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深读

不为尘情所蔽的刘灿铭

■本报记者 蔡树农

  当代知名书法家中,长期自觉投入佛经抄写并传播的,东南大学书法教授刘灿铭是最受人关注的一位。2月27日,由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联、江苏省书协、东南大学等联合主办的“《大自在——刘灿铭书法精品集》首发式暨学术座谈会”在南京东南大学校园举行。章剑华、言恭达、孙晓云、尉天池、李啸、王伟林、王卫军、吴振立、胡传海、谢建明、李彤、黄正明、朱敏、吴维超、李双阳、苏金海、张其凤、赵彦国、薛治洲等书法界人士出席。

  作品集收集的书法作品不完全属于佛典佛经语录,但写经显然占据了大半篇幅。通过刘灿铭坚持不懈地忘我抄写创造可以发现,他多数时候的写经行为已经不是简单技术层面的字匠生活,这是一种身心的向往,是一种文质的互动,是一种情感的物化,是一种灵魂的洗礼,是一种自持的膜拜,是一种参悟的证道,是一种智者的执着。无论做人做事都体现善良作风的刘灿铭,不在背后暗地妄言人非的刘灿铭真如自在地书写着他圆通淡远、光明正大的字,其实是用人书合一的宗教虔诚抒发了他对中国书法深层的热爱。熟悉书法史的人知道,书法哪怕是在它的草创期实用期,从来都是充满神圣恭敬的味道,中国的文人士大夫是把它当作宗教信仰来对待的。文字立,鬼神泣,尤其是象形会意的文字,许多内在的神秘密码与信息,至今未彻底解谜,汉文字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中国文明进程尚不是那么清晰。只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取决于其文字创造规律。几千年来有文化的中国人之所以孜孜不倦于书法书道的传承发展,书法文字巨大的数据库、魔幻性与包容度发挥了重大作用。剥离书法,中国文明将有可能改写。佛教与书法的包孕,亦汗牛充栋。

  正是基于上述看法,刘灿铭的写经即上升到了文化高度。和弘一法师遁入禅林的弘一体书法一样,刘灿铭看似重复单纯的楷隶化抄经体在自我净化的人生轨迹中俨然留下浓墨厚彩的一笔。书法的终极目的,不是成为书法家,而是成为和书法同呼吸、共品味的知音。不懂书法的哲学精神、气象修养,便难以达到真正书法家的高度,这也就是弘一体书法打动我们心灵的地方。刘灿铭正在向弘一体书法境界靠拢,他会用他自己的方法实现他存仁写经的人生追求——脱俗、素净、饱满、安宁、亲善、慈悲、宽大、清逸、冲雅。明代吴从先撰《小窗自记》云:“颜鲁公《座位帖》,古色在笔墨之外;米南宫《天马赋》,新意在笔墨之内。二帖合看,可得形神之全,生熟之法。”设若把弘一法师、刘灿铭书法放在一起看,内行的专家是不是会看出一些有启示的道道来?仍然引吴从先语录:“不为尘情所蔽,才称水镜之才;倘以气焰相高,终倚冰山之势。”写书法的固须有才,但才高格调不高,还是逃脱不掉坠俗的坑井。诸恶不作的人再有缺点终归还是好人,恶贯满盈的偶发善心并不能证明他是仁者。“心正则笔正”,刘灿铭“一本正经”地挥写他的经书经文,源于他个人人性的宽和善良。何况,今年51岁的他到了“老大男”的岁数,或许,高标准的书法家道路才刚刚开始。

  伴随《大自在——刘灿铭书法精品集》首发式暨学术座谈会的是南京的雨,像甘霖一样,将当天弥漫南京上空的雾霾悄悄洗涤撇去。


美术报 深读 00015 不为尘情所蔽的刘灿铭 2014-03-08 3383070 2 2014年03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