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电:
艺术品市场拓展新模式
■本报记者 崔艳 谢雯 姚璞
谈发展:
艺术品“触”电,长线思维
8月31日,上海驰翰拍卖公司与淘宝网合作,举办“大道——渡海专场拍卖”,活动引起众多线上买家关注。张大千、于右任、黄君璧、陈立夫等众多名家作品现身网上拍场,经过36个小时200多次出价,29幅上拍书画成交24件,拍卖会以总成交额136.85万元落槌,超出底价3倍。淘宝与艺术品拍卖公司的首次合作早在今年5月就已成功举行,北京保利拍卖与淘宝网合作,推出“傅抱石家族书画作品”专场,其中大多数拍品的起拍价为2000元,最终有95%的拍品成交,成为拍卖企业在第三方平台举办网络拍卖活动的成功案例。而中国最早的网上拍卖模式出现在2000年由嘉德在线创建的,在线拍卖海外回流的徐悲鸿名作《愚公移山》,以250万元的价格成交,创下了当时网上拍卖艺术品的最高价格纪录;时间追溯至1995年,美国成立了第一家艺术品电子商务网站artnet.com,被看作“电商”这种新型艺术品交易模式的先行者。而如今,据统计,目前国内已有艺术品电商千余家,除嘉德在线、盛世收藏网、博宝网、赵涌在线、雅昌网、艺术国际、Hi艺术小店等艺术网络交易平台,综合类电子商务企业如淘宝、易趣同样开设了艺术品频道。此外,一些艺术品老字号也开始试水网络交易,如西泠印社、琉璃厂等,许多画廊、美术馆也开通了网络交易平台。在线经营艺术品渐成气候,从单纯在线艺术交易平台,到分门别类的专业拍卖平台,甚至是大型综合交易网站……这些无不证明:艺术电子商务时代已悄然兴起。
就国内大多数艺术电商的运营来看,大多以中低档价位的油画、版画、邮票、杂项、钱币等艺术品为主,其受众也多为中等收入的70-90后青年人群。而对于大众收藏群体来说,网络作为一个新型交易平台,相对实体的传统拍卖来说,其跨地域性和私密性是传统拍卖无法比拟的,参与者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投入、交易的透明性等方面的优势更强。
中国西泠网的网络商城是由杭州的老字号文化名社西泠印社主办的,并于2010年开始试营业。运营之初以书籍和艺术耗材出售为主,后来慢慢做艺术品线上交易,价格区间主要是5000元以内的作品。艺术家主要是青年艺术家。记者在采访中,其商城负责人杨秀才谈到,选择这样的画家群体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作品价格目前比较低,未来升值潜力较大。而商城的消费群体主要是以年轻白领为主,还有一部分是全国各地的艺术品玩家和高端文化礼品的企业订购。除了在网上销售艺术品,西泠商城还会提供一些西泠印社定制的艺术耗材的销售。“我们销售一些艺术耗材,可能利润会很低,但这是一个跟全国艺术爱好者接触的很好机会。通过这种交易模式,我们跟大家建立起一种信任感,这也为我们未来在网上艺术品销售提供了机会。”杨秀才如是说。
赵涌在线是由上海泓盛拍卖董事长赵涌创建的,成立时间比嘉德在线还要早。据他介绍,网站1997年就成立了,不过只是静态页面,拍品主要是邮票、钱币等价值相对较小的藏品。网站上线后的低迷状态一直持续到2004年才有所缓解。当时传统拍卖净赚200万元,线上收入仅8万元,光人员开支就需要六七十万元。但赵涌没有“弃车保帅”,反而坚决将重心移到线上拍卖,将它当作试验田。但赵涌注意到线上的交易模式也要探索线下消费群体的心理,因此2006年又开始关注线下拍卖行,成立了上海泓盛拍卖公司。
谈到在线拍卖的艺术品应该具备哪些特点,赵涌认为:标准化、收藏性高、收藏群体广这三个特征缺一不可。以邮票为例,集邮的人多;邮票也是标准化,一张邮票一印就是几十万、上百万,有年代、版次等几个标准可以比较;同时又具备收藏价值,因此能在电子商务领域发展较好。2012年赵涌在线的邮票交易额近3亿,较上年增长了12.2%。发展至今,赵涌在线的线上交易模式已趋成熟,一年有将近六七十万件的拍品成交,成交率为94%-95%。
从最初的摸爬滚打,到现在摸清了“门道”,对比传统拍卖业绩萎缩,线上交易却能逆势保持稳定增长。赵涌认为这得益于几方面的因素:一是由于重量级的藏品在藏家“惜售”、买家“观望”的情况下很难易主,使得传统拍卖行的成交额逐年缩水。其次,传统拍卖行的买家佣金一直维持在15%以上,赵涌在线的买家佣金根据场次而定,在3%-12%的区间内,一定程度降低了在线拍卖的成本。虽然线上交易很少有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拍品,但邮品、钱币、纸杂这些藏品因其价格稳定、鉴定门槛低、符合普通收藏者消费能力,能在线上平台长期保持着高增长。
与前面两家的经营定位不同,在北京成立的线上平台“hi小店”,专营当代艺术,并与其线下实体店密切结合,实体店以艺术品经营与咖啡店结合,线上线下同打亲民牌与专业牌,专注于“挂在家中的艺术品”。HI艺术小店店长李宜菲谈到,“小店从建立伊始就定位了涉足艺术品电商领域。我们选择的艺术家有一个具体的限制,价格也相对适中,一般都是5万元以内的作品居多,10万元的作品封顶,这些艺术品都是基于可消费的区间,一般是藏家在网上看到这些作品之后,可以选择网络购买,也可以在网上下单,到我们实体店自提,因为作品尺幅比较小,也很方便运输,加上价格比较亲民,这样的作品也更适应于网络浏览和成交。亲民的艺术价格,决定了作品的消费群体是很宽泛的,但我们更重视的是对新手藏家的培养和挖掘,提供一个艺术收藏入门的地方,给他们一种亲切感觉,随时都可以进来转转,买些艺术品。”
艺术网站的亲民策略对于那些初次涉足艺术品市场的新人无疑是个利好消息。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平价并不等于低价,如果为了平价而掉价,使整个市场走向低端,就会破坏艺术品价格与价值间的平衡点。
讲经验:
有捡不完的“漏”,也有吃不完的“药”
近几年,很多人对网络购物经历了从疑虑到接受到热衷的过程,网购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需求。但是网购艺术品,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个需要尝试的新领域。藏家吴越江南,是杭州的一名公务员,爱好收藏书画、古陶瓷10余年。谈到网络收藏,他对记者谈到:“网络平台比现实生活的信息空间更大,同类商品必须比现实零售明显便宜。艺术品在网络上购买,其实与人们在淘宝网买衣服、化妆品没什么多大的区别。可以说,谁先利用网络平台,谁就得益更多。”
2005年,书画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经过一轮“热炒”触及阶段性顶部,开始了长达7年的调整。也就是在这时,吴越江南开始“触网”买书画,开始以挑剔眼光入市,趁书画下跌之机,网络成为其淘宝、捡漏的主阵地。
谈到淘宝经验,吴越江南认为,在网络上购买艺术品,要进入知名度大、经营规范的艺术品网站,同道交流信息,探讨鉴赏;同时,最好选择有第三方管理的网站;另外,要注意捡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花几千元买到价值一万多元的藏品是可能的,但是不要奢望花几百元买到价值几十万的藏品,网络也是现实,不是神话。
和吴越江南一样,藏家殊同在网上淘宝也有10余年时间了。谈到选择网络收藏的原因,殊同觉得网络购买艺术品没有地域限制,很方便。“现在很多人还没有网购艺术品的概念,我们就跑到别人的前面去了,朋友中捡漏的事确实有发生。”但殊同也提醒广大藏友,网络购藏艺术品是一把双刃剑,关键要看自己的心态,功利心太强容易上当受骗,被套住。
看问题:
网络交易,鉴定难、运输难
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品发展交易模式,中国艺术品电商在发展中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国内外关于电子商务几乎没有成型的专门法律,与网络拍卖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缺乏成为发展难题之一。网络拍卖属于拍卖,但我国《拍卖法》的有些规定并不适合它。按照《拍卖法》规定,拍卖成交,买受人要与拍卖人签署《拍卖成交确认书》。如果网络拍卖的全部过程都仅通过互联网进行,那么所谓的“成交确认书”就无法当面签署。
此外,不管是线上交易还是线下交易,鉴定难仍然是目前制约艺术市场发展的主要问题。艺术品电商是当今艺术市场发展的热门,但艺术品的真伪与保真问题历来都不好解决,网上仅仅通过图片,鉴定更是困难重重。书画鉴定专家黄鼎建议,最行之有效的举措就是商家在通过网络销售书画时,先要拟定出台一个“安民告示”,即公开承诺在书画交割后,在一定期限内可以无条件退货。只有让消费者无后顾之忧,网络交易才会毫无阻碍。
谈到网络书画鉴定, 黄鼎认为:“电商型书画鉴定,实际上所鉴定的并非书画本身,而仅仅是图片。究到底,它仅是书画鉴定物“载体、替身而已,受摄影时拍摄主客观条件及摄相机成像原理特点所限制,图片与所摄制实物必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况且,近些年巿场上还流行一种欺诈手法:职业书画造假者频频利用电脑或修改或伪造图片来作为旁证材料从而误导收藏爱好者,那些图片俨然成了伪劣书画的助销物。”所以,“鉴定任何书画,都不能脱离书画实物作鉴定,而只能从书画本身的内在要素下手取得直接依据作系统判断,这是书画鉴定工作的特殊性及规定性。”
正因为如此, 长期以来古玩界行家们一致认为,图片、印刷品类的资料只具有“参考”的意义。凡图片上的某文物与真品标准差距悬殊的,俗称“一眼假”类型货就不必再看实物,若图片上文物感觉上较接近真品,那就需进一步再对原件进行常规性鉴定(行话称“上手”),唯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被鉴定物的真伪及是否存在影响其经济价值的瑕疵问题。
另外,物流也是影响艺术品网商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因为艺术品运输的特殊性,如果不能对艺术品价值做出鉴定,就无法解决艺术品因运输而损坏的后续赔偿问题,以致于很多物流公司都不愿意接受艺术品委托。即使有快递公司愿意接单,因缺乏专业训练的送货人员也很容易对艺术品造成损坏,对买卖双方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提建议:
东西好才好卖,这是发展硬道理
西沐: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
要解决交易欺诈、诚信等问题,需从多方面入手。在法律法规完善方面,政府部门应抓住艺术品网上交易蓬勃发展的契机,加强并完善行业管理。
胡湖:上海泓盛拍卖有限公司电子商务部总监
对电商平台而言,拍品的量比价格更重要,客户的量也比客户所出的价格更重要。用户积累得越多,今后从中诞生的大藏家自然也会多。电商平台拼现在,更拼未来。简言之,电商和实体之间并非低端和高端的区别,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商业模式。艺术品市场的规律永远是,好东西才好卖,不好的东西,放到线上也照样卖不掉。
贺善达:浙江省收藏协会秘书长
艺术品网购,要明白“不识不买”的道理。最近沉香木疯涨,一串好的沉香手珠价格在50万元以上,和田玉也同样,成为“疯狂的石头”。但若你不认识这些东西,盲目跟风,就很容易上当。最好在网上建立一个收藏圈子,相互多交流学习,多看少买,才会有更好的收获。
何彬:Hihey总裁
未来的艺术品电商平台,上不封顶,价值上亿的作品可以在网络上卖;价值一元的作品同样能在网络上找到它的归宿。多元、丰富,将是艺术品电商平台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成交也应该是真正符合人们需求的艺术品市场常态。而现在,有质疑声是好事,所有创新者都应该被质疑,这样更能鞭策大家把产品做好、把服务做好。
吕淼:艺鉴典藏(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
线上拍卖是一个培育的过程,只要拍品保真、客服和物流体验也是完美的,那么买家就会信任这个平台,即使今后推出高端的拍品也能被卖掉。艺术品电商只能卖中低端拍品这个观点是主观的误导和臆想。
王凤海:正方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在我看来,如果线上拍卖和线下拍卖结合得好,将会有力地推动拍卖业的发展。但是高端的艺术品,确实不合适单纯的线上拍卖。因为这和市场的信用体系、政府的服务功能和拍卖公司的专业化程度息息相关。在鉴定不可靠、服务不到位的情况下,大家对现场拍卖都尚且不放心,何况网上只凭照片为证,叫人如何买得放心、拍得舒心?
季涛:北京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
电商平台的受众多半是年轻人、白领阶层,眼下大收藏家和大企业家很少有使用电商购买东西的,而艺术品又是有钱人买的东西,所以跟电商有点不对路。此外,艺术品的鉴定要靠人的把玩,而这些网络做不到。中国艺术品市场正是作假成风的时候,网络拍卖势必面临藏品真伪的问题。
李庚:北京市拍卖行业协会高级顾问
在哪里买东西不是核心问题,10年前你根本就不敢在网上买任何东西,怕被骗,10年后大家对于网上购物已经非常依赖了。随着未来科技的发展,多角度全方位看拍品肯定可以做到。但是怎么解决卖的人说发出来的是这个东西,而买方说接收的不是这个东西呢?建议艺术品网上交易可以加强第三方的介入,从交易到押运全程追踪确保拍品不被掉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