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3版:设计

设计周
不设计

■潘剑锋(视觉设计艺术家)

  秋高气爽,受邀参观了几个城市的设计周,虽然表面看起来“热闹非凡”,但稍微琢磨了一下,便发现其中许多问题,令人费解和困惑,在此就个人体会叨唠几句,希望可以供给主办方和有关单位参考。

  1.谁的设计周?

  这是个敏感的话题!执行单位似乎都心照不宣地明白这类活动都必须首先得到领导的肯定,至于开幕后,有没有人来似乎都变得不是最重要。原因似乎也很简单,因为执行单位拿了政府的经费,当然是为了办得让领导开心。如果是这种思路,当然无需顾及设计师群体的切实需求,更谈不上促进行业发展了。

  2.避免设计周成为“文化房地产”的借口

  某设计周的主体部分似乎成了各区政府的“创意文化房地产秀”,介绍的内容无非是引进了多少著名企业,产值多少,规模多大,看起来就是一个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当然也有设计师工作室的介绍,作为花边那是必须的。我们都了解设计可以创造高额利润,无形的品牌可以带来巨额的有形资产。但我们的园区必须成为真正的“创意孵化器”,我们需要一起来打造的是如何为设计创意提供从教育到产业的开发服务和其他的配套平台。

  3.设计是思考和创造过程

  杜绝设计周变成民间手工艺品展或城隍庙,因为设计是现代生活的思考,民间手工艺和传统固然重要,但必须赋予它新的当代内涵才可以得到继承和发展。设计周也是对大众开放的现代创意平台,承担着部分的当代文化的教育功能,设计永远都是一个动词,它的思考过程实际上是最有价值的地方,因为只有思考的相互启发才能创造真正的设计生产力。而脱离了独立思考和研究,光有漂亮的外壳和工艺,便充其量还是一个手工艺摆件和装饰品。

  4.数量说明不了任何问题,质量才是关键

  某设计周中有一面大墙,喷绘了数千名设计师的头像,暂且不去议论上面漏洞百出的人名与其职业的错误,光从这面墙的创意来说,实在不敢恭维,其“用心良苦”也许是希望展示个体设计师的群体面貌,但因其简陋反而让人觉得这是对设计师群体的廉价兜售。

  5.设计师应该是活动的主角

  某设计周难得有一场“创意发声”,让设计师们登上舞台,展示他们的勇气和创意,观众也很给力,坐了满满一场。光是看着年轻的面孔,听着自信的言语,便能激发内心的勇气,感谢生活和生命给我们带来这美好的一切。这时我才找到一点设计周的感觉。


美术报 设计 00023 设计周
不设计
2013-11-16 美术报2013-11-1600013 2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