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油画

文章导航

从巴比松到印象派

——克拉克艺术馆藏法国绘画精品展上博献演

  本报讯 记者 唐永明 喜欢欧洲古典油画的爱好者有好戏可看了,一场有诸多大师原作亮相的“从巴比松到印象派:克拉克艺术馆藏法国绘画精品展”于9月19日—12月1日在上海博物馆举办,展览由“追逐光与色”、“传统与创新”和“十九世纪法国的日常生活”3部分组成,共展出73幅法国19世纪油画精品,风格多样,琳琅满目。如让-弗朗索瓦·米勒的《牧羊女:巴比松平原》、卡米耶·柯罗的《伯约明群岛的浴女》、埃德加·德加的《教室中的舞者》等尽在其中。

  十九世纪的欧洲社会经历了一系列政治、经济、科技、意识形态以及生活方式的大变革。在这场风暴中,欧洲的艺术中心——法国也经历了一个风云迭起的世纪。新的绘画流派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大工业时代的来临以及新思潮的涌入脱颖而出,与传统的古典风范争艳斗芳。二十世纪初,美国胜家公司继承人罗伯特·斯特林·克拉克来到欧洲,在众彩纷呈的艺术界中找到了他毕生的兴趣所在。此后几十年中,他以敏锐的眼光收集了一批囊括多种画派代表作的十九世纪绘画。如今,这些艺术精品随着“从巴比松到印象派:克拉克艺术馆藏法国绘画精品展”来到了上海,与大家重温西方艺术史那段璀璨的时光。

  展览以广大中国观众熟悉的巴比松和印象派风景画为开端。观众可以观赏到法国画坛革命的领军人物柯罗、米勒、卢梭等巴比松派画家的经典作品,以及见证了印象派从新生到成熟的毕沙罗、莫奈、雷诺阿等人的风景写生。在展览的第二部分,曾在官方沙龙中绽放异彩的学院派画作在这里与落选者沙龙中的印象派典型作品共聚一堂,让大家领略十九世纪法国画坛的真实面貌。最后,观众们可在第三部分与生活在十九世纪不同阶层的人物见面,目睹他们的日常生活、娱乐活动以及时尚风潮。

  这次展览由上海博物馆与美国克拉克艺术馆筹备3年联合打造,共展出73幅作品。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克拉克夫妇的毕生收藏,1955年后由他亲自筹划建立的克拉克艺术馆保管至今。

  作为克拉克艺术馆的创始人,罗伯特·斯特林·克拉克以他丰富的艺术收藏品享誉世界,从这次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从巴比松到印象派:克拉克艺术馆藏法国绘画精品展”即可看到他对艺术事业的毕生奉献。这位伟大的艺术爱好者还有另一个不为大众熟悉的身份,他是一支科学考察队的发起者,曾在1908年至1909年间带领他的队员穿越中国大西北,对中国的地理、气象、生物、民族志等多个学科的研究作出颇多贡献。与斯坦因、伯希和等二十世纪初来到中国的外国考察队不同,克拉克自始至终贯彻了他的考察初衷——以严谨的态度深入黄土高原腹地进行科学调查。他的考察队非但没有从中国带走任何出土文物,还对所经地方的村民有求必应,不遗余力地提供医疗救助。考察结束后,克拉克考察队把他们收集、制作的动物标本全数捐赠给了科学研究机构。相比斯坦因等人因引发文物所有权问题的争议而备受大众瞩目,克拉克考察队纯粹的动机和公益的性质反而使其成为了我们世人关注焦点之外的一场默默无闻的旅程。

  这次,借着与克拉克艺术馆联合举办画展的机会, 主办方特意为观众开辟了四楼第三展厅,用以展出以“斯特林·克拉克在中国:1908-1909”为主题,展示克拉克先生在中国考察期间留下的珍贵历史照片,希望大家能够对克拉克考察队的活动多一点了解,并体会克拉克先生值得尊敬的国际主义精神。

  据了解,上海博物馆是“从巴比松到印象派:克拉克艺术馆藏法国绘画精品展”在中国的唯一一站,也是唯一将克拉克的收藏以及经历同时展出的博物馆。所以此次机会难得,但同时此次展览的展期相对较长,有兴趣的艺术爱好者不要错过。


美术报 油画 00016 从巴比松到印象派 2013-09-28 美术报2013-09-2800009 2 2013年09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