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50版:画家

源清流洁

——赵峥访著名书画家吴立民先生

  赵峥(以下简称赵):吴老师,请谈谈您的艺术成长之路。

  吴立民(以下简称吴):我从小喜欢美好的东西,小学时的美术老师给了我很多的鼓励。上初中时,我又喜欢上音乐。高中时又特别喜欢诗歌。走过这70多年,回头看,文学、音乐、绘画是相通的,艺术门类是不分家的。

  赵:您讲的“我行我法”,怎样理解?

  吴:中国书画源远流长,前人创造了大量的技法,我也是从传统中走过来的。山水画法如披麻皴、斧劈皴等等,无论多少种技法,都不足以表现大自然的千变万化。要根据自己心底里流出来的“法”来表现自己心里的美景。意境不同,笔墨表现也应不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我们必须吃进古人的法,创造自己的法。画画要有法度,又无法度,如要讲法,只有我的法,我行我法。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大自然的千变万化表现出来就是法。

  赵:您的作品气韵生动,水墨淋漓,意境深远,您是怎么做到的?

  吴:前人讲的“六法”中,我认为做到气韵生动是最难的。很多人都说气韵是娘胎里带来的,是无法学到的,我认为是可以培养的。怎么培养?就是要拜大自然为师,时刻注意观摩体悟大自然的千变万化,让自然造化融会于心,气韵就不得不生动。大自然就是最伟大的老师。艺术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李白说:“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由“相看两不厌”到“物我两忘”,就是说我动了心,心里有了真东西,有种想通过画笔表现出来的冲动,这时候你不创作就难受,创作出来的作品一定有意蕴、有意境,不生动都难。

  赵:从您的作品里能看到您的书法功底,能谈一下您学习书法的感悟吗?

  吴:中国画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书入画。通过书写,大量练习自己的笔墨语意,有深厚的笔墨功夫、丰富的笔墨内涵,才能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意境。我临字不拘泥于一书家,而是多家。我选择书家真性情流露的作品临摹,这样的作品有个性、有激情。我认为,写字是画出来的,画画是写出来的。如字的章法、结体要像画一样画出来,而画面的线条变化要像写字一样把它写出来。画画和写字都是抒胸中之气。

  赵:您的作品有些像写生稿,但与写生稿又有区别。您是如何看待写生与创作的?

  吴:写生是很重要的,我们应该多走出去,感受大自然的美。看到大自然的美,我们就应马上思考如何通过画面表现出来。我们不能对景照抄,创作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我们要学会取舍。写生稿只是作为我们创作灵感的来源。大自然是全境式的,创作时要敢于将大自然的一景一物按自己的意思去安排。前人讲要敢于造境,即将大自然中有些景物大胆删去,将别处的景物或自己所希望的意境、物象移进眼前的景色中,以达到画面的完善。否则,外出写生对景照搬,此画与照相无异。古人讲“中得心源”,即是如此。

  赵:石涛讲“笔墨当随时代”,而您又加了一句“意蕴亦当随时代”,如何理解?

  吴:因为我们生活的时代与古人不相同。现今乃至今后,社会是在变化的。现今的社会和以前的小桥流水人家、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主调是大有区别的。现在的生活现状值得画家去思考:如何表现当下的生活状态?从这点出发,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均会不自觉地流露出全新的画面意境和意蕴。

  赵:您有一枚印章为《自破》,另一枚为《十品大官》,寓意何在?

  吴:《自破》这枚闲章是我刻给自己的,激励自己要不断地否定自己,勇于创新。对于传统我是很用功的,但我们不能让古人“套死”,要走自己的路,画自己的画。如果大家都学谁像谁,永无创新,那画坛就太单调了。创新是一个很痛的过程,要有勇气把以前学过的全部丢掉,然后再重新寻找其他的点来表现自己。所以,我们平时要多留心身边的一切新鲜事物,无论画风景、画人物,应让人感到有新的意境、新的意蕴、新的表现手法。通过自己的心来作画,才能创作出别人临摹不出来的佳作。

  《十品大官》是我们要看重自己。七品是芝麻官即县官,八品是乡镇级官员,九品是村长级官员,十品就是老百姓一个。老百姓也是“官”,是我们自己心中的“官”。其实,这就是一种心态。

  赵:您对老年人学习书画有什么好的建议?

  吴:老年人学习书画首先要保持愉悦的心情,忘掉一切烦恼。抱着玩的心态,画画似打太极拳,能使人健康长寿。老年人画画不要追求名利,如为名利是画不好画的。另外,老年人画画时尽量站着画,能使人心里舒畅、气韵畅通,能纵观全局,画面处理效果会好,这样还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

  赵:您今年在创作上还有什么新的打算吗?

  吴:我要不停地创作,做到每幅作品都不重复。一年要上两个台阶,还要创作出一批新的东西。每次展览无论多少幅作品,都是我的新作。我认为,只有把艺术当成终身伴侣,才能画出好作品。


美术报 画家 00050 源清流洁 2013-11-30 美术报2013-11-3000011 2 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