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66版:画家

文章导航

一束悄然绽放的心灵礼花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朋友处看到王家春先生的几幅画作。画面那略显稚拙的笔墨中透出的股股清新儒雅之气,以及画面下那几句极具哲理的“附言”,与画面“珠联璧合”,像一束束悄然绽放的心灵礼花,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作者何许人也?未等朋友回答,却见门开处进来一位中年客人,中等个儿,略显消瘦却十分干练,随和谦逊,看得出当是一位颇多阅历的实诚人。朋友简单介绍过后即直奔主题:想让我“指正”他的画作;他也一再声言“大学和研究生都是学哲学的,不是美术专业,只是自幼喜欢绘画”云云。心灵既已相通,我即坦诚相告:看得出,作者是在动用自己的全部学识、修养以至阅历等,画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真切感受、体味和评判的,走的是传统文人画“畅神”、“写意”的路子;至于“非美术学院毕业”这一点,对一个中国画家来说,并不妨碍画出好画来!

  “画语”投机千句少,心有灵犀一点通。两个人便你一句我一句地热聊起来。从西洋绘画讲求光线、结构、透视、解剖等注重“科学”理念,到中国画从魏晋文人士大夫超脱的精神状态以至唐宋文人画理论渐趋成熟;从王维等的绘画实践到苏轼大力倡导“诗画相通”、“书画相通”,以及“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聊表胸中逸气”(倪云林语)等重在“畅神”、“写意”的理念,对后世、特别是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的重大的影响,进而成为有别于院体画师画和民间画工画之外的一种独立体格,而且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几乎成为中国画的主流;到文人画家主张“用笔经意之极若不经意,精气内敛而意味含蓄”、“画面上具有一种有意无意若淡若疏的萧散闲逸的韵致”,强调“胸襟的自然流露”等,并作为评价艺术品位高低的绝对“标准”,先后出现了董其昌、徐渭、八大、石涛等一大批大师,标举“逸品”和“书卷气”等,对画家的全面文化修养有很高的要求。近代黄宾虹、齐白石等大师关于“绝似绝不似”、“似与不似之间”的极其精辟的概括以及石鲁大师关于新时代要“抒胸中豪气”等,更将文人画理论推上了新的高度!

  可惜,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明清以来,文人画渐趋衰落。而当前的一些“新文人画”家中,不少人由于缺乏综合学养,立意不高,只能在笔墨趣味上下表面功夫,所以很难产生真正发人深思的大作。看先生的画,颇有一种知己久违而突然重逢的欣喜。尽管笔情墨趣稍显不足,个别画面布局尚欠严谨,但由于境界高远,内涵深刻,能促人振奋,或给人启迪,或发人深思,又极富生活情趣,(先生曾悄悄告诉我)已经实实在在改变了或正在改变着不少“读画者”的生活理念,足见其感人的力度了。这是意料中的事,也正是我要为之礼赞的地方!

  不觉间竟过了近两个小时,反把其他几位客人怠慢了。我们连声致歉,大家也都会心地笑了。


美术报 画家 00066 一束悄然绽放的心灵礼花 2013-11-16 3254756 2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