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九霄中
■本报记者 蔡树农
张学群、杨彦合作的“同源同行”书画展让10月26日到北京荣宝斋大厦参观展览的观众大饱了一顿眼福。那天,北京难得走出雾霾天,迎来了阳光灿烂、秋高气爽;那天,张学群、杨彦站在荣宝斋大厦门口礼待宾客,心里一定非常舒畅——因为书画的“同源同行”,他们要一起秀个场,接受观众热切的飞吻或疑惑的眼神。
此展共展出张学群杨彦书画作品50余幅。张学群杨彦书画作品集同时发行,作品集共收入张学群杨彦书画作品近180幅。张学群杨彦围绕“同源同行”主题,精心创作、锐意探索,展览作品新颖、合作形式独特,给人以新的视觉效果和感受。合作书画不算创新,画家画画、书家题款,书家画画、画家题款也不算创新。擅长书法的书家去画画,擅长画画的画家去书法,然后擅长书法的书家也给擅长画画的画家作品题款、擅长画画的画家也给擅长书法的书家作品题款则不多见,尤其两者结合有意识地制造出一个上规模上档次的书画“同源同行”展似乎闻所未闻,用张学群的原话是“有点意思,老弟你到时上北京看看”。
书画同源。国画与书法的关系,一方面是因为两者在其工具材料上的相同,特别是毛笔这一特殊的工具,其执笔、运笔的方法也是基本一致,更重要的是关于用笔的要求,在古代以中锋为上的一些基本规范均为书法和中国画所秉持。“书画异名而同体”(张彦远)、“其具两端,其功一体”(石涛)。历史上一身兼书画二任者大有人在。有以书入画者,也有以画入书者,有以画名世者,也有以书名世者,所以就出现了画家的书法和书家的绘画。画家作书多将其绘画之笔墨意趣之于书,故书有画意;书家作画,擅长将书法的笔墨气韵用之以画,故画有书味。无论是画家之书还是书家之画,高水平的书画家都追求书法通画法,画法通书法,以书风画意浑然一体为上。
张学群杨彦,慕先哲之遗轨,由书而入画,复以画而溯书,渊源传统,笔墨雅正。杨彦之画,用笔沉厚而飞动,墨韵酣畅而华滋,非深通草隶金石不得为之;且专攻翰墨多年,立骨显神,诗情画意明显,诚乃可贵。
除了传统范式的书画题署题款,张杨两位先生有些合作作品已经可书以载画了,书法不再是绘画的配角,恰恰相反,绘画变成了书法的背景,书法的书写内容既是点景又是主题,这样的书画合璧值得慢慢咀嚼,这样的书画合璧今后完全能够由同时擅长书画的艺术家一个人完成,也许,当一个人完成这样的书画合璧会在画面协调适应性上做得更加完美周全,果得此,真要感谢张杨两位先生的游戏创举了。中国书画的精髓当然不尽是玩,但中国书画精髓当中一定包含玩的成分,不好玩的中国书画一定不是顶尖书画,正像不好玩的人一定是乏味的,甚至是无可救药的乏味。
张学群能画一手地道的带黄宾虹味道的山水画,书法界知道的人大概不会多,杨彦能写一手好字在国画界知道的人可能会有不少。通过展览,我们知道了两位的书画互通,而通过书画互通,我们知道了书画双胞胎的尔汝之交是不可切割分离的,要学好中国书画,中国书画“同源同行”地学习,必将事半功倍。
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胡德平,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吴长江,中国书协副主席王家新、胡抗美,中国书协分党组副书记兼秘书长陈洪武,中国书协展览部主任刘恒等出席开幕式。
高怀千岭外,大梦九宵中。梦圆展览及时以行,择善而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