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2版:书家

文章导航

让情感“裸奔”

■钱玉清

  经常会有人问我:“你是怎么形成目前的风格的,用的是什么笔,临过什么帖,用的是什么纸……”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我真不知如何去回答,因为我从不固定用纸、用笔、用墨,好多次获奖的作品都不是同一种类型的笔写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特性的笔写的,没有模式化的东西可以传授和分享。不同的笔、不同的纸出来的艺术效果不一样,很难说哪一种更好。最好是都去尝试一下,各种特性的笔都可用,然后从中挑选一二款最适合自己的作为常用“家伙”,但我还是建议不要太固定用笔,这样你在同一阶段创作的东西因使用工具、材质的不同而在风格面目上也会有相应的差异。古人云:“善书者不择笔。”这话虽然多少有点偏执,但也不无道理。而且随着创作能力、审美情趣的提高,风格追求、书写习惯的改变,在使用工具的选择上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还有取法的问题,每个人的胸襟气识、学养修为、阅历秉赋等因素的不同,相应对美的感知和领悟能力也千差万别,从而形成不同的审美旨趣,也就出现了自古以来那么多异彩纷呈的风格取向。就我本人而言,我的取法并不像院校科班学生那样系统、规范,有点零乱和庞杂,平时就挑自己喜欢的临,有点“不成体统”,说得玄乎一点在做“囊括万殊”的努力,为“裁成一相”作准备吧。创作也是如此,基本上我的多数作品都在几近迷惑、混沌和梦游式的状态下完成的,说白了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表现什么,或者要写成什么样的风格,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我感觉这种东西太虚幻和高深了,我认为创作就像说话,要平常一点,不要像作报告一样,正襟危坐,盛气凌人,严肃有余而活泼不够,距人于千里之外状,令人生畏。我曾经听歌唱家蒋大为老师在全国青年歌咏选拔赛上点评选手歌唱技巧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唱歌要像平常说话一样,把你真实的声音传递出来。”这句话对我启发非常大,我想书法创作何尝不是如此,也应该是书者真实情感的畅咏和流露。是书者精神世界的折射和迹化,扬雄《法问·问神篇》云:“书,心画也。”

  平时待人接物,处世行事难免落入俗套,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当然有时候也是礼仪和道德的需要。但书法创作的就不同了,你大可不必谨小慎微,察言观色。摆脱沉重的世俗桎梏和心里羁绊,还原你真实的本来面目,目空一切,情驰神纵,超远优游,忘乎所以,让心灵得以放飞,人性得以解纵,情感得以宣泄,我想蔡邕所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也许就是这个境界吧。弱化“技”而强化“道”,将平时的寻研参悟和高强度训练下的高难度技法一并抛之九霄云外。从有法到无法,从有限到无限,物我二忘,才能心手双畅。米芾云:“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在无我的状态下把本真的东西表现出来,最自然的才是最高级的。就像蔡邕所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唐代诗人高适云:“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所以我特别喜欢清代袁枚的诗文,直抒胸臆,不拘格套。“性灵说”也应是中国书法人文精神最为核心的本质特征。“无须故作惊人笔,写得性灵品自高”,太做作、太刻意的东西就像做人一样会显得太虚、太假,就像矫揉造作、晦涩难懂的文章总不受人喜欢一样。

  “发乎情,止乎礼”,随意所适,行所无事,得意而忘象,“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睨于万物”,这就是我理解中的最佳的创作状态。将你的真情、真心、真意、真实而真诚地表露出来。驰骋在情感的高原,“裸奔”于艺术的旷野。


美术报 书家 00022 让情感“裸奔” 2014-01-11 3328659 2 2014年01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