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40版:画家

花鸟寄情——章月中花鸟画展研讨会

  主持人:毛建波(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理论家、评论家)

  主持人:今天,受章月中先生委托,主持他的“花鸟寄情”画展研讨会。章月中从1982年起就跟着何水法老师学画,先后在杭州师范大学何水法中国花鸟画高级研修班、美术报何水法名家工作室学习,期间又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后又考入湖北美术学院研究生部,获艺术硕士学位,打下了较为坚实的绘画基础。章月中现在是绍兴画院副院长,绍兴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今天在何水法美术馆做展览,既是向自己的恩师汇报,也是向自己的家乡父老汇报。

  开幕式上,很多嘉宾已经对章月中的人品和作品作了详细的介绍和肯定,何老师也对他各方面作了介绍。下面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我想请各位到场的专家、画家以及章月中的师友自由发言,讲述你们所了解的章月中和他的作品。

  我看章月中的作品时,有一种强烈的感受,就是他很幸福,也很辛苦。所谓幸福,是指他师出名门,从1982年开始就跟随何水法老师学习,30多年的时间里与恩师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他有幸参与了老师方方面面的活动,不管是艺术方面还是生活方面,都能够追随恩师,接受恩师的言传身教。从这一点来看,我相信他比大多数何老师的学生都要幸福,因为他能够比别的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所谓辛苦,众所周知,名家之门进去不易出来更难。何老师的艺术与为人都有强烈的个性和风格,在这样一个老师影响之下,章月中肯定会得到老师很多真传,但得到这些真传以后,绘画自身面貌的确立就难。从传统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入其门还要出其门。章月中入门一点问题也没有,正像高克明书记在开幕式上所说的那样,许多作品与何老师“很像”,但是以后怎么从这种“很像”中走出来还有一定的难度。目前这个阶段恰好是章月中“出门”的阶段,但还没有完全出来,因为作品上还可以看到何老师的一些痕迹。但总体来看,应该是像蚕破茧一样马上就要出来了。我想在这样关键的关头举办展览更有意义,既是给大家一个观摩学习的机会,更是一个向大家请教的机会。希望在座各位专家对章月中作品里值得肯定的地方加以肯定,让他更明晰自己好的地方。如果看到了他某些可以再提高、深化,或者说能够跳出来的地方,也希望大家及时地指出来,我想这将更有利于他的艺术发展。

  所谓当局者迷,对画家来说,有时候有些方面身在其中反而不一定很清楚。希望大家可以畅所欲言,积极对他的作品发表真知灼见。下面首先请章月中对自己的作品作一个介绍。

  章月中:首先对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朋友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今天有幸在抱华楼举办“花鸟寄情”画展,更要感谢我的恩师何水法先生,是老师为我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这次画展展名“花鸟寄情”,是老师为我题写。取名花鸟寄情有两点想法:其一,自己对花鸟画情有独钟,画画是我唯一的爱好,是我兴趣之所在,亦是终身的事业,可以这么说,花鸟画创作寄托了我的所思所想,“惟画是乐”。其二,从1982年跟何老师学画,到现在已有30多年,从杭州勇进业余技术学校到杭州师范大学何水法中国花鸟画高级研修班,到美术报何水法名家工作室,一步一步走过来,老师的教诲、指点、关爱历历在目,师恩难忘。30多年来,自己也有了一点进步,有了一点收获,也该向老师作一次汇报了。所以说这次展览也是向老师汇报的展览,它寄托了我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这次展出的60余件作品,有六尺整纸作品26张,四尺整纸作品30张,丈二匹作品2张,其他作品8张。展出中的很多作品,包括两张丈二匹作品《玉洁冰清》、《群仙颂春》都是今年春节前在抱华楼创作的。老师对我的画给予了肯定,也指出了一些不足,老师还为丈二匹水墨梅花题款:冰清玉洁,月中仁棣佳作欣题,癸巳新正于湖上南高峰下,水法。

  我这次展览的作品主要以大写意花鸟画为主,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一些创作理念进行创作,同时也进行了一些创新和尝试。还望各位行家、老师和朋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章利国:首先对何水法老师的高徒章月中的个人画展表示祝贺,画展很成功。我觉得这样一个参观和座谈的场合,于我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我也画画,我觉得真正画好画是很难的事情。

  百年来中国画界面临一个重大的课题,就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问题。这个课题上世纪初就已经提出来了,其实到现在为止还不能说真正完成了。不光是花鸟画如此,人物、山水也有这样的问题。国画是传统的,发端于农耕文化,拥有中国视觉文化的不少精髓,如何在今天发展出新的面貌,与当今时代生活相结合,实际上是个很大的课题。我个人觉得何水法老师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他可以说是转型当中的一支,他在传统和现代转型过程中可以说是别开生面的。章月中先生目前也走在这条路上,他跟着何老师在做这方面的努力,跟着何老师开拓。

  章月中目前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他的画是有拼劲、有思考、有潜力、有后劲的,不是那种应景媚俗的东西,也不是那种追求虚浮圆滑的东西。从他的画里可以看出他在努力往前走,当然这很艰苦,因为这个事情本身很难。

  他的作品给我留下了几点深刻印象,一个是大气豪爽,花鸟画要画得大气豪爽,不容易,这点可能跟他受老师影响有关系。另一个是朴实,较为自然,不拘束,不做作,这也是很可贵的。我觉得中国传统花鸟画有两个哲学根基,或者说精神支柱,一是“比德为美”,一是“道法自然”,这两条是中国传统花鸟画最基本的东西。

  中国画有着深厚的传统,对之我们首先应当虔诚笃实,心有敬谨。有的人学一辈子也可能只是学到了中国画的皮毛。章月中的作品能把诗、书、画很好地结合,吸取了传统中国画中比较精彩的一个方面。

  我记得刚才何老师在开幕式的发言中引用了黄宾虹先生的几句话,其中一句是“务争上游”。这话对我们中国画家,或者说从事中国画专业的人,应该是个警醒。我们应该努力把中国画的创作保持在一个高端水平上,力争上游。现在大众化、通俗化、娱乐化的东西太多,而真正好的东西太少。

  前些年有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erre Bourdieu)的论著被介绍进来,好多人一再引用。他提到两个概念,一个是“有限的文化生产场”,一个是“批量化的文化生产场”。他认为前者是高度专门化的,参与者指向本专业的高端,应该守住精华部分,主要在专业圈子里给予认定,应该是有所追求的。而后者更多是商业性的,跟经济、市场、大众消费、大众趣味的联系很广泛。我觉得当前中国画的创作是批量化生产很多,甚至过多过滥,而对高端保持这个方面重视还不够。如何保持中国画最精华的东西,而且又要慢慢适应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同现代生活相结合,是一部分有志向的艺术学者和画家需要充分重视的。

  我常读画论,希望自己能有一些领悟,常常读到一些让自己清醒的东西。前几天重读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其中讲“孙过庭谓学书有三时,余以学画亦然。”从初学时“求平直”,“中则开拓其心思以尽丘壑之变”,到后来则“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朴实简易之中内涵丰厚,似淡而味长。这是绘画的高阶段高境界。这就是我跟章月中先生的一个交流,也算我对他的祝愿,希望他更上层楼到此境界。我个人感觉章月中先生也还需要在个性化方面往前再走一步。借用齐白石先生一句话,就是和老师不要“不似”也不要“太似”。何老师是全国著名的画家,但或许你要同何老师保持“似与不似之间”的状态。我说的不一定对,请各位批评。

  何水法:章月中跟随我30多年了,这30多年来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朴实、敬业和虚心。敬业促使他不断地追求、研究,虚心使他不断求学。他也时常拿作品给我看,每次我给他提出意见,他总是认真听取,虚心接受。这几年来,他进步非常快。美术报名家班招生的时候,我劝他不要报名,但他还是毅然报了名,要继续跟我学画。

  刚才毛建波老师讲了,章月中与我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这个我非常感动。是的,师徒关系不是一时的,一时只能看到表象,就如同我们看人一样,第一眼看可能只能留下模棱两可的印象,看的次数多了,就熟悉了,就可以通过说话声甚至脚步声判断来者何人。画画也是这样,从不熟悉到熟悉,再到不熟悉,也就是先不像,而后像,最后又不像,但最后的“不像”同第一个“不像”是不一样的。我一直强调,面貌是逐步逐步形成的,不是一个晚上想出来的,所以一定要花心血,要花最大的努力去钻研,而且要钻研透、钻研深。章月中一直在向着这个方向前进。

  刚才章利国老师讲到转型的问题,转型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但书画转型要有一个前提,即深厚的传统功力。转型一定要在具备传统底蕴的前提之下进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关键是继承创新,只创新没有继承,缺乏底蕴,那么这个创新就是空中楼阁,没基础。所以创新也好、转型也好,都必须建立在深厚的中华优秀文化的根基之上。从黄宾虹、吴昌硕一直到潘天寿等,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重视,诗、书、画、印非常全面。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所以才能打动人。

  中国画是讲气的,气是很重要的。在《古画品录》中将“气韵生动”作为第一条款和最高标准。气有很多种,有堂堂正正的豪迈之气,有大气、清气,也有歪气、俗气……我们的这种气要堂堂正正,要雅、要清、要大气,不要俗气、小家子气。

  黄宾虹有言:“以画传名,重在人品。立志为学,务底于成,专心练习,不为废弃,功无间断,务争上游,方可不负一生事业。”所以“立志”很重要,“立志”之后再务争上游。在座有很多年轻的朋友,年轻的朋友一定要抓住大好时光。我现在感到时间太短,日子过得太快了。章月中跟我31年,我跟从陆抑非先生30年,30年的时间过过很快,再过30年,我就90多岁了,所以一定要抓紧时间努力。我借这个机会告诫年轻朋友,一定要努力,一定要争分夺秒,不要总是应酬。当今社会浮躁,有各种各样的应酬,我体会很深。希望大家不要忙于应酬,把握大好时光,把有限的精力放到事业上,而不是其他地方。

  章月中虽说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是需要加倍努力,因为时间不等人。我算了一下,月中现在已过知天命之年,应该为了中国画事业加倍努力。

  孔令伟:首先感谢毛建波老师的邀请,能够参加何老师和章月中老师的活动,个人感到非常荣幸,受益匪浅。

  刚才听到师生二人同时谈到一个“30年”的典故,章月中跟何老师学习了30年,而何老师跟从陆抑非先生也是30年。这虽然是随口一说的生活细节,但仔细想想还是颇有深意,这就是我们对老师的感情。往大的来说,这种感情也可以推演为我们对整个文化传统的感情。我们对自己直接的老师有深厚的感情,那么对间接的老师,像黄宾虹、吴昌硕这些先辈也是一样。在他们的背后是我们整个的文化传统,这种感情对于醉心于创作和探索的中国画家而言,是最深刻、最本真也是最真实的感情。

  关于章月中的作品,我看了以后也挺受感动,总体印象是他的作品里有一种凝练和生涩的气息。这种气息是通过笔性带出来的,我们看他的用笔,当然可以发现一条清晰的脉络在里面,这条脉络至少可以从吴昌硕那里说起,这一点很清楚。笔性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笔性直接和我们感受和表达这个世界的状态有联系。在中国的古代传统中,在文人画的系统里,评论作品时放在第一位的就是笔性。从笔性的角度来看,章月中老师的笔头还是很好的,作为画家是可以信赖的,这是他作品中比较大的一个优点。

  个人觉得章月中的作品在布势方面还可做进一步探索,画面不够“奇”。构图比较满,变化略少,受何老师的影响非常明显。当然这些可能以后会有变化,古人讲历史变迁:30年一小变,50年一大变。30年是一个时期的转折点,我想这也是一个象征性的时间点,他以后会呈现出自己新的面貌。

  借这个机会,我还想谈谈中国画的现代性的问题。中国画的现代性是很难判断的,很难通过题材的改变呈现代形态。比如潘天寿和傅抱石两个人的画谁更现代?傅抱石画了很多表现现代生产建设场面的画,潘天寿也画过几张,以后就不再碰这个题材,但是潘天寿的作品里面的现代性和现代品格,我觉得比一些专门画现代题材的画家还要清晰。他作品里面的现代气息非常强烈,尽管他的题材还是古代的题材。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对知识分子或者画家而言,他内心的感受能力有多强,画面的表达能力就有多强,他在现代人的心性、品格方面的体验有多深,他的作品就能表现出多深。现代性并不是外在题材可以装扮出来的,很多人画高楼大厦但还是感觉不现代,尽管题材现代,但气息还是不现代。其实这个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中国画传统中关于笔性和心性的问题。

  但是这里有一个障碍,对于普通观众来讲或许是不可理解的,并不是所有的观众马上就可以进入到笔性和心性的世界,他们还是看题材,这个无法强求。因为中国画是在一定的“知识系统”或“感觉系统”中生存,也就是说你有了足够的传统积淀,才能找到审美上的的突破点,这对观众是一个挑战。

  葛本山:章月中的画给我的感触,跟刚才两位老师讲到的基本一样,大气、野逸,生活气息非常浓厚。可想而知章月中是下了一定功夫的。从中能看出他对生活、对所有这些物象观察之细致入微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我今天正好看到何水法老师在一幅画上有这样一个题款,意思是笔墨本无情,但是绘画之人不能对所绘之物无情。画面无情,但是你不可以不使品鉴者不动情,我感觉这话说得非常深、非常有意思。

  用笔墨而心不在笔墨,画花叶而意不在花叶。即用笔墨是为了以笔墨表达心境,画花叶是以物移情表现某种精神或意韵,也就是说笔墨、花叶只是表达形式而不是目的。以绘画存在而论可分为两种:一个是被动表现,一个是主动表现。被某一个景物或景象感动,于是把它复述出来的这种画法是前者;自己意有所感,然后用某种恰当的景物或景象体现出来的这种画法属于后者。很难比较这两种表现形式的优劣,但要达到一定高度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说所有从事艺术创作的都是苦行僧,都要经常处在一种焦虑的状态之下。因为中国文人画渊源流长,前人留下的东西太多了,要想突破一点、发展一点都非常难。

  中国十几亿人口,都是黄种人,都是双眼两耳一鼻一嘴,为什么我们不认错人,实际上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所以没必要一定要在形式上或笔墨技巧上怎样变。变是一点一点的经过岁月积累而成的。而这个变的好坏和大小,决定你是成为一个小土包,还是一座山,是画家的先天才气、学问积累、思悟深度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环境等等众多因素决定,绝不是哪个人想创造就能创造的。所以所谓笔墨当随时代,也是在整个自主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就像刚才孔令伟老师说的那样,现代不现代不是由题材决定的。

  何老师是现代的当代的,但他是从传统走出来的,所以他虽然与他的老师不一样,与以往传统花鸟画有区别,但还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花鸟画。章月中有何老师的影子,但是也有他自己的面貌,这本身就是艺术发展的必经之路。

  提两点建议:一是建议月中先生在绘画中做“减法”,看看画面中有没有多余的东西,少了多余的一点可能整个意境和形式就大不一样了,这跟写文章、说话一样。二是不要因“色”而轻墨,这次展出的纯水墨作品中对墨色变化、过渡非常讲究,但在有色彩的画中,对笔墨的要求似乎相对简单了一些,这不应该。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是每句话每个字都是精彩的。

  总体而言,章月中的画展让我非常感动,祝月中在今后的绘画创作中,能够取得更辉煌的成就。谢谢!

  杨光宇:我和月中认识也将近10年了,当时我在杭师大美术学院何水法花鸟画高研班任班主任时认识的。章月中的画传承了何水法的大气。

  章月中从新昌到杭州,又到湖北美术学院,经过几个不同的地方,却没有被不同的美术院校改造,始终保持着大气的写意精神,非常不容易。

  今天是我认识月中以来看到作品最多的一次。他的作品非常大气,大气之外还有清气。潘天寿的霸气、何水法的豪气、绍兴沈定庵的庙堂之气,每个人都有自己表现不同气的方法。大写意怎么写意?是做加法还是减法?我感觉写意应该是减法,但是我认为写意并不仅仅是做减法。现在很多人将写意理解成简笔,认为写意无非是具像用简笔来画而已,我认为那是写意的一条死胡同,那不是写意。写意的关键是“意”字,怎样来表达画的意境、怎样表达画者的创意,更难的是怎样表达画家自己的思想和对自然的感情,怎样表达画家对花鸟经过深刻理解以后的创作。这就要求作画者形成自己的笔墨语言,这样才可能使作品提到更高一个层次。

  看了画展,我觉得月中对中国花鸟画笔墨的理解和把握还是相当不错的,作品富有生气。

  田舍郎:月中兄也是认识很多年的老朋友了。我是画花鸟的,他也是画花鸟的,应该说画的内容和题材都有很接近的地方。

  我们多次一起参加活动,我看他作画好多次,他是以书入画,他的用笔真的是带着书法的味道在画画,笔性好,出手快,能画大画。月中兄跟何大师有31年,确实是很不容易。为什么?何老师30多年前名气就很大,他就找何老师学画,何老师的画比较有个性,月中兄跟了31年还没学像,我倒认为这个也很难得。跟了31年,说话的口气都应该学出来了,月中兄的画里面虽然有一点何老师的影子,但是很多地方还是有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构图,这也是他聪明的地方。

  再一个,月中兄从他的为人到他自己的一个领域,在当地还影响带动了很多人。月中兄可能他自己还不知道,很多人跑到杭州来说,我们这里有一个章月中画画得好,你们可以交流交流。在一个地方能够产生那么大的社会效应,也就是说,他不光是画画得好,肯定人品也很好。跟月中兄那么多年下来,还有一个让我值得学习的地方是,他不讲别人的坏话,这个可能就是何老师说的谦虚。月中兄很谦虚,其实我也想谦虚,也很谦虚,但是他比我还谦虚。他让我来说几句,我也说不出什么,我感觉他人好,画也画得好。谢谢大家!

  卢炘:章月中属于浙江中青年一代里功力比较深的一位画家。看了他的作品让我想到前个月报纸上提到的关于“文人画和画家画”的问题。我觉得他的作品正往文人画的方向发展,也就是求精神性、求综合性、求学养。前段时间报纸上把文人画与画家画对立起来,说现在旧“文人”已经不存在了,所以也不必按照文人画的要求创作了,可以更加自由地发挥。我感觉把“文人画”作为一种画种跟“画家画”对立,不如把文人画当作中国画发展的一个阶段。也就是说,文化精英介入绘画以后,对画提出的不仅仅是形的要求,还有对精神格调诗书画印等综合性的要求。潘天寿、黄宾虹也不是旧文人,但是他们的画符合文人画的要求。也就是说,可以把文人画看作一个对画的更高要求,所以你可以达不到文人画的要求,但是不要无视文人画的标准。

  章月中的书法很好,如果没有书法的功底,他的画可能到不了现在这个高度。而且我还留意了他题跋的文字,因为文人画要求综合素养高,对题跋要求也很高。陆维钊是写书法的,也作画,但他的画从不示人,但是现在我们发现他的画其实格调都很高。也就是说当修养达到一定高度,审美达到一定高度,出手的东西就不会俗气了。这恰恰是当前年轻人缺少的东西。如果这个时候否定文人画,放开要求爱怎么画就怎么画,于绘画发展是不利的。

  有理论家说以前的绘画品鉴是文人写的,是文人用非专业的眼光贬低了画院画家和民间画家,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中国绘画就没有价值了。实际上中国画史、画论,也就是那些文人精英总结的东西,是一种高级的绘画鉴赏。绘画如果仅仅是要求画得像,那美院一年级学生都可以画得很像。绘画越到后面越难,我想章月中再画下去会感觉很难。他的画跟何水法先生的画还是比较像的,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美是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表现的,不一定非走老师的路。章月中有些画比如牡丹、杜鹃都很像何水法老师,但何水法老师的更加空灵,章月中的显得拙一些。潘天寿曾说“赏心悦目两三枝”,找到最美的、最感动的表现出来,而不是整个画下来,也就是把最感动的部分突出来,另外的虚下去。

  刚才有评论家说章月中重视色彩而虚掉了其他东西,不好。我觉得眼睛看到的地方他都做得很细,其实次要部分虚掉是需要的。他的作品空白留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还可以再强烈一些。我对章月中还不了解,但我想他为人肯定是比较温和的,对人客气、忠厚,这从他的画面中可以看出来。潘天寿对人也很温和,但他的画却很强烈,他说做人要虚心,作画要自负,要大胆。当然每个人对美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有人看到妩媚,有人看到刚健,要把看到的东西进行强化。章月中的笔墨功夫跟书法功底都已经不错了,还可以按照文人画的要求继续努力。我建议章月中研究一下画论,会对绘画有帮助。像写文章,突然想到某个词汇或者灵感点,一下就会将文章档次提上去。

  我对自己概括周昌谷艺术的三句话、十二个字,“固本博取,纯情至美,妙悟独造”是满意的。第一是“固本博取”,过去用“中西融合”或者“传统出新”去概括浙派人物画,其实都不准确,周昌谷不光光传统出新,他是固本,固中国画之本,固中国画特色为前提,从古今中外博采众长。譬如他借鉴印象派的色彩原理,但不是直接利用,而是联想到用对比调和的方法来加强中国画用色,用的还是中国画色彩规律。第二是“纯情至美”,他是追求纯情的,唯美讲形式,不讲内容,但是他是讲有内容的美,至美,中国人极点的美。最后是“妙悟独造”。周昌谷不是一般的创新,他是“妙悟”,从自然界悟出来,从传统里面悟出自己的感觉,再独造技法,如阔笔点厾、蚓书等等。

  潘天寿说“既贵有所承,亦贵能跋扈”,画画要走极端,是有道理的。章月中如果再走点极端,可能会有一个大的跨越。我觉得他的大画要考虑走势,目前还没有完全表现出来。他可能有想法,但强的地方不够强,虚的地方还要更虚,当然画大画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要讲究关系,墨色都要考虑。他的书法与画面的相配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格调,这方面我还是蛮肯定的。

  我希望章月中接下来能够多读书,进一步提高学养,多跟同道、老师讨论。齐白石也是经人点拨以后才衰年变法跳出来的。云游全国的时候,碰到高手点拨一下,就很可能进入全新的境界。花鸟画是要有寓意的,章月中很有想法,路子是对的,也不要因为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发展,学了人家的东西,就把自己的特点弱化了。弱化是不好的,特点要加强,强化特点才能拉开距离。

  (下转第42—43版)


美术报 画家 00040 花鸟寄情——章月中花鸟画展研讨会 2013-09-28 3193654 2 2013年09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