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6版:艺事

厅堂绘画杰作《黄河,母亲河》

  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的南墙面上,悬挂着王西京的大幅绘画新作《黄河,母亲河》,这是一幅气势宏伟、艺术感染力很强,与大厅功能和环境极为协调的作品。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孕育了华夏文明的主要河流之一,被人们称为“母亲河”。王西京出生于陕西靠近渭河的临潼,又在灞河边长大,这是黄河的两条支流。他对水的感情,对黄河的崇敬,最初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在他的艺术经历中,总是怀有水的情结。大河的意象不断在他的艺术想象和创造中深化,成为他持久探寻和表现的主题。他画过《魏武观海》、《春潮》等作品;他曾多次到黄河流经的各地采风、写生,感受黄河的风貌与性格,领悟它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关系。黄河的浑厚雄伟、博大深沉与生生不息,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他创作过人物画《黄河之水天上来》,借用经典文学文本,写人写景,抒发对黄河的感受。但如何用绘画语言直接呈现黄河水冲破重重阻碍,奔腾、咆啸勇往直前的气概,表达母亲河的强大生命力,一直是王西京多年来的梦想。前几年,他有机会为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创作大幅丙烯山水画《黄河揽胜》,受到业界和观众的赞赏,使他受到莫大鼓舞。因此他充满信心地接受了中央办公厅、北京人民大会堂管理局的邀请,为人民大会堂重要的礼仪场所“金色大厅”创作巨幅山水画《黄河,母亲河》。

  《黄河,母亲河》这幅宏构巨制长18米,高3.72米,历时7个月构思、制作,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64周年国庆献礼。经过反复酝酿,他选择了黄河盛景“壶口”作为画面母题,并加以想象和发挥,既写黄河激流的汹涌澎湃,又写它的波澜壮阔。壶口瀑布,东濒山西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如壶口,瀑布落差9米,为中国第二大瀑布,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其汹涌的奔流是黄河最富盛名的景观之一。王西京以壶口瀑布为起点,写水流在落差中穿过巨大崖石翻腾倾涌,湍流急下,激起的水雾腾空而起,形成弥漫在空中的水雾,如从水底散发出来的滚滚烟雾,形成水天一色、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景象。但他不止于对壶口瀑布、急流的描写。画面上,黄河波涛经过壶口向下游宽阔河道稳健而豪迈地向前涌进。作者如此构思,意在表现伟大的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虽历经艰辛坎坷,但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正以雄健的步伐,走向伟大复兴之路。无疑,这幅画不仅主题与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的功能十分吻合,而且在形式上也发挥了在这特定环境中应有的装饰作用。

  对布置公共厅堂的大幅画来说,作品要与建筑环境的空间、结构形体、色彩协调一致,这一点往往为我们当代画家所忽略。王西京的这幅作品为“金色大厅”南墙面“量身定做”,在布局、构图、色彩上无不考虑服从建筑环境整体的需要。进入大厅,我们会感觉到这里是《黄河,母亲河》最佳的安放场所,它似乎是大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它又是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品,远瞻其博大气势和雄浑色调,激动人心;近观其细部,肌理、点线面组合和笔墨变化,巧妙、精微,富有情趣。兼有深邃思想内涵与高超形式技巧的《黄河,母亲河》,也为“金色大厅”增添了光彩。

  作者之所以选择运用丙烯颜料绘制,是因为这种西画质材既有色彩、色调丰富的优势,适合大壁面上的绘画创作,又因其水性,便于与传统笔墨结合,除运用块面、形体塑造外,可以采用笔墨的勾、勒、点、擦、皴、染,加强绘画语言的写意性。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的作品,需要用写实的方法,在真实地呈现其形貌中反映其内在的力和神韵。西画质材与技巧便于写实造型,而传统笔墨便于写意、传神和抒情,两者完美结合,赋予西画形式技巧以传统文化内涵和写意精神,是王西京所追求的,这也正是《黄河,母亲河》鲜明的艺术特色。

  《黄河,母亲河》是王西京的扛鼎之作,这位有中西绘画全面技巧的艺术家,几十年来在中国画领域有卓越的奉献,但他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运用自己综合的功力与修养,创造既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又有高雅品质、正大气象和纯正品格的作品,在艺术创造上有新的突破。《黄河,母亲河》,是他走向新艺术历程的标志。


美术报 艺事 00036 厅堂绘画杰作《黄河,母亲河》 2013-11-09 美术报2013-11-0900013 2 2013年11月0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