,在这种语言当中,最突出的是色彩的造型功能。他往往是以色代墨,以色造型,与传统的墨古不尽相同。他不仅色彩本身有骨,同时也构造出一个内在的结构,因为他直接用色彩造型。对于光的把握,李翔也有其独到之处。他从西画里吸收了强烈的光感,而非朦胧的光斑。在作品《食为天》中,农民身上的反光特别强烈。突破了传统国画的画法,是李翔的一个独创,能够用中国的淡彩笔墨画出这么强烈的光感效果,归功于他的创新精神。
李魁正(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李翔这次的展览对中国画坛是一个很值得思考和启示的展览,他跟以往的中国画展览有着明显的区别,特别是在观念、意识和表现手法上,因此这个展览某种程度上突破了原有中国画展的一种概念。李翔的基本功很扎实,造型能力极强,他刻画人物的深入且手法独特,远非建国前后的中国画,这是一个推进,给中国画的发展以希望。
李翔是一个立中融西的探索者,从他的画里可以看到这个传承的内涵,是融合了西方和其他民族的一种结构概念,对于光和色表现,跟传统的中国画大不相同。李翔选择了对景写生创作,他的色彩是西方色彩的过程,注重调性的同时融合了中国多有色和概念色,是有机的结合体。李翔敢于在人物画中把结构提出来,认为中国画是具有块面的艺术。他将素描与白描相结合,在处理线条和凹凸晕染的方式上也具创新性,画册中人物的脸全以白描画成,除脸以外,其他的地方不着色彩,颇为新颖。这是一种表现手段,也是内心的一个示范,所以他的笔墨结构是新的。
李翔作为一个军队的画家,而且身处领导层,他这种大胆的开拓精神,是中国画的一个幸运。 “中西融合笔墨淡彩”这个题目是一个法相,法是技法、手法、心法,新语境是一个境界,是视觉相,这个题目取得很新颖,内涵很深。
李翔的山水画以色为主,以墨为辅,他跳出了传统的笔墨结构和造型的限制,呈现一种多样性。比如弗洛伊德的结构体面和马蒂斯的场景,都在他的画面中有所体现。在李翔的山水画中,具有博纳尔和维亚尔的优点,色彩丰富而整体,浅绛的没骨点染衬和中国的笔墨,将传统的山水画与西洋的风景画相结合。他的山水画既非传统的水墨,也不是传统的青绿。当今中国画的笔墨面临着如何创造和开拓革新的问题,很多传统的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时代,一些当代艺术家正在探索新的青绿,比如暖调青绿、没骨青绿、浅绛青绿。这为中国青绿山水画开拓了一个新的场面。
李翔展览对推动中国画的发展起到的积极意义,是一个开拓,是一个大的创举。
李一(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观察》杂志主编):李翔的作品与他的家乡文化有很大关系。他的家乡临沂是鲁家文化之地,民风仁厚,同时也是一个红色文化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的重镇,像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都在此地。自从改革开放,临沂经济发展相当迅速,日新月异。
1962年,李翔出生于临沂,正值3年自然灾害之期,临沂饿死的人特别多。所以李翔的作品,渗透着一种儒家文化积极入世的红色文化精神。书圣王羲之对其书法的影响,以及家乡过去和现在的巨大贫富变化都在他作品中体现出来。
从题材上来说,李翔主要以劳动人民和普通士兵为对象,包括《父老乡亲》、《乡村》、《打工者》、《普通士兵》,这与儒家重民生、重国家的思想有关。其绘画风格以现实主义手法为主,反映民生,关注百姓生活。他所画的风景,不是名山名川,而是普通的山村、乡村、农田、土地和家乡。作品中反映出一种朴素厚重之美,这和他的家乡文化息息相关。
(下转第7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