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7版:书家

非才不就 非学不成

  朱起明是近几年广东书法界罕见的参展、参赛“命中率”特高的书家,据我的了解,只要他“出手”,几乎很少落空的,而且他没有参加任何的“冲刺班”、“高研班”,没有“投靠”过任何评委。别人绞尽脑汁、用尽手段去“冲”一个中国书协会员资格,屡败屡战,他却气定神闲地到处入展获奖,加入几次中国书协都不成问题,这样的“资历”可谓“笑傲江湖”!他的这种表现,已经很难用“运气”去解说。如果我们要去解说,就只能将所有的视角集中在“朱起明”这里了。

  我突然想起前贤的一句名言:“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我觉得,以此来观照朱起明,不仅能较好地解说他,又能产生不少有意义的话题。

  应该说,朱起明于“书法”是有相当天分的。不说其他,但就他从师范学校接受书法教育,毕业后虽因谋生弃此而去多年,最后还是同样因为谋生把书法变成了自己的职业——冥冥之中,他就是属于书法的“命”,他的所有的聪明才智最后都必须交给书法。而朱起明的聪明才智在书法上确实又有许多超越常人之处:比如说,他多年完全与书法“绝缘”,重新拿起笔却很快能找到感觉、很快赶上乃至超过书坛同辈,他的“修行”速度明显快于他人;比如说,他并没有专门琢磨过什么书法“审美”,却能很迅速很准确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审美”坐标和方向,而且是“大雅之美”;比如说,他对师法对象的笔法、字法、精神意态的把握,下笔即能达到基本准确,稍久则能触摸“神理”;再比如,当代展览“出效果”的那些方式方法和手段,他能拈来即用,用之即成。如此等等,让人在惊讶、佩服之中不能不感叹“这人就是搞书法的料”。

  朱起明自己显然也是十分懂得“顺天理”的。自从彻底皈依书法之后,他很理性地告别了“不羁”、“放浪”,虽然还是不脱“年少轻狂”,但这与他专心地经营自己的书法“事业”一结合,反倒转换成了一种自信和执着——能在书法上成就自己的自信和坚守合于天性的审美风格的执着。其实,这样的自信和执着,对于朱起明这样的“个体”来说,就形成了不折不扣、实实在在的“大志”。

  朱起明的“大志”和“天资”是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的。在多年的观察中,我发现,朱起明对于宽博、大度、舒雅的书风有着天然的钟爱,同时也喜欢自然放逸的意态表现,所以,他在谢无量处觅取了许多形、质、趣的元素,以此为基,上溯颜真卿和颜氏变法的源头敦煌遗书中的唐人书迹,强化“宽”、“逸”的古质和自然,舍弃谢无量中的小趣味,而后,又下探何绍基对颜的创造性“释读”,增用笔之厚实,强内在之骨力,扩形势之开张。在这个“上下求索”的路径中,朱起明执着和自信的品格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他坚信自己的驾驭能力(事实上,他的临摹能力确实是一流的),也深信自己走的是“康庄大道”,故而,他可以很肯定地把自己敏感的审美辨识力交由“手”和“心”去发挥,也可以不理睬书法界的风云逐鹿而“自我”地调度传统资源,甚至还可以从对“流行”的观察中借用自己需要的“时尚”形式但决不盲从跟风迷失自己。在这里,我们自然还可以发现,朱起明又是个“善学”之人,与许多同样有“天分”的年轻书家相比,他并没有滥用或者挥霍自己的“天分”,而是将“才”、“志”、“学”三者调剂到良好的综合状态,这也许正是朱起明能“顺风顺水”地使自己变得“强大”的核心所在。

  “非才不就,非学不才”,愿朱起明勤勉之!

  郑荣明(广东评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康有为书法院常务副院长)


美术报 书家 00027 非才不就 非学不成 2013-06-22 3055263 2 2013年06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