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边笔记
结缘澄心堂纸
■佘贤兵(安徽 泾县)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宣纸加工人员,一直从事常规宣纸加工,产品也是以传统常规宣纸加工品种为主,怎么也想不到能结缘澄心堂纸。
能结缘这种纸,而且能亲手做出来,主要还是得益于“指南针计划”。国家指南针计划项目几年前推出“中国传统造纸技术传承与展示示范基地建设”,当年该项目被一所高校争取到,需要再现三种失传多年的古纸并投入到生产、演示,形成一个基地才算结项。我有幸得到他们的垂青,根据这所高校的课题组专家们提示,决定再现澄心堂纸的原貌。
当我正式接到这个项目后,我作为一个无论规模还是名头都不大的企业,能接到这么一个与国内名高校联袂项目,我能不高兴吗?在高兴之余还是担心,因为澄心堂纸留给后人的谜团太多了,最重要的是没有实物,也就是说无论做成什么样的纸都能叫澄心堂纸,反之,只要称澄心堂纸的都有可能不是。在这一点上,我当时很犹豫。
根据课题组老师提示,再加上我以前给人家复制、再现古纸的经历,我拟定了工作方案,先从分析澄心堂纸的理论依据入手,就是突击性地在很短时间里补充中国历史名纸和传统手工纸技艺的历史知识,在其中寻找技艺的共性和差异性。技艺的共性就是如何将原料通过何种工艺制造成纸的技术原理,所谓差异性就是技艺的表现形式的不同。而后以调查方式对澄心堂纸进行技术和原料定位,根据澄心堂纸诞生的年代和时代背景,以及中国古代的传播途径、信息流通方式和古人对澄心堂纸的文献描述,并根据植物学分类,将澄心堂纸的原料定位为青檀皮。
为何要将原料定位为青檀皮?主要原因还在于文献对其的描述,一是苏易简《文房四谱·纸谱》称:“黟歙间多良纸,有凝霜、澄心之号。”蔡襄《文房四宝》称:“李主澄心堂(纸)为第一,其为出江南池、歙二郡,今世不复出精品。”由此可以推断,澄心堂纸产于古歙州的可能性比产于他地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二是宋代书法家米芾在《书史》中称:“古澄心堂纸洗浸一夕,明铺于床上,浆捶已去,纸复元性,乃今池纸也,特捣得细无筋耳。古澄心有一品薄者,最宜背书,天下第一,余莫及。”说明此纸打浆度高,制作精细。三是梅尧臣 “寒溪浸楮舂夜月,敲冰举帘匀割脂;焙干坚滑如铺玉,一幅百金曾不疑。江南老人有在者,为予尝说江南时;李主用议藏秘府,外人取次不得窥。城破犹存数千幅,致入本朝谁谓奇……”可见澄心堂纸是由楮皮制造,而有些史料和今人研究证明,在宋时楮、檀不分,再说当时的植物命名也不细。因此,澄心堂纸也有可能是由青檀皮制成,因为在皖南青檀皮的质量最佳。四是同样是梅氏的诗文指出,“敲冰举帘”是冬天用冰融化的水特净,在低温下纸药能更好发挥“滑而不粘”的匀浆、阻滤、防粘等作用才能抄出薄而韧的纸。中等则名曰玉冰纸,最下者曰冷金笺。再加上我查阅了《中国绘画史》、《遵生八笺》、《格古要论》、《历代诗话》、《书禅室随笔》、《朴学斋丛书》、《青秘藏》、《资治通鉴长编》、《笺纸谱》、《人海记》、《美术丛书》、《物理小识》、《洞天清录》等文献,从中了解了有关历史名纸或澄心堂纸以及古加工纸工艺的描述。又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从《徽州府志》、《新安志》、《泾县志》、《泾川诗话》等古籍中将地理位置进行定位,根据《农政全书》、《中国实业志》等文献和资料中,将植物学分类定为青檀皮制澄心堂纸进行合理的推断。
所有的依据都寻找并推断合理了以后,我就开始推出当时的工艺的合理构成,终于在长达两年的时间内完成了澄心堂纸的再现。并将再现后的纸送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进行纸张测试,经课题组和主管单位随机抽选的专家集体论定,由我再现的澄心堂纸在理论上最接近历史的描述,而且这种纸通过以当时的使用方法进行试用,也达到古人对澄心堂纸诗文描述的那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