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山河秀 笔墨写丹青
■李存葆
张宏伟1953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自幼学画,心窍通明。曾拜吴作人、何海霞等画坛前辈为师,12岁便有作品见诸报章。15岁他携笔从戎,仍钟情绘事。19岁入山西大学艺术系攻读国画专业,四载寒窗,他励志勤力,使绘画功底更加坚实。辗转的军旅生活,成为他勤奋创作的不竭源泉;祖国的锦山秀水,不断扩张着他的艺术胸襟。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美编生涯,又使他能够埋首研读古今中外的名篇佳构,有缘结识多路画子巨匠。在学古学洋师之造化的过程中,张宏伟终于悟出了“各有灵苗各自探”的真谛,逐渐形成了他个人的艺术风格。
来到山东省美术馆,他如鱼得水,创作思路更加拓宽。向老画家学习取经,与同行们切磋技艺,多年如一日笃行力学,默默躬耕,成绩斐然。他已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千余幅;有几十幅作品入选全国、全军美展,几十幅作品获奖。在1988年至1990年的山东省好新闻美术作品评选中,他连续三届金蟾折桂,传为美谈。创作的甘泉源于生活。张宏伟爱画山水,这些年来他跑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每到一处,他都废寝忘食,写生不止。他对大自然的山水用心观察。同一座山四时之中,各有其绝,风雨晦明,变更不一。他爬上黄山的天都峰一住就是几天。黑夜白天,清晨黄昏,观看不同时间的峰巅面貌。风来了,雨来了,更是激动不已。听松涛轰鸣,看乱云翻飞,自然景观的无穷变化,使他在艺术上得到许多启悟,创作灵感纷沓而至。他3次深入太行山写生,在老乡家中一住就是一月。他还常说:“画山,要拜山为师,与山交友,与大山对话;要看山,要悟山,把大山的灵气与水墨的变化相互结合,倾吐画家的心怀于纸间。”苏东坡论画,说要成竹在胸。张宏伟胸中装着无数的山水。走遍大川,在窗下画案前的张宏伟,抻纸濡墨之际早已心驰天外了。默对条幅,凝神静气,俗肠尽扫,一时间烟霞泉石就在其笔墨间凸现出来。他说:墨分五色缺一不可,缺一则山之气不全;用墨不可太浓,浓则失去真体,掩没墨迹即落于浊;亦不可太淡,淡则气弱而怯,须自淡渐浓,骨法用笔。因此,他的山水画浑厚苍劲,淋漓潇洒,清新自然。他用笔简练洒脱,墨迹流畅,气韵贯通,焦墨不滞,淡墨不薄,追求超凡脱俗、清新秀雅的风格,找到了一种以少胜多、宁静冲淡的绘画语言。他的山水画水墨清透、层次丰富,远看山色空濛,云雾缭绕,有势;近看妙变无穷,妩媚淡雅,讲究用笔,有质,好一个“放眼天欲尽,趾足融山河”之感;他的人物画造型准确、扎实、生动、传神,他的花鸟画潇洒灵秀、用笔生动、水墨贯通,从中不难看出画家对中国当代国画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审美趋向。
张宏伟现为山东省美术馆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其成就与传略已被收入《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大辞典》、《世界名人录》等十几部专业性大型辞书。张宏伟正值风华之岁,鹏举之年,一定乐于承认过去的成就只是奠基,新的宏伟建筑正在破土。昆仑虽高,鲲鹏有翅。艺海无际,有生命的船,有意志的帆,有时代的风。我深信,张宏伟的绘事经过艰辛的孕育,一定会生出惊人的“九斤娃娃”来。
( 李存葆: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解放军艺术学院原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