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视点

文章导航

“美术报现象”剖析

  在一些平面媒体受到挑战、报纸版面有减无增的情况下,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和中国美院主办的《美术报》,长期保持着每期厚报状态,2013年均每期80多个版,有时每期刊出170多个版,而且发行量日渐增长,报纸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信息量越来越大,对美术创作和美术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推进了美术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赢得了广大美术家和美术爱好者的欢迎,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已有业内人士称这为“美术报现象”,很值得人们去剖析和总结。

  百花齐放 不断开拓

  翻开每期《美术报》,都让人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之感。它有新闻、评论、视点、美育、副刊等专版。其中新闻版是全国美术界重大新闻的总汇,评论版是美术报刊中最敢于发声、善于发声的舆论阵地。它每期都有设计、书法、画家、鉴藏等固定的周刊,其中“画家周刊”是它的“重头戏”,每期都有数十个版,提供作品的画家不只来自浙江画派,更有北京、上海和全国各地著名画派的画家。画种有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等。国画中又有山水、花鸟、人物、写意、工笔等不同的画种;还有哲理画、感觉主义绘画、鞍马画等等。真可谓异彩纷呈,百花齐放,已成为广大读者纵览全国美术生态的平台。它还有一个固定的“赏析”专版,专门介绍世界各地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和艺术流派以及著名的艺术画廊、艺术博物馆等,让人们大开眼界。

  在重点关注美术创作的同时,美术报社还解放思想,大胆开拓,积极向美术展览、美术收藏和美术作品拍卖等方面进军,并且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去年11月在杭州举行的浙江美术传媒2013秋季拍卖中,其推出14个专场,囊括了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沙孟海、陆俨少等大师力作及王伯敏、陆抑非、陈振濂、张伟平、姜丹书等多个名家专场,吸引了全国各地藏家的关注,有好几个专场的成交率都达到100%。

  培植新秀 “以画说话”

  《美术报》不仅大量刊登我国著名美术家的精品力作,传播他们成功的艺术经典,还很重视创造条件,为苦于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美术实力的美术新秀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梦想舞台。去年在继续开展“明日之星”活动的同时,《美术报》还推出了“以画说话——美术新青年活动”。这项活动针对美术界和美术市场上过分强调“师出名门”,过分要求要在美协、书协有各种头衔的倾向,《美术报》摈弃条条框框,选择了“零门槛”:报名不要导师推荐、不要求学历职称、不要求加入美协书协、不要任何费用,只设置了一个条件,要求报名者年龄不超过45周岁,参与者只要将作品图片发到美术报社即可。“美术新青年”的评选邀请广大读者与专家一同投票评分,只有专家投票分高不行,只有读者投票分高也不行,唯有两者综合得分高才能晋级,真正做到了“以画说话”。活动开展近一年时间,吸引了2783位青年报名者,经过第一轮海选209位入围,接着是紧张的209进50、50进25,直至强中选优,选出10位美术新青年,入选者的作品作为第六届美术报艺术节中一个单元,在浙江美术馆展出。在最后一轮评选过程中,《美术报》用25个版面刊登25强的美术作品,为广大读者和专家的投票评选提供了方便,也展示了青年美术工作者的实力。《美术报》“以画说话——美术新青年活动”,受到了广大青年美术工作者的热烈欢迎,也得到了老一辈美术家的支持,认为这项活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它将对中国美术的未来产生非常好的作用与影响。

  热心公益 勇于担当

  《美术报》重视发扬优良传统,一直将社会责任牢记在心间,勇于担当,热心公益。去年4月20日,四川省芦山发生7.0级地震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灾情严重,举国震惊。就在芦山地震之后第一时间出版的《美术报》上,头版头条刊出《芦山平安 岁月静好——本报发起为灾区学校捐赠书画活动》的消息,希望广大美术家为芦山尽一分心意,带给灾区人民一些心灵上的慰藉,鼓励他们、尤其是孩子们早日从灾难中走出来,重新建立自己美好的家园,这次活动得到广大美术家的积极响应,原计划征集200幅书画作品,但是最终却是450幅,出自全国27个省、市230位美术家之手。5月28日,《美术报》总编辑将全部捐献作品郑重地交到芦山县教育局领导手中,也交出了美术报全体员工和广大美术家的一分爱心。

  积极助推“蒲公英计划”的落实,帮助解决中小学书法教师短缺的问题,也是美术报热心公益的出色表现。随着电脑打字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忽略了书写,青少年书法教育处于尴尬境地。教育部虽然早就提出毛笔书法要进入中小学课堂,然而由于书法教师的短缺,书法进课堂遇到了瓶颈。“蒲公英计划”的书法培训,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著名书法家陈振濂将美术报拍卖公司“学习引领拍卖——陈振濂书法拍卖专场”中个人书法作品的拍卖所得悉数捐出,设立“蒲公英计划”书法培训专项基金账户,使书法培训的费用有了保证。计划3年内每年面向全国招收100位青年书法教师,3年累计面授书法课程100天以上。现在这项计划正在面向全国启动,受到了广大中小学书法教师的欢迎。为推进这项计划的进一步落实,2013年11月2日《美术报》还发表长篇调查报告《书法进课堂:敷衍者众》,披露了全国许多地方的中小学书法课程的“走过场”现象,让人们看到由于书法教师严重短缺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等原因,中小学书法课程面临种种难题,有不少学校、尤其是中学,根本就没有专门的书法课程。这篇文章对于促使落实“蒲公英计划”,切实解决中小学书法课程的难题有很好的推进作用。

  品牌建设 声誉日佳

  《美术报》十分重视品牌建设,有几个品牌已得到广大读者和美术家的公认,其中最主要的品牌建设是举办美术报艺术节,已被不少人誉为全国美术界的“春晚”。从2008年创立至今,美术报艺术节已先后在杭州、西安、东莞、兰州等地成功举办,每届都有十几场国内国际高水平的美术大展。去年第6届美术报艺术节,规模更大,品位更高,参加的艺术家和艺术门类更多。它先将部分作品在江苏省南通市举行平行展,让南通市民分享到艺术节带来的艺术盛宴,然后回归杭州大本营,以一个主场馆、8个分场馆、27位策展人精心打造的20个主题展同时亮相,来自国内各地以及英国、美国、加拿大、保加利亚、韩国等13个国家的700余位艺术家的2000余件作品在这次艺术节上展出。其中“徐悲鸿精品展”、“师之道—美术报名家工作室导师精品展”、“版·域国际版画家作品邀请展”、“意·境——中国当代油画家作品邀请展”、“全国新文人书法大展”等学术含金量很高的展览,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捧。这些艺术展览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是《美术报》坚持艺术普及,也是响应党中央“文化惠民”号召的具体实践。

  与美术报艺术节这一品牌活动紧密相联的是“美术报年度人物评选”。这项从2008年开始举办的活动,备受艺术界专家、学者、广大读者和网民的关注。2013年,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评选出来的10位美术报年度人物,都是在美术理论和作品上有重大创新,并且在各个艺术领域起到了重要影响,人品作品俱佳的艺术家。通过评选活动,让人们得以熟悉中国美术的年度面孔,了解中国美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见证中国美术前行的脚步。

  如上所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解放思想,敢于担当,不断创新,锐意开拓,与时俱进,永不停步,使改革常在进行时,就是产生“美术报现象”的原因所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是《美术报》创刊20周年,相信《美术报》两家主办单位一定会更好地同心协力,认真总结经验,发扬优势,正视不足,努力做到既要坚持艺术普及,又重视提高作品的艺术水平和艺术含金量;既要为美术界的繁荣昌盛唱赞歌,又要勇于披露美术界的“四风”等不良倾向,使美术报更好地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推进美术界创作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美术精品,为社会主义美术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更多贡献。

  (原载浙江省《报刊审读与管理》2014年第一期,作者为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报刊审读员)


美术报 视点 00003 “美术报现象”剖析 2014-01-25 3348573 2 2014年01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