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103版:赏析

文章导航

体积和量感之美

观索菲亚美术馆 波特罗美术馆

  第一次见到波特罗的作品,是在一家咖啡馆里,墙上挂着一幅行货级的油画,画着的是《蒙娜丽莎》那位世人皆知的大美人。对她,任何一位画家或不是画家都是太熟悉了,可眼前的这位虽是眼熟,却是怎么看怎么不对。脸模子、姿势和服装都和那幅画一样,可那脸怎么胖了一大圈?两只被世人夸赞的小手滑稽地搭在肚子上,胖胖的肥脸上依然带着那副永恒的微笑。我坐在那里,对着这幅增肥版的画笑了半天。

  2004年,我在新加坡搞个人画展,新加坡美术馆前面竖立起了一只肥大无比的雕塑,那是一位肥美女,如同充了气般的肥硕膨胀,站在那里就像一座小山。后来才知道,这座雕塑《夏娃》的作者叫波特罗,这里正在举办他的个人作品展,有70幅画和15件雕塑,都是“重量级”的“巨作”。就此把他的作品和名字一起记在了心里。

  2007年在西班牙,马德里著名的哥伦布广场对面,看到有一尊庞然大物在阳光下熠熠发亮,宛如一堵青铜城墙。这下眼熟了,远远的,我就知道那必是波特罗!走进一看,果然就是!著名的雕塑《入睡的维纳斯》。一个极肥硕的裸体女人,蹶着屁股趴着,身体上无一处不膨胀,如同吹了气一般,手上还捏着一柄小小的镜子。胖美人微闭着双眼,睡着了。她的四周是一个小花圃,鲜花绿草丛中,居然酣睡着的是这样一位胖婆维纳斯,就是3个杨贵妃加在一起也没她的分量重。

  没几天,居然又在葡萄牙的里斯本,著名的庞巴蒂广场上见到一位肥女的“倩影”。这回是坐着了,怀里还抱了一个孩子,叫《母性》,体现了圣母的情怀。这个广场建在一个山坡上,坡顶就是一个雕塑公园,几十位当代大师们的作品都在此云集。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第一眼看到的准是这尊母子像。肥女抑或是孩子,都如同吹气似的,两人合在一起,如同一堵墙似的身影挡住了光线,留给人的印象是:除了体积,还是体积。除了量感,还是量感。

  费尔南德·波特罗是南美人,他的国家不大,但很有名气,叫哥伦比亚。提起哥伦比亚,一般人会想到印加王国,想到黄金,还会想到毒品。在哥伦比亚,贩卖毒品最为猖獗的城市就属麦德林,而波特罗恰恰就是麦德林人。这是座位于安第斯山脉中的历史文化名城,然而,罪恶的毒品却使它闻名全球。波特罗就在这里接受了他的初始教育,他的父亲只是个沿村叫卖的小贩,在那些穷乡僻壤挣一点钱来养家糊口,日子可想而知,过得不会富裕。

  然而贫穷却没能抵挡得住波特罗的艺术灵感,他在12岁时就具有了绘画天才,稍大后移居波哥大,19岁时就举办了自己的个人画展。一次,他获全国绘画二等奖,把全部的奖金作为赴欧洲旅行的经费,到西班牙学习绘画,同时刻苦地在普拉多美术馆临摹那些大师们的作品。就此开始了他职业艺术家的生涯。这期间他也曾回国,被聘为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多次获奖。但欧洲浓郁的艺术氛围仍然吸引着他,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都在欧美发展他的艺术事业,为世界创作,为世界而展出。

  波特罗这样并没有妨碍他对祖国和故乡的热爱,在他成名之后,他仍然把自己的多件作品,以及他珍藏着的100多件世界著名大师的作品捐给了他的家乡麦德林。尽管对波特罗的艺术充满了好奇,但我也不敢冒险踏上他的家乡麦德林,或者去设在波哥大的波特罗美术馆看他的作品。好在波特罗的视界已经不限在麦德林,也不止于哥伦比亚,在他学习和创作的第二故乡西班牙,马德里的索菲亚美术馆里,我见到了几件他的作品。其他的作品则分布于全世界,波特罗已经是属于世界的大师了。

  波特罗最典型的风格就是“胖”,所画的全是吹气一般的胖人。在他的作品中,所有的形象一律是肥胖的,即使是他画的风景、静物和动物,也是胖嘟嘟的。拉丁人喜欢跳舞,他画了种种跳舞的人,跳舞是最讲究身材美的艺术,但他画的却都是巍乎伟哉的胖子,一个个神色凝重地相拥而舞。在他的画中,有举腿抬手跳芭蕾舞的肥硕女人、有站在窗前搔首弄姿的肥婆、有在卫生间里化妆的肥胖裸女、有裸体坐着打牌的肥女、有对坐闲话的盛装胖女人,还有种种与女人同样肥胖的男人。甚至他在为总统一家所作的肖像画中,也把他们都画成了胖子。

  波特罗有一套世界名画的临摹系列。名为临摹,实则是以他自己的风格对原作进行改画,是一个“充气增肥”的过程,充满了波特罗的自我个性,实为创作。他为《蒙娜丽莎》画了多幅画,还有《十二岁的蒙娜丽莎》。他还对委拉斯贵支的《宫娥》、《玛格丽特公主》、《查理四世家族像》,以及凡·代克的《阿尔诺芬妮夫妇像》等等名作进行了改画,经过这一番改画,原画中无一不成了重磅级的人,名画已经被变。如同杜尚笔下加了胡须的蒙娜丽莎一样,它们已经成为波特罗的名画了。即使出现在他笔下的香蕉和橘子,也都是极度浑圆饱满的,充满了体积感。

  不过,波特罗所画的肥女,尽管丰满壮硕,然而却并不性感,她们虽有肥臀,却无丰乳,在波特罗笔下的肥女,只显示身材,不炫耀性器官,因此并没有性诱惑性。因此,他画的尽管多有裸女,但并不色情。

  世界各地都有崇尚肥硕之美的风俗,欧洲最早出现的雕塑《维林多夫的维纳斯》就是一具极肥硕的女人。肥女是健康的象征,也是多产多育的象征。即使是在中国,也都有着丰颐肥体的特异审美现象。印度和非洲的艺术一向崇尚丰肥之美,注重感官的刺激。中世纪时的巴洛克艺术则把肥硕之美发展到了极致,鲁本斯和安格尔都是表现肥女的高手,然而这一切都还比不上波特罗,他把肥硕之美达到了极致,一种顶点的极致。

  然而,波特罗却对自己所画的“肥胖”另有说法,他认为他画的并不是胖子,而是想通过这种题材来表达一种体积而带来的美感和塑性。艺术是变形和夸大的,跟胖子没有关系。他认为,在一般人的心里,肥胖总是和财富、权力、臃肿和慵懒等集中在一起的,而且在人们的心理上,一位肥而美的女人是慈祥而和善的,也是滑稽和可笑的。波特罗把对肥胖的描绘转而到了调侃和戏谑的层面,让她们变为可笑而滑稽。但这里面也深深地隐藏有他的批判意识以及现代观念,因为他的胖子不是严格的写实,而是他观念下的创造。他用一种自创的寓言来表达他的讽刺、幽默和调侃。他说:“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原来生活可以变得更加快乐。”看着他的那些肥胖的作品,无一人不会感到不快乐。

  正是因为波特罗对于体积和量感的极度重视,他已经对二度空间的平面绘画不满足了,便转而到了更能体现他观念的雕塑上。雕塑界都非常重视体积,都希望能用最大的体积来获得量感,在这一方面,马约尔就有所探索,但他的探索还远不及波特罗。波特罗创作出了无数体量无敌的巨无霸:《骑马男子》、《罗马士兵》、《手持雪茄烟的女人》、《母性》、《入睡的维纳斯》、《趴着的女人与水果》以及《夏娃》,甚至他可以单单把一个人的手放大,做成《左手》雕塑,以及巨大而肥胖的《鸟》、《马》、《猫》等动物。这一切,都出于他对于体积和空间的贪婪和热爱,也展示出他的一种狂妄野心。他认为,他的雕塑如果不是这样放肆于体积,它就不会在辽阔的空间里赢得自己的位置,不会引起公众的注目。

  如果有可能把波特罗的这些雕塑集中在一起,我们伫足其间,就会成为一个渺小而伶仃的瘦人,我们必然会失去存在的自信心。这就是体积和量感所显示的一种力量。

  把波特罗称之为大师,这个“大”字,当作“胖”的别解。


美术报 赏析 00103 体积和量感之美 2013-11-02 3236889 2 2013年11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