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112版:赏析

文章导航

雕刻的文明史

观新德里国立博物馆

  尽管印度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但它却没有历史——当然不是说印度没有历史,而是说印度的古代没有历史的文献和记录,它那5000年的文明史最早起源于何处?至今还是一个谜。它不像埃及和中国那样有着确凿的编年史,它的悠久缺少正史的记载,而只依靠几部史诗般的神话作品来传续。在3500年前编就的《梨俱吠陀》被看成是印度最古老的史诗,但它绝不是正史。实则上是一部宗教的文献,是一种对于雅利安人古老神祗的颂诗,其中有大量的神话传说。稍后出现的两部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也是同样的体裁,其中大量的神话传说很难作为信史来对待,其实是一种文学作品。真正的印度编年史一直到莫卧儿王朝时才出现。

  然而,印度人却以一种特殊的方法把他们的历史表现出来,他们不是用文字,而是用石头和青铜。

  一位外国游客肯定不可能游遍幅员辽阔的印度,而他想了解5000年印度文化的最好做法就是进博物馆。新德里的国立博物馆是印度之行的必去之地,我执意独行,一人钻进了戒备森严的新德里国立博物馆,在里面漫游晃荡了4个小时,完成了一次惬意的精神大餐。

  尽管印度的艺术分门别类,林林总总,但它的最可看之处还是雕刻和工艺美术。印度也有绘画,但那种从波斯传来的细密画细腻纤弱,小里小气,并不具备大国风范,也缺少表现力。我以为,印度的雕刻(包括石雕、铜雕和木雕,甚至牙雕)应是它最为出色的艺术,它是可以和埃及、希腊、意大利并称的世界雕刻大国。印度宗教之多,冠于全球,而每一种宗教又都有着无数的神祗,我这半天无异于是在偶像并立的万神殿里作了一次朝拜。

  古时的印度并不仅仅是指现在的印度共和国,而是包括了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尼泊尔、锡金、不丹乃至于阿富汗一部分的广大地区,最早的印度文明就发生在它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5000年前,从高加索远道而来的雅利安人就从这里南侵,在印度河流域建立了相当成熟的哈拉巴文明。这是一种来无影去无踪的神秘文明,它突然来到又突然消失,然而却是印度最古老的文明,它带给了印度一种文明的曙光。就在这一片曙光下的遗址上,发现了许多用石头制作的雕像和印章,它们为确定哈拉巴文明的年代提供了佐证。以后,无论是紧接着的摩竭陀文明、孔雀王朝文明还是犍陀罗文明,以及以后的印度教文明和莫卧儿文明,都依靠石头留下了无数的明证。

  印度的印章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在世界上,它和中国的印章艺术形成了双璧而互相辉映。就功能来说,印度的印章并不是钤在纸质书画作品上的,也不是个人的印鉴,而是作为一种图腾式的印记和标识而使用,其功能有点类似中国汉代的封泥。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出土了2000多枚这样的印章,都是同一的外部形式,都是正方形,尺寸大多在3到5厘米之间,大部分用冻石雕刻,这种材料类似中国的青田石或寿山石。也有青铜、红陶、象牙或玛瑙雕成的。这些图像虽然也叫印章,但却都是凸起于印章表面的阳刻,上面的铭文也是正面的,而不像中国印章反式的阴刻。人们在这些印章上面压以粘土,便可出现呈凸状的图案了,以作宗教之用。这些印章的背面大都有一种凸起的钮,中间穿孔,估计是供人佩戴或握持之用。与中国印章迥异的是,印度印章的题材绝大部分是肖形印,即是动物,是印度地域所特有的象、瘤牛、犀牛、蛇、孔雀、羚羊、虎和鳄鱼等等,也有少量的植物和人,当然还有他们想象出的神祗和神物。有一些印章上还镌有铭文,那是一种至今还无人能识的象形文字。古代的印度人以他们娴熟的工艺在这方寸之地上表明了他们对动物的观察和热爱,特别是在印章上大量出现了牛,这是古印度人农耕文明和生殖崇拜的一种体现,爱牛的传统流传至今。

  印度早期的文物全是雕刻,无论是佛教、印度教,还是耆那教和锡克教,都有着石头和青铜雕刻的杰出的艺术作品。新德里博物馆里,陈列着世界上最早的佛像、弥勒菩萨和观音菩萨的雕像、恒河和朱穆拿河的河神雕像,以及世界上最早的飞天形象。这些神像,个个都是神采飞动,美艳曼妙。

  博物馆里还有印度教最重要的神祗湿婆的青铜雕像。湿婆是印度教的三大神祗之一,同时主司创造和毁灭,他有4只臂膀,通过舞蹈来表达自己的威力。他那在火焰圈中翘腿伸手、脚踏邪鬼而翩然起舞的形象千年以来已经成为印度最经典的偶像,被尊为“舞者之王湿婆”。这样一尊偶像,不仅具有宗教的意味,更具有审美的魅力,给人们以感染,他如同阿育王柱和法轮,在印度无处不在。他的妻子乌玛的形象虽然通常是采用站姿,动作并不如湿婆的舞姿那样大,但这是一种“S形”和“三道弯”式的站姿,提臀扭跨的动作在静中有动,富于韵律,也令人神往。

  印度有无数个精美无比的神庙,都是令人目瞪口呆的极端经典,神庙被无数的神像缀满,温香软玉的胴体被不知名的工匠们表现得尽善尽美,一个个美丽的如同缥渺的神话或梦境,令人看得如痴如醉,流连忘返。斋普尔有一座土邦王建造的琥珀堡,里面有一座整体用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小殿,它的体量虽不大,但雕刻工艺却是异常精致,全殿没有一块石头是光或平的,全部密密匝匝地雕刻上了精美的图案,甚至门楣和窗棂都是用整块大理石雕刻而成,一个个镂空出的图案形孔洞几无差异,整座宫殿就如同一只精致无比的象牙工艺品,玲珑剔透。博物馆里有一座纯用象牙雕刻成的小宫殿,两相对比,和琥珀堡的那座白石宫殿简直是异曲同工。事实上,确实有许多印度的木匠和象牙雕刻匠参加进了建筑的行列,他们以处理象牙的手法来对待石头,把洁白的大理石雕刻得通体透空,图案密集得几无空隙。在他们的眼中,庞大的建筑物就是一件巨大的工艺品,石头和象牙没有什么区别。

  印度还有一种独特的装饰石头的工艺,他们在雪白的石头建筑物上刻出图案,用金箔来贴饰,再镶嵌上宝石和彩玉。这种装饰方法举世无双,穷奢极侈。以后传入中国,被应用到玉的装饰手法上去,为乾隆皇帝所喜爱,被命名为“痕都斯坦玉器”,从而成为一种崭新的玉器。

  虽然印度早期就有雕刻的传统,也产生了精美的作品,但希腊的艺术还是给它以影响和改变。亚历山大东征时,跟随在军队后的不仅有学者,还有大量的工匠,他们给印度带来了古埃及雕刻大像的经验,希腊型的神像与印度本土型的神祗相结合,增添了许多复合的艺术品。在世界上,数印度人的语言最为繁多,所以他们的手势也最多,这些手势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形象的辅助。以后发展到宗教的造像艺术中去,成为他们表达内心感情的一种特定语言,被称之为“印相”。印度人就靠着这种“印相”来说话,靠种种动作来解释他们深奥复杂的哲学理念。印度的宗教复杂,神祗众多,故事也多,他们就选用舞蹈和雕刻来表示这些故事。所以印度的造像特别多,佛教因此被称之为“像教”。以后随着佛教东传,把造像的传统带到了中国,又远及朝鲜和日本,因而影响到东亚的雕刻艺术。

  在这样一个博物馆里,你看到的是雕像,但却是石头和青铜;你看到的是石头和青铜,然后它们却是历史。


美术报 赏析 00112 雕刻的文明史 2013-06-22 美术报2013-06-2200010 2 2013年06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