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7版:深读

未来20年书法发展格局浅探(提纲)

规则与自由

  中国书法自20世纪80年代初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科技、军事等等综合实力一同开始复兴以来,走过了30多年的大发展岁月,其间社会各领域所遭遇的机遇与挑战,前所未有。通过改革,通过各民族儿女的共同努力,我们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步,一改近百年来积弱积贫的落后面貌,每个炎黄子孙都从心底里感到骄傲与自豪。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所延续和取得的价值,意义大于成绩,成绩大于问题,问题仍然存在,存在不能无视。

  在越来越重视健康、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不论文化的中西,还是经济的南北,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发展不能以透支、破坏资源为代价,反对霸权中心主义,提倡文化多元,共同繁荣。书法作为中国文化之一种,世界艺术之一种,尽管对社会的反映功能较弱,并不直接干预社会的重大事件,对民众的工作、生活难以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但也会或多或少地带有时代的特征,这是书法当代性的具体体现。我们不仅要把书法置于历史长河坐标中去比较,也要把书法放在当代背景下去分析。仅仅把关注书法的视野圈定在艺术或学科之内,只会走向唯美主义与象牙塔,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需要保护的今天,显然范围有所局限和不够充分。书法既然作为历史与文化的一部分存在数千年之久,其丰富性、神秘性都有待我们不断地解读,其中发生正知与误读的可能性同时存在,所以我们对书法本体的认识,对书法规律的把握,对书法发展的期望切不可过于简单化。

  一、书法教育的格局——政府行为的重视带来地位持续走高

  在电脑、键盘普及的今天,在众多单位无纸化办公的今天,在电教化教学普遍的今天,硬笔的使用率已大大减少,遑论毛笔。从文字到艺术,从艺术到文化,毛笔书法的使用功能虽几近消失,但其散发出的文化魅力却逐渐加强。这是一个美丽的悖论,离实用功能越远其艺术性越强,有趣的是这恰恰符合人类对自身不断增强的精神文明的需要。

  书法是中国文化永恒的缆绳,汉字是中国文化得以延续的链条。当越来越多的人不书写汉字,远离书法,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就变成了一个危机,有作者撰文将其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细细想想也不算危言耸听。随着国力的增强,随着对外文化输出与宣传的需要,政府已意识到书法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性,2011年8月教育部刊发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明确了全国中小学学生开展书法教育的具体要求。带有行政强制命令的执行,会从根本上改变书法在社会整体中的格局,虽然这也取决于执行力的实施而不流于形式和口号。

  1.中小学普及教育的格局

  由于教育部有硬性规定小学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中小学校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这里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全国通用教材的编写;二是师资力量的配备。第一个问题容易解决,而且还会带来各种书法教辅的大量出现。就像中国足球要从娃娃抓起一样,同理从小就给孩子们打好书法基础,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值得我们重视的关键点,就是大量教材、教辅编写质量的把关。教辅不仅仅局限于文字读本,也可以是可视读本,或许它将受到师生的共同欢迎。

  第二个问题需要教育部门的真抓落实,在社会资源共享平台上进行联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要我们不太急功近利,本着书法是我们的国粹,是每一个国人都应该了解的常识,是一项潜移默化的美育政策,措施的有效保证是可以实现的。

  2.高校教育的格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超过百所高校设立了书法专业,从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直到博士后一应俱全,这在从前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不可想象的。书法的高等教育和已取得的成果都是令人欣喜的。

  未来在高校书法专业的设置上会越来越多、学科建设会更全面,专业的设置也会根据学生的就业而更加切合实际需要,符合逻辑的推理就是在高校任职书法专业的教师和教授将更多。在高校任职的书法专业教师、教授和在高校毕业的书法专业学生已与传统意义上的书法家不是一个概念了,社会对任何一个领域的成功人士都有其选择的标准。如同高校有中文系一样,中文系的教师与中文系毕业的学生,同文学家、小说家、诗人不是一个概念,尽管这其中有某种程度的重合。同理,高校将为社会培养一定数量的接受过书法专业高等教育的人,书法家只是其中一个目的而已。而事实上,书法家也不可能以井喷状态出现,它要符合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

  3.师资培训的格局

  前面谈到的中小学合格师资的配备将决定书法基础教育成果的有效实施,那么对师资的培训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里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培训可以分为普及和提高两个层面同时进行,教育部门可以和书法专业机构共同合作。

  4.社会办学的格局

  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书法培训机构鱼目混珠,参差不齐,但却市场巨大。由于民众对书法的认知较低,加上有关部门对培训机构资质审查的不严格,造成相当数量的人从中渔利。渔利只是问题之一,严重的是将书法等同于工匠式的简单重复劳动,将书法的格调降低到枯燥乏味的肌肉训练中。尽管书法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枯燥在所难免,重复必不可少,但书法不等同于技术,失去了“道”的引导,技术便没有了依靠的理由。

  未来社会对各种书法办学机构的监督管理,力度会进一步加强。资格的认证与准入门槛的提高势在必行,有效扭转对书法的误导,社会办学机构责任大焉。

  二、书法创作的格局——多样化向塑造时代风格转型

  当代书法创作的走向分析

  当代书法创作经过30多年的复兴、探索、发展过程,目前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特别是21世纪以来的10余年里,受展览文化越来越深的影响与制约,出现幅式越来越大、拼贴越来越普遍、色彩越来越花哨、书风面貌越来越同质化的形式主义特点,多种材质的纸张运用、章法搭配的空前重视、墨法矛盾关系的有意识尝试、钤印与主体的混乱关系、多处题款与正文的比例不清都是有别于以往时代的特点,总体呈现出严重的美术化倾向。强调视觉冲击力,讲究形式构成,强调书法的艺术性,将书法等同于美术作品,极大消解了书法本身的书写性、文学性、叙事性特征,书法的“可读”、“可品”被“观看”、“吸引”、“刺激”所取代,书法本身所具有的“形式感”被无限度地放大。“文以载道”的哲学品质正被“自我”、“表现”、“存在”、“实现”的生存命题改弦易辙,形而上的上层建筑正沦为形而下的文化产品被消费、娱乐。其根源仍然是西方中心主义对弱势文化的霸权影响,其症结是对民族文化的不自信。

  时代生活的节奏加快,带来文化消费品的寿命变短,其间的美学探讨已不在本文范围。“审美疲劳”与“视觉麻木”会催生着产品不断求新、求异,其商品属性已决定了“其道”不能“一以贯之”。近10年来,书坛 “伪二王”的大肆流行,既有出版业高度发达带来的书法资料空前丰富(这与30年前书法家个体对书法资料的占有不可同日而语,大家可以轻易地看到真迹一等的历代珍品,这也为扫除技法上的障碍和故作神秘起到了很大作用),也有资讯交流异常便捷带来的思维近亲繁殖恶果,少思考、不思考将“样板”迅速波普化,以致千人一面。复制与平面化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特征,当集体无意识成为主流,“伪二王”们便天真地以为将不费吹灰之力就将代替“二王”而成为“新二王”。平庸与肤浅,表面与空洞在当代如此泛滥,不能不说是社会转型期烙在书法具体表现上的不可避免的悲哀。弦外之音、味外之旨已成明日黄花。

  当“伪帖学”已不能满足日益“好色”的需求时,正如老子所言“五色令人目盲”,大家的审美口味会有所转移:一、向“碑学”靠拢,向一种笔法相对更加简单易于掌握、结体更加险绝易于造势的方向发展。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诸如笔法粗率、结体乖张、少有章法、墨法恶浊、气息低俗等已有苗头,而碑学中骨气洞达、雄强清刚、茂密活泼并为丰富帖学表现的方面会受到忽视;二、草书有可能流行。其原因并非当代书坛对草书的整体认识有所提高,而恰恰由于草书的书写速度相对最快,符合时代对产品数量的需求,大量“草率”的“非草书”将层出不穷,这是我的一个预测。

  10年内,书坛目前的乱象不可能根本扭转。10年后到20年之间,书坛会逐渐归于理性。但这仅仅是可能性之一种。

  (未完待续)


美术报 深读 00027 未来20年书法发展格局浅探(提纲) 2013-11-16 3254544 2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