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6版:画家

文章导航

心语 中和 画胆

  王来根先生年方50出头,观其画已至高境,巨幅山水尤驰誉于世。这种显著的“反差”现象人们谓之“早熟”。其实天公并不独垂青于王来根以及与他类似的成功者。天才,慧根,是客观存在,但后天的“自为”之重要乃三条:一曰志趣,二曰勤奋,三曰多思。这三个因素,王来根都具备:他自幼就酷爱中国画,长期临摹诸多大师作品,博采众长,曾习画数千多幅,奠定了坚实的基本功。继则师法自然,写生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练笔不辍,技法日益提高。他不善言谈,却勤于思考,以此认识人生,感悟艺术,一纸临前,已胸有成竹,挥毫立就,继承与创意相辅,技艺与气韵相供,终于成长为现代实力派艺术家。

  来根擅长画山水和梅花。其梅花固然老到,但我看得最多也最喜爱的则是他的山水画。欣赏其山水图片,探其心经与技法,我大体悟得其要有三,曰:心语、中和、画胆。

  来根作画,强调审美主体的领悟,得于心,始发于外。北派山水画家范宽说过:“前从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见《宣和画谱》)董卣文说得透彻,其题范宽山水画有句云:“心放于造化炉锤之,遇物得之,此其为真画者也。”观王来根之《月如钩》,一峰兀立,峰顶红枫翼张如伞如盂,天上一钩新月大得超常,与峰、枫,均居画之中轴。这种构图固未见过,作者所欲表达“心语”,也从这种新颖独特的画面、峰、枫、月的出人意料的奇特结构中凸显出来,呼之欲出,不由读者不注神凝虑,联想纷至沓来,灵思畅飞,从画面的“暗示”中得出自己的悟想,则达审美接受之最高境界。其《梦意》与《月如钩》构图相同,只是钩月接成一个巨大无比的血红太阳,山峰与红枫全包融其中,传达的又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意境。此即作者“心语”。“心语”无语,烘托物寄形以示,暗示其形,暗示其语。这就需要画家大动脑筋,笔墨功夫独在其次。

  兼收并蓄,多逞其资,自成特色,互融互生,这就是“中和”。来根画的是“青绿山水”。从来青绿山水在画法上有大小之分。“大青绿”多勾廓填彩,破笔少,着色浓重艳丽;“小青绿”则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略施青绿。王来根基本钟情于大青绿,但又常把小青绿的画法融会其中。他惯于作大画,万里江山揽于笔下,以“大青绿”显示祖国河山的雄伟高峻,览之突兀,使人产生崇高、宏伟、壮阔、蓬勃的审美感应。所以中央党校、全国总工会以及不少宾馆都请他创作厅堂巨幅。这是符合北派山水审美特色的。而他更多的中近景山水画,却又偏至青绿笔法,以表现自然本色,强化季后感,这又增添了南派山水画风所重视的清润审美效果。

  我看来根颇具“画胆”。旨逝立“心语”、路线采“中和”,在技法上则大胆创新,极端发挥。如《醉春图》,他在中近景山区连绵的峰峦上,横泼拖抹出大片的青绿,似林、似雪,看去似绿在燃烧,令人产生春浓欲醉的审美想象。另一种极端发挥,是把小青绿画法,强化到近乎“图案化”地步。

  立心语,采中和,放画胆,这就是我对王来根画风的特点和由来的看法,我认为这正是他能攀登艺术高峰的根本原因。他还年轻,“老更成”的道路还长,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强化诗性思维“心语”的主导,继续在中和思维下,发展其领导标新的胆略,以成其为“大”——即对当代画坛能产生巨大影响的大画家,还是指日可待的。


美术报 画家 00036 心语 中和 画胆 2014-03-08 3384592 2 2014年03月08日 星期六