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时评

让书画漂流起来

本报记者 叶玉跃

  中国美术馆、中华艺术宫(原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陕西美术馆等国内十大美术馆的馆藏精品,首次同台亮相,这是一次怎样的视觉盛宴?1月19日起,“群珍荟萃——全国十大美术馆藏精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正式向公众开放,本报记者为您一一打探,搜罗精彩。

  《绿衣仕女》、《白莲仕女》和《琵琶仕女》,这3幅林风眠创作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仕女图一般场合绝难看到,所以一亮相就甚为抢眼,拍照的都挤不进去。来自内蒙古的收藏爱好者老陈画前驻足,半天没有挪动脚步,“林风眠作品近来在拍卖场上屡屡创出天价,但真伪却存有诸多质疑,这3幅馆藏真迹集体亮相,让人大开眼界啊。”

  “遇见·上海”是中华艺术宫此次推出的主题,除林风眠外,吴冠中、潘玉良、赵无极……不同风格的大师画作汇聚一堂,从上海现当代艺术发展中的“现代化”与“全球化”问题出发,再现“海派”艺术独有的生命力。

  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创作于1946年的《三毛从军记》(节选)老少皆宜,人气也颇旺。“三毛个头小,缴来的手表戴在手上太大,怎么办呢,他就想了个办法,戴在脖子上了……”一位父亲正绘声绘色地给6岁的女儿讲述漫画里的故事,引来不少小朋友一同笑得前仰后合。

  中国美术馆本次主打“苏醒时代”的主题,21幅(组)精选的美术作品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国美术变迁的路径和脉络。这其中既有改革开放初期感动过整个中国的乡土写实主义之作《父亲》(罗中立,1980年),也有上世纪80年代“伤痕美术”的代表作《春风已经苏醒》(何多苓,1982年),还有展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钢铁工人精神面貌的名作《汗水·钢水》(广廷渤,1981年)……一幅幅名作陈列其间,向观众无声地诉说着30多年来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

  “技巧、手法很简洁,但意境深远,”业余画家杨先生和同伴,就傅抱石的一幅《雪景》仔仔细细地讨论了起来,“这次展览汇聚了天南地北这么多名作,难能可贵,有史以来还是第一次,感觉艺术气场很强大。”

  其他八大美术馆所展出的馆藏精品亦各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看点,又相接成篇。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介绍,十大美术馆带来的每个专题展里都有很多动人故事,尤其很多作品第一次离开本馆,第一次到北京,有的是第一次整理后重新面世,“让书画漂流起来,让观众可以看到跨流域的交流、碰撞,同时,这也推动了美术馆界自身的学术建设。”

  江苏美术馆推出“江苏大家——江苏省美术馆藏20世纪中国画精品”,聚焦于20世纪百年中国画中长期在江苏工作、生活以及江苏籍贯的名家中国画精品,其中既包括拓展传统中国画面貌的徐悲鸿、刘海粟、李可染等一代大家,也包括推陈出新的以傅抱石、钱松嵒、亚明等为代表的“新金陵画派”,还有继承与发扬传统的吕凤子、朱屺瞻、吴湖帆、王个簃、谢稚柳等,向观众展示江苏地区中国画发展面貌以及对20世纪中国画坛的影响。

  一代大家的作品并非高不可攀。8岁的小男孩阳阳席地而坐,展开画板,顾自照着亚明的《江南曲》,旁若无人地临摹起来。一笔一画虽显稚嫩,却画得坚定。“他刚开始学画,可能不一定完全看得懂,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吧”,一旁的父亲鼓励说。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的“长安传薪”,主推“长安画派”作品;广东美术馆以“融合·碰撞”为题,展示20世纪前半叶广东现代美术历程;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以“创意图像”为题,展出馆藏海报精品;北京画院美术馆聚焦20世纪北京中国画坛,呈现以齐白石、金城、陈师曾等为代表的名家风采;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历届毕业生留校作品,凸显“青春时代”;浙江省美术馆主推著名画家黄宾虹,其中既包括黄宾虹不同时期的山水画代表作,也包括了他罕见的花鸟和书法作品;湖北美术馆则展出了60幅特色馆藏工业版画,这些作品之所以被称为工业版画,不仅是因为其题材反映了工人们积极参与工业建设的主题;更重要的是,这些创作者很多都是一线工人。作者们并非来自一省一地,而是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

  除此之外,此次展览也是2013年中国美术馆馆庆50周年系列展览的开篇之展,展览策划理念着眼于我国近现代美术发展的历史、当代美术的优秀成果、美术发展的地域性特征或典型性的个体艺术家创作等问题。


美术报 时评 00003 让书画漂流起来 2013-01-26 2885790 2 2013年01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