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虹 游江
林风眠是20世纪杰出的艺术家。在致力于中西融合的画家中,他作出的努力最多,成就也最突出。早年在法国留学时,他对当时的印象派、表现主义就作过深入的研究,画风接近法国盛行一时的后印象派和野兽派之间的风格。回国后,他广泛涉猎中国的传统绘画、敦煌壁画、宋代瓷器、汉代石刻、民间年画、皮影等,并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融合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进而创立了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高度个性化的抒情画风。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文艺十条”和“双百方针”的政策下,林风眠与上海美协的画家们一起到工厂、农村、渔场去体验生活。其间,他多次到舟山渔场写生,创作了许多反映渔民生活的作品,《捕鱼》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在该作品方形的构图中,林风眠并没有对渔民们收网捕鱼的情景作如实的描绘。相反,在观察的基础上,他更重视自己主观感受的表达。画面以黑色线条为基本构架,渔民、鱼网与鱼都被统一在线与面的几何秩序中,不仅突出了视觉上的节奏感,也达到了真实性与装饰性的统一。另一方面,逆光手法的采用使画面处在一种深沉的色调之中,鱼的白体、翻腾的浪花在深蓝的大海的映托中十分鲜亮,黑白的对比构成画面的主旋律,也拉开了远景的深度空间。
林风眠既是一位富有创新意义的艺术大师,也是20世纪实践中西文化融合具有革新开拓精神的先驱,他所创立的传统为中国现代绘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风格典范。虽然其确立的传统在“救国存亡”和解放后的特殊文化情境中曾一度中断,但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与发展,更对许多后辈画家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
林风眠(1900—1991年)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梅县。自幼喜爱绘画,19岁赴法勤工俭学。他先在蒂戎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后又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深造。1925年回国后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1927年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后来的浙江美术学院)任校长。解放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林风眠于上世纪70年代定居香港,1979年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取得极大成功。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山水》、《静物》等。著有《中国绘画新论》,出版有《林风眠画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